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思想汇报 >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通用12022 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06 13:47:5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通用12022 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通用12022 产业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通⽤15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通⽤15篇

  在现实⽣活中,⼤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包含标题、正⽂、结尾等。那么⼤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是⼩编整理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份就我市⽂化产业发展情况进⾏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化企业及赴XX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化艺术中⼼、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业⼴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化产业竞相发展。⽂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重达到4.2%,⽐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化产业增加值的⽐重为31.7%。实现⽂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化产业的核⼼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产业核⼼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XX市⽂化产业的核⼼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为60.5:9.0:30.5,直接从事⽂化活动的“⽂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化产业的核⼼层、外围层),各⾏业实现⽂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化产业增加值的⽐重近七成,为69.5%,⽐上年增长26%;提供⽂化⽤品设备及相关⽂化产品⽣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化服务”业(⽂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化产业增加值的⽐重为30.5%,⽐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化中⼼,集中了⼀批以新闻、出版、⼴播影视、⽂化艺术为主的核⼼层⽂化产业,在全省⽂化产业中所占的⽐重逐年提⾼,引领优势明显。

  3、⽂化企业实⼒增强

  国有⽂化企业发展迅速,⼴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电⾏业中稳居第⼀;⽂化系统截⾄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经营总收⼊1.47亿元,⼴告收⼊9900万元,发⾏收⼊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2亿元。

  民营⽂化企业充满活⼒,新的⽂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巴巴”、“安美⽂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批龙头⽂化企业。截⾄12⽉,我市⽹吧、⾳像、歌舞娱乐等社会⽂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员2万余⼈;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员2.2万余⼈,年产值38.8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员5000多⼈,固定资产投⼊8.5亿元。

  4、⽂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型公共⽂化设施为⾻⼲,以社区和乡镇基层⽂化设施为基础,公共⽂化设施⽹络布局初步完善。⼀批⽂化体育场馆和重点⽂化设施兴建,公共⽂化服务体系初步建⽴。XX市市级财政投⼊⽂化基础设施建设资⾦超30亿元。⽂艺创作精品迭出,⼀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兰”艺术节、⽂化新春庙会等群众⽂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会、第⼆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博会”等⽂化会展、⽂化活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获得了xx年全国体育⼤会举办权。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

  为了进⼀步做⼤做强我县⽯膏产业,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保护⽣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近期,我局组织相关⼈员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县⽯膏资源开发利⽤情况进⾏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我县⽯膏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膏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境内⽯膏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6亿吨(占全区储量的40%),品位⾼、易开采,

CaSO4·2H2O含量达90—94%,属Ⅰ级品,且多为露天岩矿,是采掘开发⽯膏产品的理想基地。⽯膏资源主要分布于青⼭、⼤⽔坑、⿇黄⼭等乡镇。其中:青⼭乡⽯记场⼤型⽯膏矿勘探⾯积4平⽅公⾥,储量0.79915亿吨;黄⽶湾⼤型⽯膏矿勘探⾯积12.7平⽅公⾥,探明储量3亿吨;候家河⼤型⽯膏矿勘探⾯积16平⽅公⾥,探明储量0.5632亿吨;灵应⼭⼩型⽯膏矿勘探⾯积7.4平⽅公⾥,探明储量0.078亿吨;余家圈⼤型⽯膏矿勘探⾯积40.56平⽅公⾥,探明储量1.5亿吨。

  虽我县⽯膏资源丰富,但多年来仅仅停留在以卖矿⽯为主和⼩作坊式的初级加⼯⽔平,资源严重浪费,效益没有发挥。20xx初,县委、政府提出“⼀园五区”发展思路,在青⼭乡设⽴了专业⽯膏⼯业园,明确了⽯膏产业的发展⽅向,初步形成了框架。

  ⽬前,园区⽔、电、路已配套,基本实现“三通⼀平”。引企⼊园14家,设计规模均在10万吨以上,其中5家已基本建成具备⽣产条件,主要产品有普通⽯膏粉、建筑⽯膏粉和⾼强⽯膏粉等。园区及项⽬的建设使⽯膏产业的发展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随着我县⽯膏产业的快速发展,⼀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益凸显。主要表现在:⼀是企业布局不规范,矿⼭资源利⽤率低,浪费严重;⼆是同类企业重复建设,企业规模偏⼩,技术⼯艺落后,能耗⾼,污染重;三是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品牌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弱;四是企业之间⽆序竞争,低价倾销,⽯膏产品利润空间⼩,产业整体竞争⼒不强;五是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产品外运渠道不畅。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县⽯膏产业的进⼀步发展。

⼆、⽯膏产业发展的机遇

  ⼆、⽯膏产业发展的机遇

  ⽯膏⽤途⼗分⼴泛,主要运⽤于建筑材料及⾷品、医⽤、化⼯、陶瓷、⼯艺品等⽅⾯。随着对建材绿⾊环保要求的提⾼,⽯膏建材已成为市场上的宠⼉。近些年来,⽯膏需求逐步扩⼤,⽯膏墙体材料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国家出台了禁⽌使⽤粘⼟实⼼砖和推⼴使⽤新型建筑节能墙体材料的法律法规,需求量将逐年⼤幅增长。

  预计到20xx年,全国⽯膏的需求量不会低于5亿吨,⽽现在的⽣产总量不⾜0.3亿吨。近些年,我国新型建材以40%的速度增长。属绿⾊环保产品的⽯膏新型墙体材料(⽯膏板材、砖、砌块、粉刷⽯膏将以其保温、隔热、防⽕(⽯膏建材属A级防⽕材料)、防潮、吸⾳、质轻及其独有的呼吸功能,

  以及⽣产成本低、施⼯⾮常⽅便,被⼤量使⽤,市场前景⼴阔。同时,根据⽣产硫酸⽤原料硫化铁已近枯竭的现状,提出了“⽤硫酸找⽯膏”的发展⽅向,因此,⽤硬⽯膏提取硫酸具有⼴阔的发展前景。且⽣产过程中的附产品可⽣产⽔泥,与矿渣等物料混合可制成⽯膏⽔泥。

  三、⼏点建议

三、⼏点建议

  (⼀)制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抓好⽯膏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产区和采矿区分开,进⼀步完善青⼭功能区⽔、电、路、通讯及办公服务区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区的承载能⼒,引导企业向功能区聚集。坚决杜绝规模⼩、技术⼯艺落后、产品档次低、环保不达标的⽯膏⼯业企业⼊驻。新上的⽯膏⼯业项⽬原则上⼀律⼊驻青⼭功能区,须符合规划、⽣产⼯艺和⽣产能⼒的要求,β⽯膏粉单台设备规模不低于20万吨,α型⾼强⽯膏粉不低于10万吨,⽯膏砌块单台规模不低于25万m2,饰⾯(纸⾯)⽯膏板单台产量不低于20xx万m2,投资强度不低于30万元/亩,容积率≥0.7,⽯膏⽣产粉尘排放浓度≤50mg/Nm,煤耗≤40kg标煤/吨产品。

  (⼆)规范开采⾏为,合理配置资源。严格执⾏国家产业政策,按照⽯膏产业发展统筹安排采矿权,拟定⽯膏矿开采计划并组织收取⽯膏资源开采补偿费,对不按规定开采、缴费或⾮法转让(含租赁、承包、转包等形式)采矿权,超层越界开采的,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杜绝私挖乱采、超层越界等破坏性、掠夺性开采现象的发⽣;对产品技术含量⾼、市场前景⼴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优先配置⽯膏矿⼭资源;对不符合要求的⽯膏开采企业,⼀律不再批复延续采矿权。⿎励企业利⽤先进技术改进⽯膏开采⽅法,加⼤回采⼒度,提⾼⽯膏产量,降低资源浪费。同时,加快长盐⽯油开发协调服务公司采矿权的办理,加⼤⽯膏资源的整合⼒度,确保资源合理开发。

  (三)加快结构调整,培植⾻⼲企业。⿎励企业利⽤新技术、新⼯艺、新产品改造提升传统⽯膏产业,采⽤上下游⼀体化的⽅式,充分利⽤资源,改造升级⽣产⼯艺,提⾼⽯膏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增加科技含量,发展轻质、⾼强、耐⽔、保温的⽯膏复合材料和超细、提纯、改性的⽆⽔硫酸钙、医药⽯膏等⾼端产品,发展⾼档⽯膏粉、⽯膏砌块、⽯膏装饰板、⽯膏刨板、陶瓷⽯膏、玻璃纤维⽯膏等⽯膏建筑材料及⽯膏衍⽣制品等产业,⼤⼒开发⾷品、医⽤、化⼯、陶瓷、⼯艺品等⾏业的⽯膏应⽤新产品,⽀持发展⽯膏制硫酸及其废渣综合利⽤(联产⽔泥)项⽬,⾛⽯膏产业⼀体化综合利⽤的发展道路。

  对新上⽯膏⼯业项⽬要提⾼准⼊门槛,必须做到⼯艺设计合理,技术设备先进,环保达标,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单纯⽯膏粉加⼯项⽬不再审批。对现有规模⼩、标准低、技术⼯艺落后、产品档次低、竞争⼒弱、环保不达标的⼩矿⼩⼚, 督促进⾏技术改造,或采取必要的经济和⾏政⼿段予以关停,逐步实现⽯膏产业的整合。积极培育壮⼤龙头⾻⼲企业,对规模⼤、经济效益好、带动作⽤明显的企业,在资⾦、技术、政策等⽅⾯给予倾斜和扶持。同时,要增强品牌意识,在做精、做深上做⽂章。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知名⽯膏产品品牌,不断提⾼我县⽯膏产品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利⽤品牌效应推动我县整个⽯膏产业的快速发展。⼒争到“⼗⼆五”末,培育⼀批产值过5000万元和⼏家产值过亿元的⽯膏加⼯企业,将青⼭功能区打造成西北乃⾄全国重要的集⽯膏加⼯、物流为⼀体的的⽯膏建材⼯业基地。

  (四)加⼤环境治理,抓好安全⽣产。牢固树⽴“环保为本、安全第⼀”的思想,严格执⾏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产法律法规,加⼤监管⼒度,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膏粉⽣产企业,必须要求其全部安装⾼效除尘装置,达不到环保要求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凡新上的⽯膏深加⼯项⽬,必须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否则⼀律不得建设。严格落实安全⽣产责任制,完善县、乡(镇)、企业三级安全监督管理⽹络,确保安全⽣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效益并重型产业发展体系。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作机制。全县上下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产经营提供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县⼯业、国⼟、安监、公安、环林、⽔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常监管,搞好动态巡查,对⽯膏开采加⼯、综合利⽤、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保持等⼯作进⾏全⾯评估,定期开展集中清理整顿,维护⽯膏开采和加⼯秩序,

进⼀步促进全县⽯膏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3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全镇辖41个⾏政村和1个社

区,220个村民⼩组,5420户22478⼈。“⼗⼆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镇域经济六⼤⽀柱产业之⼀来抓,提出了“强村⼤户、典型⽰范”的发展战略,这⾮常符合***镇的实际。就***镇⽽⾔,⼀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候环境适宜,⼤⼒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全⾯建设⼩康社会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镇畜牧业⽣产发展现状

  ⼀、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户、典型⽰范”这⼀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提⾼⼈民⽣活⽔平的⼯作重点来抓,加⼤财政投⼊⼒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和疫病防治⼯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12年4⽉,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猪存栏8760头,⽜存栏1546头,⽺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均收⼊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民⽣活⽔平的提⾼。

⼆、***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镇的⼀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程,加之⼤量劳动⼒外出务⼯,导致⼤⽚的荒⼭、⼆坡地荒芜,为饲草的⽣长提供了⼴阔的空间。根据***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积30000余亩,这为⽜、⽺等⾷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候适宜。光、热、⽔、⼟充⾜,⽴体⽓候明显,但冬⽆严寒,夏⽆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长繁殖,适合⽣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认识不⾜,观念落后。⼴⼤农民科技⽂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为耕⽥的落后⼩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等⾷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去做⽂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出***,赢得更⼤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规模⼩,层次低,市场开拓⼒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员⽼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

三、推进***镇畜牧产业发展的⼏点建议

  三、推进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村⼀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加⼤对⼤场⼤户的扶持⼒度,合理布局养殖⼩区,引导⼴⼤散养户退户⼊区,逐步淘汰养殖⽅式落后,集约化⽔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户、典型⽰范”的发展战略,坚持⾛“培训-⽰范-推⼴”的路⼦,⼒促畜牧产

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态化⽅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上多下功夫。***镇属典型浅⼭丘陵地区,⽓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常适宜⽜、⽺等⾷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直居⾼不下且⼤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态品牌。***镇地处恒河中上游,⽓候湿润,⼭青⽔秀,全镇***平⽅公⾥的⾯积,还是未被⼚矿企业污染的处⼥地,在***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野菜,喝的是⼭泉⽔,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品认证,这样⼀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畜禽品种改良⼒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猪⼆级繁育场为轴⼼,积极推⼴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态⽺场为轴⼼,()⼤⼒推⼴布尔⼭⽺等优良⼭⽺品种,⼒争在“⼗⼆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改变⼀贯的农产品买⽅市场的惯例,从⽽最⼤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作,加⼤动物防疫⼯作体系建设⼒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作中加⼤⼒度,镇财政要加⼤经费投⼊,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资报酬,从⽽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积极性,⼒争动物防疫⼯作规范化、程序化。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4

  按照建设“四个中⼼”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国际深⽔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

⼀、年⼯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业完成规模以上⼯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重点⾏业:电⼦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业⼩类看,通⽤、专⽤、运输设备业完成⼯业总产值164.6亿元;⾦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业总产值139.6亿元,⽐上年增长78.5%,其中电⼦信息业完成⼯业总产值82.9亿元,同⽐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44.7亿元;通⽤、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业总产值164.6亿元,⽐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上年增长34.6%。全区⼯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看,四⼤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业主营业务收⼊总数的74.2%。其中电⼦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

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个特点:

  ⼀是从产业规模看,4⼤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业经济中具有举⾜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年,我区⼯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数8577⼈,占规模以上⼯业就业⼈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业主营业务收⼊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业利润总额的74.3%。

  ⼆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业平均⽔平。数据显⽰,年我区⼯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全区平均⽔平⾼2.5%;劳动⽣产率为11.7万元/⼈,⽐全区平均⽔平⾼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出全区⼯业平均⽔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对各产业逐⼀进⾏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单位49家,从业⼈员1020⼈,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88.8亿元,产值在全区⼯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单位21家,从业⼈员339⼈,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单位52家,从业⼈员1190⼈,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12.8亿元)、堂福电⼦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单位460家,从业⼈员6028⼈,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业产业中排名第⼀。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单位102家,从业⼈员1393⼈,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业产业中排名第⼆。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产率为14.8万元/⼈,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加快⼯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前重点产业还很弱⼩,但已经有⼀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从产业发展的层⾯上看,加快⼯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抓好六个⽅⾯。

  (⼀)实施好“”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业产业发展具体可⾏的措施。要从⼯业整体发展出发,⽴⾜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产⼒,形成

产业聚集,要与⼤项⽬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相匹配,与⼈⼒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提⾼利⽤外资⽔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业为⽀柱,特⾊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构筑“现代装备⼯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引进外资,不断提⾼利⽤外资的⽔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研发中⼼和关键零部件⽣产基地,提升加⼯产品档次和开发能⼒。

  (三)以产品为核⼼,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上看,我们要对重点⾏业进⾏细化研究,从中类⾏业细化到⼩类⾏业、细化到产品。从⼩类⾏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产业集群,进⾏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章。⽐如电⼦信息⾏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国内市场仍有巨⼤的潜⼒,对电⼦⾏业的发展⾄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技术投⼊,集中攻关,寻求核⼼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的局⾯,⽽且可以⼤⼤提⾼⾏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

  ⼯业的快速发展,⽤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限度地舒缓⽤能紧张的局⾯。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增⼤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作,促进⼯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段,⽽⼯业园区则是我区⼯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业做⼤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和资⾦仍然是⼀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业发展、壮⼤⼯业规模、培育⼯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业项⽬,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扶持⼤型优势企业和中⼩⾼技术企业,针对我区⽬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整体抗市场风险能⼒,⼒求在微电⼦、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批具有国际竞争⼒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步扶持中⼩⾼技术企业,培育⼤型企业的后备⼒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向,也是我国⼯业的五⼤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

势,着⼒发展增长潜⼒⼤、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的产业,发展和壮⼤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5

  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7⽉以来,克振副省长带领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深⼊武汉、孝感等地调研部分节能环保企业,随后嘱我们对该产业发展情况进⾏全⾯调查研究。近期我委分赴12个市州开展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全省七⼤战略性新兴产业之⼀,着⼒加以推进,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汇总各市州上报数据,20xx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20xx年增长76.5%,其中:⾼效节能产业总产值约450亿元,先进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0亿元,资源循环利⽤产业总产值约800亿元。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数突破1000家,⽐20xx 年增长42.8%,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00多家;从业⼈员接近20万⼈,较20xx年翻了⼀翻。总体来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以下⼏个特点:

  (⼀)初步形成了⼀批⾻⼲龙头企业

  我省已有⼀批具有⾃主创新能⼒、⾃主知识产权和⾃主品牌的节能环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企业迅速发展壮⼤,已初步成长为各⾃领域⾥的领军⾻⼲企业。  在⾼效节能领域,有从事电⼒能源装备的长动集团、武汉南瑞、三环发展、合康变频、⼤⼒电⼯、孝感⼤禹、襄阳万洲、追⽇电⽓等,从事蓄热式燃烧的仙桃神雾,从事节能窑炉的华窑集团,从事三联供空⽓源热泵的武汉朗肯,从事半导体照明的华灿光电、迪源光电、匡通电⼦,从事节能保温建筑材料的武汉沃尔浦等。长动集团20万千⽡以下热电联产机组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神雾公司占有国内⾼温空⽓燃烧应⽤份额50%以上;宜昌匡通电⼦在国内LED封装⾏业居于龙头位置。

  在先进环保领域,有凯迪控股、都市环保、中钢天澄、凯迪⽔务、武汉华电、中碧环保、天虹仪表、⽅元环境、华丽环保、创新环保、合加环境、东之盛、沙市⽔处理设备制造⼚等。都市环保⾃主研发的“氨硫铵烧结烟⽓深度脱硫”技术和“双循环三段式脱硫塔”装置达到国际先进⽔平。武汉华丽环保公司研发的可热塑淀粉⽣物降解材料可有效解决废弃塑料产⽣的“⽩⾊污染”;沙市⽔处理设备制造⼚已成为亚洲最⼤的管式超滤膜⽣产⼚家,市场占有率50%以上;中钢天澄是国内除尘⾏业最具影响⼒的⼯程总承包商之⼀。

  在资源循环利⽤领域,有格林美、湖北⾦洋、千⾥马、法利莱、江南实业、宜昌⽴帝、华⼭⽔产、华新⽔泥、黄⽯⼤江集团等。格林美是国内城市矿产领域⾸家上市公司,在荆门、武汉、仙桃等建有多个再⽣资源回收加⼯基地;宜昌⼒帝是国内最具专业化的废钢加⼯处理设备研发⽣产企业;华新⽔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活垃圾技术攻克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4⼤难题,处置过程中⽆⼆次污染;武汉法利莱实现激光再制造设备的产业化⽣产,并列⼊国家再制造试点。

  (⼆)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初显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呈现出依托⾻⼲企业向重点园区和区域集聚的发展格局。  在⾼效节能产业领域,阳逻开发区以西门⼦、阿海珐和国电南瑞公司产业园为基础,形成了⼤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电⽹应⽤装备产业基地。黄冈节能窑炉的发展颇具特⾊,华窑集团、中洲窑炉、中亚窑炉等⾏业领军企业正抱团推进“绿⾊⼯业窑炉”省级标准制定,填补国内该项标准的空⽩,黄冈逐步成

为“窑炉之乡”;襄阳以⼤⼒电⼯、追⽇电⽓、万洲电⽓等企业为龙头,建⽴了襄阳软启动产业联盟,成为全国最⼤的软启动产业⽣产基地。

  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集聚了凯迪电⼒、中冶南⽅、都市环保、中钢天澄、绿世界、芳笛环保等⼀批龙头企业,在电⼒环保、⽔处理、节⽔技术和设备、环保⼯程总承包等领域门类齐全、优势突出。20xx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收⼊789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产业领域,⾕城再⽣资源园区围绕国家“城市矿产”⽰范基地建设,依托⾦洋公司、骆驼蓄电池、三环锻造等⼀批“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加⼯和利⽤企业,初步构建了再⽣钢、再⽣铝、再⽣铅等三条较为完整的循环型产业链,已形成年回收各类再⽣资源200万吨、年处理利⽤各类再⽣资源130万吨的能⼒,再⽣资源产业产值占全县⼯业总产值的60%以上。黄⽯市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范市,依托⼤冶有⾊、⼤江集团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有⾊⾦属和稀贵⾦属回收利⽤为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青⼭⼯业区内武钢、武⽯化之间实现氮⽓和氢⽓资源互补,武钢、青⼭电⼚与利⽤钢渣、粉煤灰、磷⽯膏的建材企业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模式,形成了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业污染治理、环保设备设计制造产业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程机械装备再制造园区聚集了龙⼯、三⼀、千⾥马等国内主要⼯程机械⽣产与再制造⼚家,形成了再制造产业集群。格林美在荆门⾼新区打造废旧电池、电⼦产品等回收利⽤基地,20xx年产值超过23亿元。

  (三)社会参与节能环保产业的积极性增强

  我省积极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税收优惠政策,相关企业年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约17亿元。每年争取国家⽀持节能环保重点项⽬资⾦近15亿元。政策扶持提⾼了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项⽬的积极性,不仅⼀批中⼩企业积极参与,同时推动了建材、化⼯等⾏业从传统的⾼能耗、⾼污染⾏业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武钢集团、华新⽔泥、⼤冶有⾊等均成⽴了以节能环保为主攻⽅向的企业,如武钢⾦属资源公司对冶炼废弃物进⾏循环利⽤,⽣产矿渣微粉等产品,年产值超过80亿元。中节能等央企也开始在我省投资布局。⼀⼤批在建或拟建的节能环保产业化项⽬正在稳步推进,总投资近120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后备⼒量。

  (四)各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持逐步加⼤

  各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推出了⼀系列⽀持政策和措施。武汉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应⽤,制定了节能产品推⼴、废旧产品回收利⽤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出台合同能源管理项⽬⽀持办法,安排5000万元市级循环经济引导资⾦。鄂州市把节能环保产业纳⼊重点发展产业,依托⾼新区建设专业节能环保产业园。荆门市出台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态⽂明建设的政策措施,设⽴了循环经济专项资⾦,建⽴了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襄阳市积极争取国家循环经济⽰范试点,拥有⾕城再⽣资源园区国家“城市矿产”⽰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和⽆害化处理试点、东风康明斯国家再制造试点等⼀系列“国字招牌”,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可以超额完成“”规划⽬标。同时,发展中也还有⼀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整体竞争⼒不强。突出表现在“两⼩⼀低”。⼀是产业规模偏⼩。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省⼯业总产值⽐例不⾜5%,产值仅为江苏的四分之⼀,浙江、⼭东的三分之⼀左右。⼆是企业规模偏⼩,⼤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具有系统解决⽅案提供能⼒的企业还不多,仍以中⼩企业为主,集中度低,市场竞争⼒不强。三是技术⽔平偏低。掌握关键核⼼技术、从事⾼端设备制造的企业不多,⼤多属于⼀般加⼯制造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省资源循环利⽤产业发展较快,但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不⾜,特别在⾼效锅炉、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废旧电器和汽车拆解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产业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撒得不开、聚得不够”,部分市州县节能环保

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集聚度不⾼,产业链不成熟。

  (三)市场开拓难度较⼤。节能减排总体上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其中很⼤⼀部分政策拉动型需求和政府公共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相关的⽬录清单、资质资格认定较多,进⼊市场的门槛较⾼。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新技术产业,⼀些技术和装备研发成本⾼、产品性能不稳定,难以为市场接受并得到应⽤推⼴。现有的节能环保企业⼤部分是民营中⼩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贵问题,资⾦积累缓慢,企业发展⾯临很多实际困难。

  (四)扶持政策还不够系统。⼀是在创新驱动⽅⾯,没有把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作为省级科技计划的重点领域。⼆是在需求牵引⽅⾯,国家通过推⼴节能环保产品、实施节能环保重点⼯程来推动节能减排和扩⼤投资消费需求,但地⽅政府不能只推⼴使⽤本地产品,需求牵引政策难以精准发⼒。三是在投资促进⽅⾯,主要是申请国家资⾦扶持,省级没有设⽴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相关节能环保企业的产业化项⽬只有变换主题申请有关部门的其他专项资⾦,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甚⾄导致墙内开花墙外⾹的局⾯。四是在政策引导⽅⾯,对⼀些新兴的服务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治理等,政策不明确、法律规范不健全,影响了推⼴应⽤。资源循环利⽤领域,废弃物回收利⽤增值税进项抵扣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五是在组织协调⽅⾯,没有建⽴规范统⼀的统计体系,影响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

三、进⼀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三、进⼀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新常态,国家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硬性约束,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技术、装备、服务需求⼗分旺盛。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明两年⽣态环保重⼤⼯程中,仅⼤⽓污染防治和清洁⽔重⼤⼯程投资就超过8600亿元,市场潜⼒⼤。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从产品⽣产向装备和服务延伸、从外围向核⼼突破、从中低端向中⾼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兄弟省市均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呈现万马奔腾、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以我省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加⼤⼒度,完全有可能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5年时间有望培育成产值5000亿元的新兴⽀柱产业,占据新⼀轮区域竞争的制⾼点。下⼀步建议重点抓好以下⼯作:

  (⼀)扩⼤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业与⼀般性竞争⾏业最显著的区别,是其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较⾼。因此,要做好政策和市场结合⽂章,把促进推⼴应⽤作为关键环节。⼀是强⼒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淘汰落后锅炉、电机、⽼旧汽车等,扩⼤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市场空间。“⼀主两副”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地区,适当提⾼节能建筑、新能源汽车推⼴、污⽔垃圾⽆害化处理、资源回收利⽤等节能减排⽬标,以政策拉动需求,进⽽带动产业发展。⼆是推进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严格执⾏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购买节能环保服务。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的主要⽅式,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具体办法。三是引导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完善节能惠民⼯程、“以旧换再”、“能效领跑者”、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政策措施,开展全民⾏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消费理念。四是⽀持节能环保企业参与节能减排重⼤⼯程。对获得国家节能环保标识、进⼊国家相关⽬录名单的省内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省内企业研制的⾸台(套)节能环保装备在省内⼯程中使⽤的,可由省财政对⽣产企业及⽤户给予补助。五是⽀持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机构,在污染减排重点领域加快推⾏环境污染第三⽅治理。⽀持发展再制造服务,建⽴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

  (⼆)助推企业发展。⼀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再⽣资源企业,各地⽅政府可将新增的增值税地⽅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是加⼤财政投⼊⼒度。对此,国务院⽂件有明确要求,但我省⽬前还没有设⽴节能环保产业扶持专项资⾦,仅省经信委在新增专项资⾦中,对资源循环利⽤有⼀定⽀持。建议从20xx年开始,省财政设⽴5000万元节能环保产业扶持资⾦,主要以贴息⽅式⽀持节能环保产业重⼤项⽬建设。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包括绿⾊信贷、抵押担保、上市融资、债券

发⾏、发展股权投资基⾦等。四是⽀持节能环保企业“引进来”、“⾛出去”。对引进的节能环保企业,给予⼀定奖励,并在⽤地等⽅⾯予以优先保证。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建⽴部门协调联动⼯作机制。

  (三)⽀持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提⾼技术创新能⼒放在突出位置。在节能产业领域,加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核⼼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效电机、⾼压变频、⽆功补偿、⾼效锅炉(窑炉)、蓄热燃烧、新能源汽车动⼒系统、半导体照明、⼯业化建筑、碳捕捉等技术和装备。在环保产业领域,以⼤⽓污染治理、污⽔处理、垃圾处理、污染⼟壤修复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重点,研发推⼴⼀批先进适⽤的技术和产品,提升我省环保技术装备⽔平,加快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在资源循环利⽤产业领域,以磷⽯膏等典型固体废弃物、稀贵⾦属、农业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处理以及再制造为重点,加快研究⼀批市场需求量⼤、应⽤前景⼴泛、经济效益明显且⽆⼆次污染的⾼效资源化利⽤技术。同时,着⼒提升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持企业引进⼈才、引进技术,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四)推进试点⽰范。近年来,国家在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的领域,特别是循环经济和⽣态⽂明建设等⽅⾯开展了⼀系列试点⽰范,把这些试点⽰范抓好了,就能为深化改⾰、完善机制、培育产业发挥重要引领作⽤。要积极推进我省国家级⽣态⽂明先⾏⽰范区建设,探索符合各地特点的⽣态⽂明建设模式,实现绿⾊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我省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范城市、“城市矿产”⽰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范试点、再制造试点、循环经济⽰范市(县)、“双百⼯程”等国家级节能环保各类⽰范试点建设,切实发挥典型带动和辐射效应。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范创建活动,进⼀步促进资源循环式利⽤、企业循环式⽣产和园区循环式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体系。

  (五)完善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出台后,全国已有10多个省级政府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措施。去年我省发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循环利⽤产业发展的⾏动⽅案,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没有系统政策和全⾯部署。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作,以提⾼各地各部门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并按照精准调控、喷灌滴灌的要求,拿出⽀持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前,我委已研究草拟了相关政策⽂件初稿,待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审定。另外我们已启动《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三五”规划》的研究⼯作,提前谋划未来⼀段时期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思路和总体布局。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6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市,为全⾯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建⾔献策作⽤,近期,市政协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把培育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农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主要抓⼿,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均纯收⼊7025元,粮⾷总产量41.61万吨。⼴⽔成为全省粮⾷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步壮⼤。全市现有农产品加⼯销售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

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然农业、妙知未⾷品、⾼翔麦⾯、奶狗⾯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产,逐步建⽴起企业与农户

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然农业年出⼝创汇1000万美元,涂⽒农贸出⼝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步壮⼤。经过⼏年的努⼒,我市优质粮、吉阳⼤蒜、⾷⽤菌、牲猪、⽔产养殖、果茶等六⼤特⾊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特⾊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稻⾯积已达到 30万亩,优质⼩麦⾯积20万亩,果茶⾯积10万亩,花⽣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平、李店、陈巷、⼗⾥、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 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村⼀品,⼀乡⼀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步提⾼。全市先后建⽴了⼤蒜、“三⽩”蔬菜、茶叶、⾷⽤菌、马铃薯、萝⼘、胭脂红桃⼦、牲猪、⽔产养殖等⼋⼤⽰范基地,建⽴⽣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标准⽣产的农作物种植⾯积38万亩,⾷⽤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蒜、胭脂红桃⼦被列⼊全国标准化⽣产⽰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果、⾷⽤菌、茶叶、畜禽产品和⽔产品进⾏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步加强。近⼏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和吉阳⼤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鱼”为绿⾊⾷品,鄂北⽶业的“武胜关”牌⼤⽶为绿⾊⾷品,余店的“三⽩”蔬菜为绿⾊⾷品,“吉阳”牌⼤蒜为绿⾊⾷品,⼤⾃然公司的⼩龙虾为⽆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为⽆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品 “家⾥客”商标,XX市奶狗⾯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式的⼀种改变,能极⼤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化特⾊明显,近⼏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态园、长岭⽔泊梁⼭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范园”。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些问题和不⾜,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近⼏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菌产业,前⼏年在政府⼤⼒⽀持下发展较快,但近两年却⼤幅滑坡,种植数量由⾼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较畅销的余店“三⽩”蔬菜、吉阳⼤蒜,现在种植⾯积正逐步萎缩。近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较效益不⾼,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不强。我市农业⽣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平不⾼,劳动⼒投⼊⼤,且⼤多⼜是“4050”⼈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近⼏年发展起来的⼀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减少、⼟地流转不畅、种植业⽐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稳定的原

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如:近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祥麦⾯,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麦远远不能满⾜企业⽣产需求,⼤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企业未能建⽴⽣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灵菇116.26吨,开⼯⽣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优,有量⽆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低。虽然有吉阳⼤蒜、杨林沟茶叶、“三⽩”蔬菜、王鸽等⼀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加⼯⾏业成规模的⼚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没有品牌,靠⾛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不强,⼏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没有⼀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困难,⼈才缺乏,发展后劲不⾜。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较弱。粮油加⼯、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等环节需要⼤量的前期资⾦投⼊,可⾦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门槛⾼、⼿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才⽀撑。由于⽣活环境、⼯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业,⽤⼯量⼤,季节性强,⽽本市⼤量农村剩余劳动⼒外出,在家劳动⼒不仅年龄偏⼤且远远不能满⾜⽤⼯要求,⽤⼯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如⼤⾃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300余⼈,不得不到外省招⼯,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作的建议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个,发展⼀个,壮⼤⼀个。⼀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政府要在资⾦、税收、⼈才、信息、技术等⽅⾯加⼤政策扶持⼒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是政府要出台⼟地流转⿎励政策,让⼟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产基地,提⾼产品市场竞争⼒。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地、劳动⼒等保障。

  2、加⼤龙头企业培植⼒度。建⽴农产品产、供、加、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出有龙头⽆基地、有基地⽆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的⽀持。重点扶持⼤⾃然农业、⾼祥⾯业、妙知未⾷品、深⼴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政府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励企业实⾏强强联合,⾛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做强。加⼤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的⽀撑作⽤,促进农产品的加⼯质量和科技含量进⼀步提⾼。对⼴⽔传统的吉阳⼤蒜、平林萝⼘、“三⽩”蔬菜、胭脂红桃⼦等特⾊产品,要加⼤招商引资⼒度,对这些特⾊产品进⾏深加⼯,进⼀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传统种养殖的基

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农民收益。形成北有⾷⽤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蒜加⼯,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7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了“⼯业强镇、项⽬⽀撑、产业富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以“⽜⽺禽、保护地、经济林”为主的农业产业,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建设⼯作,⼤⼒发展商贸产业。经过镇党委、政府⼀班⼈的共同努⼒,⼴⼤农民收⼊显著提⾼,镇财税收⼊屡创新⾼,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发展,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上的发展势头。

⼀、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镇,⼴⼤农民以种粮为⽣,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不⾼,正常年景⼈均年收⼊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平的72%。20xx年,新⼀届党委、政府根据****⼭多地少、农业⼈⼝⽐重⼤、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程来抓,不断加⼤农业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产业,并着⼒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的⼤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产与⼤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步优化。

  3、管理机制⽇渐完善。镇党委、政府⾼度重视农业产业化⼯作。切实加强领导,成⽴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员深⼊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前为⽌,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100余⼈。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队伍不断壮⼤,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这些不但有⼒地促进了⼴⼤农民的⽣产积极性,⽽且最⼤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不断提⾼。

(⼆)⼯业实⼒逐步增强

  (⼆)⼯业实⼒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镇党委、政府⼀班⼈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业强镇、项⽬⽀撑”之路,并把项⽬建设作为“唯此为⼤、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程来抓。

  ⾸先,镇党委政府成⽴了项⽬建设和招商引资⼯作领导⼩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挂帅,抽调得⼒⼈员成⽴了项⽬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建设和招商引资⼯作,并进⼀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泛开展宣传⼯作,统⼀全镇⼲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建设和招商引资⼯作深⼊⼈⼼,⼈⼈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式,提⾼招商成效,在⼯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我镇正积极进⾏冶⾦园区的筹建⼯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也已完成,配⽔、通路等⼯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部调往招商⼀线进⾏培养锻炼。⼏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建设⼯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从⽽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部的选⼈⽤⼈导向机制,有⼒地促进了招商引资⼯作的发展。

  20xx年以来,我镇共引进**⼚、**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业园区2个),项⽬总投资4、47亿元,年产值达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建设的空⽩,⽽且有⼒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事业协调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的亮点。近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体、以*****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

  1、农民收⼊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果业、棚菜⽣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重还较低,特⾊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分散,很难形成种养⼤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3、龙头企业带动能⼒弱。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甚⾄因为部分企业的信誉、服务等问题,农民对产业化的推进有⼀定的戒备⼼理。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前我镇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部分⽂化层次和业务素质不⾼,因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时有发⽣,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业⽅⾯

  (⼆)⼯业⽅⾯

  1、引进项⽬品种较单⼀。⽬前我镇引进的项⽬以****冶炼为主,品种单⼀,且⼤多数为初级加⼯,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地⽅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较⼩,对⾃然资源依赖性⼤,企业发展后劲不⾜。

  2、建设⽤地⾯临紧缺⽭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是⼟地存量不⾜,⼚房⽤地缺乏。主要是国家加⼤对⼟地征⽤的严格控制,项⽬征地⼿续越来越严格;⼆是项⽬⽤地征⽤难度⼤。除了征地⼿续越来越严格以外,群众征地拆迁抵触⼼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因素之⼀。所以,项⽬⽤地已成为招商引资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作,并直接决定着已签项⽬能否落地投产,如何超常规运作项⽬⽤地已成为当前要务。

(三)第三产业⽅⾯

  (三)第三产业⽅⾯

  1、结构不尽合理。我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所占⽐重偏⼤,房地产、旅游服务等新

兴第三产业⽐重偏⼩,难以起到⽀撑作⽤。

  ?2、产业层次偏低,与其他乡镇相⽐差距较⼤。主要表现在规模⼩、⽔平低、素质差,且发展不平衡。从企业组织形式看,从事第三产业以个⼈私营经济为主,且投资多限于商业和餐饮业,且注册资⾦不多;从发展⽔平上看,规模⼩、档次低、⼩打⼩闹多,⾼技术、⾼附加值、有竞争⼒的企业较少,涉及新兴产业更少,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投⼊不⾜,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景点因为资⾦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差,配套服务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特⾊化、规模化的旅游点。

  4、第三产业中从业⼈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乏懂管理、会管理的⼈才,再加上资⾦紧缺,使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且由于综合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批发市场少,难以形成产销对接。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继续把富民强镇作为各项⼯作的最终⽴⾜点和落脚点。

  (⼀)继续把富民强镇作为各项⼯作的最终⽴⾜点和落脚点。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落实惠农政策,给农民发展产业以最⼤的优惠条件,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加快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培训农民经纪⼈,带动农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效农业的转变,同时,加⼤执法⼒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为,为农业⽣产在农机农技等⽅⾯提供优质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通过项⽬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作岗位,以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扩⼤就业容量。

(⼆)继续把项⽬建设作为主攻⽅向。

  (⼆)继续把项⽬建设作为主攻⽅向。

  ⼀是要坚持项⽬建设不动摇,坚持把项⽬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各项⼯作的重中之重,转变观念,改进⼯作⽅法,树⽴新的思想观念,进⼀步解放思想,根据我镇的实际和特点,切实建⽴科学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明确部门职能,改进招商⽅式⽅法和策略,提⾼招商引资的效率。继续加⼤对外宣传和推介⼒度,不断提⾼****的影响⼒,进⼀步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是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搭建承接平台。加强与规划、⼟地、⽔利、电⼒等部门的协调,进⼀步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逐步调整项⽬建设整体布局。要突出招商选资,除常规企业外,让⼀些技术含量⾼、贡献⼒⼤的企业落户我镇。围绕****冶⾦园区的优势,深度推进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产业⽣产配套的⼤项⽬,推介⼀批能带动全镇产业整体发展的重点项⽬,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和项⽬建设⼯作再上新台阶。

(三)继续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三)继续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是要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经营⽅式等⽅⾯进⼀步放宽限制。允许各种形式的资本进⼊,从投资经营和政策等⽅⾯为第三产业企业提供公平和竞争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是建议上级政府部门加强审批制度改⾰,简化办公程序,改进审批办法;三是要突出重点,⿎励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进⼀步推进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因为第三产业⾏业多、差异⼤,要从实际出发,实⾏重点突破,尤其是结合****冶⾦园区的成⽴,重点发展房地产开发业、现代物流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对经济带动较⼤的重点⾏业。在发展商贸流通业⽅⾯,要⼤⼒推⾏连锁经营,电⼦商务等现代流通⽅式,构建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建设⼤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特⾊市场,实现⼤流通带动⼤市场、⼤市场促进⼤⽣产,在发展现代物流业⽅⾯,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多种⽅式,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型物流企业,逐步健全完善配送体系,在发展农村服务业⽅⾯,要⼤⼒发展旅游、初级卫⽣保健、信息咨询、商品中介服务项⽬,⼤⼒加强农村⼩城镇建设,实⾏贸⼯农⼀体

化。

四、整合资源,进⼀步加快新兴第三产业发展。

  四、整合资源,进⼀步加快新兴第三产业发展。

  主要是做⼤做强旅游业,加⼤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度,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镇建设、⽂化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利⽤我县⽣态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游、鄂伦春风情游,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同时加快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改⾰,应⽤市场机制加⼤景点建设⼒度。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8

  ⽣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的主要来源。⽣猪⽣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农产品加⼯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当前我市⽣猪⽣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前的⼀项重要课题。

  1、当前⽣猪⽣产的主要特点

  2、⽣猪⽣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2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严重不⾜。⽣猪⽣产需要较⼤的投⼊,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融对⽣猪业的投⼊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的市场供应。⼀是政府投⼊不⾜。

  20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猪⽣产投⼊很

少,20xx年由于猪⾁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系列扶持⽣猪⽣产的政策加⼤了对⽣猪⽣产的投⼊,但我市属于⽣猪⽣产⼩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的资⾦很少,市财政财⼒有限,对⽣猪⽣产投⼊不够。

  ⼆是⾦融⽀持⼒度不⼤。⼩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猪⽣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持。三是养殖户⾃⾝投⼊不⾜。由于前⼏年⽣猪价格受市场⾏情影响较⼤,⽬前价格⼜⾛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亏本,养殖户⾃⾝积累不⾜,再⽣产性投⼊不多。

  2.3⽣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随着农民⼤量外出务⼯、劳动⼒价格上涨,⽣猪养殖⽐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也给⽣猪⽣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我市⽣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定程度提⾼,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20xx年规模化程度仅为26.8%,20xx年虽然有所增加,⽣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近郊及⼯业乡镇⽆猪户已达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40%左右,我市⽣猪⽣产形势不容乐观。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9

  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市场规模在千亿以上。20xx年,卫⽣部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三级体系建设试点⼯作,其中专业的康复医院主要承接综合医院急性后期的病⼈。按照⼀家⼆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对接1—2家康复医院测算,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将达到8000—10000家,对应的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截⽌20xx年,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为376家,康复医院的总收⼊仅58亿元。考虑康复市场巨⼤市场潜⼒和政策催化需求释放,康复医疗产业⾯临巨⼤机遇,维持⾏业增持评级,相关受益公司包括湖南发展(000722)、和佳股份(300273)和澳洋科技(002172)。

  康复医院易以托管或者合作投资⽅式开展。在严格控制药占⽐的政策背景下,⼤型公⽴综合医院急

需扩⼤医疗服务收⼊,康复科或康复医院具有低药占⽐⾼治疗费⽤的特点,为医院创收提供新的增长点,但康复治疗不同于临床治疗,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服务,⼤多数公⽴医院不具备康复技术的管理体系。⽽市场凭借成熟的管理经验、差异化的服务和技术培训体系赢得与公⽴医院合作的机会,直接嫁接公⽴医院资源,实现病⼈快速转诊,同时,采⽤标准化的治疗流程,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实现康复医院的快速扩张与复制。

  康复医院具有⾼利润率、易复制的特点。对⽐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回报快,2~3年便可实现盈利,单位病床投⼊成本低,利润率⾼,以上海⾸家⼆级康复医院—⼀康康复为例,20xx年4⽉正式运

营,20xx年便扭亏为盈,20xx年净利润率⾼达19。8%。且康复医疗多为标准化的治疗⼿段,易复制扩张。⽬前,我国个⼈办康复医院占⽐达到44%。随着社会办医政策的持续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迈⼊康复产业。

  康复治疗的医保⽀出占总医保⽀出⽐例极低。以⼴东省为例,医疗保险及⼯伤保险中康复总⽀出的占⽐仅为3。3%,医疗资源与康复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衡,阻碍了康复产业的发展。20xx年3⽉22⽇,⼈社部、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残联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纳⼊基本医疗保障⽀付范围的通知》(⼈社部发?20xx?23号),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新增康复项⽬纳⼊医保⽀付范围。对⽐原有9项,⽀付范围得到成倍扩⼤,有望改善⽬前康复治疗医保占⽐低的状况,带动康复医学市场迅速扩容。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0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xx⽇,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休闲胜地”的⽬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发展⽣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陵园和aaaa级景区⽩鹭岛⽣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花卉⽣态园、景华农业⽣态园、⾦⽃农业⽣态园等3个农业⽣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基本建成,景区内的⽔、电、路、通讯、⽹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趋完善。⽬前,我县已⼊驻了旅⾏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产企业6家;兴建了⼀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定的旅游接待能⼒。

  3、旅游拉动作⽤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次,同⽐增长32%;实现旅游收⼊2.7亿元,同⽐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

的重点旅游项⽬实⾏“五个⼀”的⼯作机制;坚持每周⼀调度、每⽉⼀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建设提供了有⼒的制度保障。

  ⼆是坚持规划先⾏。结合我县实际,重⾦聘请专家⾼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旅游精品项⽬,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推动。通过加⼤旅游项⽬的招商和帮办⼒度,推动和促进了⼀批重⼤旅游项⽬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12个,新建项⽬23个。⽬前,黄⼤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报纸、电视、⽹络等新闻媒体,以⽣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态旅游度假村进⾏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进⼀步增强。今年x⽉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xx⽣态⽂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投⼊。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陵园改造⼯程,对陵园⼴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体、⽔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xx万元,⽤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总计xxx万元,⽤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态⽂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年来的努⼒,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还存在⼀定的差距和不⾜。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引进和推进中,因⼟地指标紧缺,导致⼀些重⼤旅游项⽬建设艰难;因资⾦和相关⼿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化内涵挖掘不够,⽂化含量明显不⾜;以历史⼈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批具有深厚⽂化底蕴的⼈⽂景观特⾊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历史⽂化资源的开发利⽤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平有待提⾼。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作⽆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步提⾼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推进各项⼯作全⾯落实;要建⽴健全旅游产业发展⼯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发展的良好局⾯。

  2、进⼀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地、产业扶持等⽅⾯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段,⼤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与农业项⽬捆绑,缓解⼟地指标压⼒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态环境,实⾏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哄⽽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

  4、进⼀步加⼤投⼊,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通过加强旅游项⽬编制上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资⾦;紧紧围绕重点景区、⽥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积极争取各级项⽬资⾦,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旅游发展专项资⾦,并根据财⼒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林业、农业、交通、发改、⽔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利建设等专项资⾦的安排使⽤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态旅游区和xx烈⼠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旅游与红⾊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鹭岛⼤酒店、⾦太阳⼤酒店和来城新区⼤酒店等⾼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态旅游项⽬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平。

  6、进⼀步挖掘潜⼒,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态⽂化旅游节、旅游项⽬推介会,充分利⽤新闻媒体加⼤对外宣传⼒度,展⽰来安的发展魅⼒、城市品味,⽂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培育旅游商品⽣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批具有来安特⾊、市场前景⼴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化旅游项⽬,⿎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促进旅游产业与⽂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政执法。成⽴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政执法⼈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具,为旅游⾏政执法提供⼈员、资⾦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商、卫⽣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1

  xx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随着近⼏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优质⽔果、优质茶叶、优质苎⿇和

养殖业等⼏⼤⽀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增长4。5%,农民⼈均年纯收⼊4405元,⽐上年增长11。6%。可以说xx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取得了巨⼤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xx在总体上的⼩规模、⾼成本、低效益的传统⽣产⽅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了⼀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农业⽣产能⼒稳步提⾼。据全⾯统计,20xx年全县粮⾷产量75。3万吨,⽐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产品产量4。3万吨,⽐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特⾊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特⾊⽔果、优质苎⿇、畜禽养殖、⼤叶茶四⼤⾼效特⾊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平桥的优质苎⿇,枫树、青林、漳江、深⽔港的畜禽养殖、太平铺、茶庵铺的⼤叶茶,⽜车河、⽡尔岗的不上⽕辣椒等均达到⼀定的规模。xx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猪调出⼤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xx年,xx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品和有机⾷品认证,全县绿⾊⾷品和有机⾷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品获第⼗届省农博会⾦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xx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油脂、四喜养殖、跃宇⽵业、⾦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企业,出⼝基地12万亩,年出⼝创汇2723万元,⽐上年增长9%。主要出⼝品种有棉布、桔⽚罐头、⽵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项⽬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将由以前的每亩不⾜20xx元提⾼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xx市⽂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xx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20xx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平年纯收⼊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范单位之⼀,得到了政府主要领导的⾼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对“三农”投⼊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xx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农村电⽹改造、农村沼⽓等农业投资项⽬33个,到位资⾦16400万元,⽐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了资⾦投⼊,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资源制约。xx农业资源是有限的。xx县农⽤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中有劳动⼒47。95万,⼈平耕地1。56亩,开发潜⼒⼗分有限。随着⼯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地资源⽇趋减少,形势⽐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地掠夺性经营,

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态⽐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渐突出。

  (⼆)市场制约。多年来政府培育的优质⽔稻、优秀⽔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名优⽣猪等特⾊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中城市纷纷抬⾼市场准⼊门槛,对xx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较匮乏,对⽣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产服务部门⼈员很难做到有充⾜的精⼒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技⼈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推⼴效益并不⼗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外出务⼯或转移到⼆、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产的劳动⼒在年龄和⽂化知识结构上发⽣了很⼤的变化。留守⼉童、空巢⽼⼈的⼈⼝和户数⽐例在逐步增⼤,这种低素质、弱体⼒的农村劳动⼒,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普及现代农业⽣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制约。由于⽬前⽣产资料价格偏⾼、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更多的资⾦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平差距较⼤,收⼊低者缺钱投⼊,收⼊⾼者不愿投⼊,⽽把有限的资⾦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读书等⽅⾯。这些因素致使农业⽣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稳定粮⾷⽣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度⼤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农民⽣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种植⾯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争更多投⼊,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抓住市场前景,壮⼤特⾊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作,按照“⼀乡⼀业”和“⼀村⼀品”的发展思路,壮⼤蛋鸡养殖、⽣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业、油脂、茶叶、苎⿇、富硒柑桔、鲁胡⼦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等特⾊产业,并充分利⽤冬闲⽥,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平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产、加⼯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提⾼农产品市场竞争⼒为核⼼,巩固、培育、做⼤、做强、做优⼀批特⾊农产品。充分利⽤展⽰展销会等各类平台,⼤⼒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xx绿⾊⽣态、⾰命⽼区等特⾊优势,创古洞春⼤叶茶、腾琼野茶王、⾦信⽵业、跃宇⽵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辣椒、xx⼟鸡等农业品牌,提⾼xxx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牌产品。

  (四)加⼤监管⼒度,构建绿⾊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品使⽤、⽣产过程、产品加⼯、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产、收购、储运、加⼯、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品监管,积极推⼴⾼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推⾏⽆公害的⽣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品和有机⾷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平为重点,加⼤科技、管理、资⾦等⽅⾯的扶持服务⼒度,进⼀步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产业的发展,努⼒打造⼀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特⾊、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基地、特⾊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活、享受乡⼟情趣,⽽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执法⽔平,加强法治农业。加⼤对《农业法》、《种⼦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度,进⼀步强化农业部门⾏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保护、农业转基因⽣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切实提⾼执法效率和执法⽔平,树⽴农业部门依法⾏政的良好形象。

  (⼋)建⽴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体化做⽂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产基地,在销售区建⽴配送中⼼和⽹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产加⼯销售⽹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化素质的⾼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提升农民的科学⽂化素质作为发展xx现代农业的⼀个核⼼任务来抓。⼀要强化农民实⽤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户、农村致富带头⼈、科技⽰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产的本领。⼆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产、经营和流通等⽅⾯培训,努⼒造就有⽂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前,**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有⼒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2

  在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按照县委的统⼀部署,对我县五⼤传统产业⽬前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步做⼤做强,如何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问题,进⾏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业⽀柱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县医疗器械、⽂化⽤品、烟花鞭炮、⾷品加⼯、钢⽹架构五⼤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全县⼯业的⽀柱产业,并且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20xx年,这五⼤传统产业加上铜加⼯业,累计完成⼯业总产值87.24亿元,同⽐增长52%,累计完成⼯业增加值26.49亿元,同⽐增长45.9%,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的88.4%,累计实现利税3.8亿元,同⽐增长74.02%,成为县域财政的主要税源。

  (⼀)五⼤⽀柱产业的基本情况

  1.医疗器械

  我县⽬前拥有医疗器械⽣产企业65家,经营企业76家,其中规模以上⽣产企业11家,出⼝创汇企业6家,年销售收⼊1亿元以上企业4家。江西洪达集团、益康集团、庐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锦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北际医⽤塑胶业(南昌)有限公司跻⾝全国医疗器械200强企业。

  医疗器械产品包括⼀次性使⽤输液器、注射器、针头、医⽤塑胶、卫⽣材料等71⼤类600多个注册品种,“洪达”牌⼀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江西洪达、益康、红新、庐乐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全县医疗器械从业⼈员4万多⼈,拥有2万多⼈的医疗器械营销队伍,营销⽹点遍布全国各地。⼀次性使⽤输液器、注射器约占全国31%的市场份额。其中洪达牌⼀次性注射器全国销量第⼀。

  2.⽂化⽤品

  我县现有⽂化⽤品⽣产企业102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15家。与⽑笔相关的作坊2100多家,与钢笔、圆珠笔、⽔笔相关作坊1000多家。从业⼈员3万余⼈。

  ⽂化⽤品产业现有品种50多个,规格上千种,全⾏业注册商标108个,外观设计申报专利52项。20xx年,德⽂笔业、罗⽒笔业、派利笔业、富利⽂笔业等5家企业被中国制笔协会评为“中国制笔王”,中德笔业被评为“中国圆珠笔⾦属笔芯王”,书利牌、富利⽂牌、派利牌、德⽂牌、罗⽒牌、劳⽂牌、华宏牌⾃来⽔笔,中德圆珠笔芯,七步诗牌记号笔等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制笔⾏业名牌产品”。20xx年,罗⽒笔业、麦波斯⽂具有限公司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化⽤品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设以笔类为主的⽂化⽤品销售窗⼝5000多个,营销⽹络遍布全国各地,⾦属笔30%、⽑笔49%的市场份额掌控在⽂港⼈⼿⾥,⽂港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华夏笔都。

  3.烟花鞭炮

  全县⾏业⽣产企业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资产1.2亿元、长⼭出⼝花炮有限公司资产0.4亿元。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业总产值5.1亿元(李渡烟花2.62亿元、长⼭花炮2.5亿元)。李渡烟花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名牌企业,李渡烟花集团占地3700亩,资产超亿元,⽬前是全国乃⾄亚洲最⼤的⽣产企业,年产烟花36万多箱,产品有礼花弹、⼤型盆花、李渡烛光、⼩型烟花四⼤系列共20xx多个花⾊品种,去年参加了奥运会烟花燃放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誉。

  4.⾷品加⼯

  全县有规模以上⾷品加⼯企业10家,固定资产投⼊3.1亿元,从业⼈员2500⼈,20xx年实现⼯业产值7.8亿元,占全县⼯业产值的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3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  中粮(江西)⽶业有限公司是⾷品加⼯龙头企业,固定资产2.4亿元,年产蒸⾕⽶20万吨,⼤⽶6万吨,产值可达6亿元,是亚洲最⼤的蒸⾕⽶⽣产企业,产品销往⾮洲、中东、欧洲等40多个国家。

  李渡酒业通过改制和资产重组,正在发⽣深刻的变化,传统产品质量不断提⾼,新产品不断开发,去年实现产值5935万元,实现税收308万元,创造历史最好⽔平。20xx年李渡牌商标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李渡牌系列⽩酒,被评为“江西名牌产品”;20xx年出⼟的李渡⽆形堂元代烧酒遗址将中国烧酒酿造历史往前推移300年,并列为全国⼗⼤考古之⼀和国家级⽂物保护单位。

  5.钢⽹架构

  钢结构⾏业现有⽣产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轻钢⽣产线8条,重钢⽣产线1条。⼀级建筑企业1家,⼆级建筑企业2家,三级建筑企业5家。20xx年雄宇集团申报江西名牌产品成功,使进贤的钢⽹架构企业有了⾃⼰的名牌产品。

  钢⽹架构⾏业现有从业⼈员4000⼈,项⽬经理280⼈,营销⽹络遍布全国,先后承接了江西黄⾦埠发电⼚、宜昌长江铁路⼤桥、包头黄河铁路⼤桥等国家重点⼯程。

  (⼆)五⼤⽀柱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县五⼤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壮⼤,部分企业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全国重点企业。有些产业不断壮⼤,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成长为产业集群。传统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个特点:

  1.企业⼈才济济。我县五⼤产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绝⼤部份是在市场上⾚⼿空拳打天下的创业者。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吃苦耐劳的品格,善于开拓的勇⽓,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在我县聚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县⼯业产业得以持续发展最显著的特点。

  2.营销⽹络发达。经过20多年市场⽹络建设,我县的⽂化⽤品、医疗器械、烟花鞭炮、钢⽹结构等营销⽹络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县,号称5万⼤军跑市场,到处都有进贤⼈;同时我县的营销⽹络机制先进、⼈才辈出,营销⼈员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有江西的温州⼈之说,这是我县产业发展的⽆价之宝,这⽀历经20多年市场摔打培植出来的营销队伍和⽹络是⽤⾦钱难以衡量的。

  3.市场竞争⼒强。我县传统产业绝⼤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含社保⾦)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让利于企业,企业让利于经销商,经销商让利于消费者。使我县产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

  4.发展环境宽松。在“九五”、“⼗五”期间,我县财⼒虽然⾮常紧张,但⼀直坚持放⽔养鱼,扶持壮⼤传统产业,使得⽂化⽤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得以较快的发展。全省⼯业gdp财政贡献的⽐例⼀般在8—9%,⽽进贤则为4.8%。从这⼀侧⾯反映出我县历年来对⼯业企业扶持的⼒度。

  5.产业集聚明显。我县⽂化⽤品⽣产企业102家,⼿⼯作坊3000多家,产值13亿,占全国市场的45%;医疗器械⼀次性耗材⽣产企业65家,产值10多亿元,占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个县集中这么多企业,⽣产这么多产品,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产业的集聚效应进⼀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6.龙头企业⽀撑。李渡烟花,中粮⽶业两家企业,其规模在全国乃⾄亚洲排名靠前,⽽且具有很⾼的信誉度。因此,两家企业不但在国内⽽且在国际市场具有较⾼的知名度和竞争⼒,产品95%出⼝世界各地。

  7.传统底蕴丰富。我县⾃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传统,例如⽂港制笔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港⽑笔⼀直沿⽤家庭作坊⽣产模式,采⽤传统的⼿⼯⼯艺。原因是⽑笔不适宜采⽤⼤⼯业化机械⽣产,传统的⼿⼯作坊⽣产成本低,产品质量⾼,能满⾜特殊消费者的需求。

  8.品牌初见成效。经过⼏年的品牌建设,我县医疗器械产业有⼀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西名牌产品,⽂化⽤品9个⾏业品牌,2个省级著名商标,李渡烟花,李渡酒都是江西名牌和江西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产⽣名牌效应,在⾏业发展中起到了领头⽺的作⽤。

  (三)五⼤⽀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从产业结构层⾯看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典型的有医疗器械,钢⽹结构,在产业内部是相同的企业叠加,⽆专业对⼝分⼯协作,在产业外部与其他产业没有较多的关联,不能形成其他产业对其协调和⽀持,因此造成产品相同、⽤⼯相同、市场相同、⾏业不能⾃律,企业相残,出现不正当的竞争。

  ②产品竞争⼒不强。表现为产业层次低,产业链不长,原材料消耗⾼,产品附加值低。我们调查⽂港⾦属制笔,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的80%,⽑利空间只有20%,企业⽆法进⾏扩⼤再⽣产。钢⽹结构产业发展趋势是⾼层重型钢构、⼤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桥梁钢结构、塔桅、管道钢结构、海洋平台、锅炉钢架等,⽽⽬前全县钢构产业还停留在轻钢结构层⾯上。五⼤产业

除⾷品加⼯、烟花鞭炮外,其他三⼤产业,产业链没有延伸,产业层次低。同时还表现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不⾼,绝⼤部分产品属劳动密集型普通的⼤众化产品。

  ③政府引导⼒度不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级化的过程,是⼀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及时引导,⼏年来全县新增医疗器械、钢⽹结构企业⼗⼏家,没有进⾏及时的引导,仍然是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既浪费了有效资源,⼜使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张公镇的东南钢构,开⼯没⼏个⽉就停⼯歇业。再如医疗器械⼀次输液器⽣产企业过于集中,有的企业处于维持状态。

  2、从企业层⾯分析

  ①科学技术的瓶颈制约。

  ⽬前,科学技术是制约我县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主要表现在,⼀是技术⼈才缺乏,全县五⼤产业中⾼级技术⼈才不到20⼈,没有⼀家省级的研究所,技术检测中⼼和研发中⼼,企业⽆⾃主创新的能⼒。⼆是企业技术设备陈旧⽼化落后,没有更新换代,⽆法承担新产品开发能⼒。

  ②资⾦的瓶颈制约。

  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设备的技术改造说穿了⼀是技术、⼆是资⾦,⼤部分企业意识到需进⾏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扩⼤⽣产规模,发展壮⼤企业,但由于企业的⾃我积累不⾜,银⾏贷款⼜⼗分困难,只有望洋兴叹,错过了企业发展的机遇。

  ③家族体制的制约。

  投资主体单元化,家族式管理有原始积累快、信息传递快、决策效率⾼、管理成本低等优点,但也有企业管理体制落后,阻碍优秀⼈才进⼊,不利于员⼯积极性发挥,家庭⽭盾渗⼊企业等严重缺点。这种家族式管理体制在企业创办初期⽐较适宜,企业发展到现在就完全不适⽤,⽽且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的⽬标和思路

  我国“⼗⼀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式,提⾼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并提出主要⽴⾜优化产业升级来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业部门出台了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如关闭⼩煤窑,淘汰1.83m球磨机,2.2m机⽴窑,关闭年产3万吨草浆造纸⼚,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20xx年7⽉医疗器械⾏业启⽤新的包装标准,调整出⼝退税,取消553项⾼耗能、⾼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退税。建设部从20xx年3⽉1⽇起,开始实施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南昌市⼯业制造业贴息资⾦管理办法,进贤⼯业经济发展40条等,推动了产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因此,我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标,应该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积极⿎励和引导医疗器械、⽂化⽤品、烟花鞭炮、⾷品加⼯、钢⽹架构五⼤传统产业向⾼、精、尖⽅向发展,提⾼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增长⽅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延长产业链条,使各⼤⽀柱产业步⼊良性、健康、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思路应确⽴在发展⾼新技术产业,避免盲⽬建设和低⽔平重复建设,⽤信息技术和先进实⽤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装备制造的⽔平,加强淘汰落后的⽣产⼒和⽣产⼯艺,引导和⽀持企业提⾼技术⽔平和产业升级,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发展第三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1、搞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

  明确产业的发展导向⽬录,并制定⿎励奖励办法,加强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例如,医疗器械应着⼒发展⽣物医疗器械、⼤型医疗诊断设备、家庭保健医疗设备、⽆创伤、微创伤医疗器械等,提⾼⼀次性医疗器械耗材的准⼊门槛。钢⽹结构应着⼒发展重型钢构、桥梁钢、⼤跨度钢构、住宅开发、钢⽔泥预制结构等,防⽌轻钢结构的重复建设。⽂化⽤品在传统⽑笔的基础上要⿎励⾦属制笔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等。⾷品加⼯要⽴⾜于进贤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建⽴公司加农户农⼯贸为⼀体的⾷品加⼯企业,提⾼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总之,产业的优化和调整规划要科学,引导要先⾏,调整要适时,措施要得⼒。

  2、依靠⾃主创新化解科技资源瓶颈制约。

  改⾰开放以来,我县的科技发展⽔平和产业技术结构发⽣了很⼤的变化,但当前⾃主创新能⼒薄弱问题已经⽇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20%,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平。因此,增强企业⾃主创新能⼒是优化产业升级的中⼼环节。根据我县产业企业科技⽔平现状,⾸先应⿎励企业引进技术,引进⼈才,⼈才要留得住、安得下、建⽴⼈才技术档案库,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才。其次要⿎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产业产品研发中⼼,把产品的科研、设计和制造结合起来,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第三要设⽴⾼科技产品研发风险基⾦,⿎励企业⼤胆创新,不畏风险;⿎励企业开展技术更新改造,⽤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实⽤技术改造企业,提⾼传统产业的装备和制造⽔平。如⿎励企业建⽴医疗器械研究所、⽂化⽤品研究所等。

  3、做⼤做强优势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深⼊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那些拥有⾃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左右世界竞争格局的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量。因此,要做好提⾼企业规模经营⽔平和产业进步,加快⼤型企业的发展,形成⼀批像洪达、益康、雄宇、沙神、中成动物制药、李渡花炮和⽂化⽤品⽅⾯的企业集团。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中⼩企业的发展,推动中⼩企业与⼤企业形成分⼯合作的关系,提⾼专业化协作⽣产⽔平;要积极推动⽣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产业合理发展。

  4、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这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个必然选择。20xx年12⽉国务院颁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规定》,使产业结构调整⼯作有了法律依据。据⾏业分析,我国2600多个产品有88%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是⼀种结构性过剩,低层次的重复建设的过剩。⾯临市场这种局⾯,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技术性作⽤,利⽤经济、法律、⾏政⼿段,特别是产业政策的导向作⽤,通过重组、改造、淘汰的⽅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柱产业的⼏点建议

  1、加强对⼯业的领导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健所在。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更加重视⼯业经济发展,进⼀步加⼤⼒度,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快⼯业发展。⼀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放到主抓⼯业上,协调各⽅⾯的⼒量向⼯业集中,花主要精⼒研究⼯业⽅⾯的问题,解决⼯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是要加强抓⼯业的⼲部队伍建设。调集精兵强将到⼯业第⼀线上去抓⼯业,让⼲部在抓⼯业的实际⼯作中经受锻炼,造就⼲部。今后提拔和使⽤⼲部,要把会抓⼯业的⼲部推到领导岗位上来,在全县形成⼀批会抓⼯业的⾻⼲队伍。三是要集中⼒量解决当前企业存在的⼟地瓶颈制约问题。县政府应确定⼀名领导牵头,建⽴企业⽤地协调机制,其主要职责是解决企业⽤地过程中的问题,加快办证进度。同时要对新招商项⽬和企业新、扩、改项⽬进⾏包装⽴项,向上争取专项⼯业⽤地指标。

  2.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前我县已基本形成医疗器械、⽂化⽤品、钢构⽹架、进贤⼯业园、温福⼯业园五⼤产业基地。但是存在体制不合理,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所谓体制不合理,如进贤⼯业园区和温福⼯业园区,进园企业对有关乡镇没有任何财政贡献,但是在征地、搬迁、维稳等⽅⾯⼜有⼤量的⼯作,这种⼜要完成财税任务,⼜不能受益,还要维持稳定的⼯作谁来做。所谓设施不配套,⼯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没有落实以⼈为本的原则,⼯业园区不但是企业的载体,更重要的是⼈的载体。他们的⽣活、娱乐、消费、上学、就医等实际问题,都应有配套措施加以解决。⽬前,⼯业园区没有任何⾏政职能,什么说了都不能算,说了什么不⼀定算,怎么可能服务到位。要尽快改变⽬前这种局⾯,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3.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条件。我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前⼤部分都⾯临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量的资⾦。如何化解资⾦制约的瓶颈,应该靠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就企业⽽⾔,⼀是要有完善的财务体系,建⽴良好的信⽤、信誉形象。⼆是应努⼒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筹集社会资⾦。三是有条件的企业进⼊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作。就政府⽽⾔,主要是⿎励外地银⾏来进贤投资,搭建政银企服务平台和组建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4.发展第三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服务。我县三产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偏⼩,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加⼤三产招商引资⼒度是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此,我们建议:⼀要建设化⼯原料市场,为医疗器械产业服务。⼆要建设钢材市场,为钢架产业服务。三要建设再⽣资源综合回收利⽤市场,为全县再⽣资源加⼯企业服务。四要建设医疗器械、⽂化⽤品交易市场,为产业发展服务。五要积极发展物流业,保证企业物流便捷。六要积极发展娱乐消费业,为企业客商提供服务。

  5、抓好营销⼈才回归⼯程。我县⼏⼤产业的营销⼈员不下5万⼈,其中第⼀代营销⼈员有不少已在全国各地安家⽴业,有的还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都在50—60岁左右。他们的第⼆代已经接上了事业的班,如果能⿎励他们回乡创业,将是⼀笔巨⼤财富。问题是⽤什么样的政策去吸引他们。我们建议,对进贤籍在外的营销⼈才⼀要开展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建⽴联系⽹络;⼆要通过在县的⼚长(经理)们与他们开展对⼝联系,疏通感情;三要制订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感召他们回乡;四要下⼤⼒⽓继续改善软硬件环境,⽤亲情加环境让他们感到回进贤发展有钱可赚,可以有⼤的发展。

  6、抓紧建⽴⾏业协会。⽬前我县的⽂化⽤品、烟花鞭炮产业有了⾏业协会。医疗器械和钢架结构两个产业,⾄今还没有成⽴⾏业协会。其根本原因就是⼀些⾏内⽼板们坐不下来,相互不买账。希望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相关⼈⼠都出来做做⼯作,通过做⼯作,让他们消除历史积怨,为了共同的事业和进贤的发展团结起来,把产业做⼤做强,⽤共同的⽬标把这些⼈聚集起来,把事业越做越⼤,这样才有出路。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3

  据统计,**区内全部玩具企业有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集中分布中西湖、平⼭⼀带。20xx年,规模以上玩具企业实现销67453万元,同⽐增长17.7%。玩具产业成为**⼯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极,发展前景⼴阔。⼩企业,⼤集聚。相⽐⼴东等地很多过亿、过⼗亿的玩具企业,**玩具产业的特点不在于企业规模⼤⽽在于产业集群已形成。**存活着⼤量的中⼩玩具企业,他们各⾃围绕嘉瑞琪、雅伦、利达等核⼼企业,在⽣产、销售或原材料、半成品供应等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专业化分⼯,相互合作,共⽣成长,如同⼀家⼤⼯⼚。⼩产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玩具75%是中国制造的,中国(软体)玩具60%以上由扬州制造,⽽扬州⽑绒玩具70%以上产⾃**,真可谓⼩产品连着⼤市场。随着⽣产技术的提⾼和规模的扩⼤,⼀家企业往往有多个甚⾄⼗来个产品,形成了颇具市场控制⼒的特⾊系列产品,**成为外商选购同类产品的⾸选地,产品畅销美国、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区也被中国轻⼯业总会授予“中国⽑绒玩具礼品之都”称号。⼩玩具,⼤作为。**玩具产业吸纳了10万多⼈从业,创造出50多亿元年产值,约占全球⽑绒玩具销量的1/3,⼩玩具在⽀持地⽅经济发展⽅⾯,发挥这积极的拉动作⽤。坐落在区内的五亭龙国际玩具礼品城,是⽬前国内殊为难得的国际⽔准、超⼤型、专业玩具礼品商贸中⼼,成为扬州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量。今年5⽉举办的“第⼆届中国扬州长⽑

绒玩具礼品节暨长⽑绒玩具博览会”,**共吸引来⾃全国20多个省、⾃治区和直辖市近千家玩具⽣产和销售企业参展。展会共实现成交额5.5亿元,⽐上届净增了10倍左右,扬州玩具的知名度进⼀步提升。  **玩具产业存在的问题

  玩具产业作为**的⽀柱产业,已形成⼀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企业规模较⼩、品牌意识薄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存度⾼等⼀系列问题,成为产业进⼀步壮⼤的软肋。产业亟需加快升级步伐。**虽为“玩具之乡”,但企业规模偏⼩,过亿元玩具企业屈指可数。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雷同,增量不增效,为玩具产业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3C”认证的⾼门槛压⼒,玩具⾏业⾯临重新洗牌的挑战,迫切需要“浴⽕重⽣”,加快产业升级,提⾼竞争⼒。企业创牌意识依然淡薄。**玩具产业之所以有“⼣阳”之忧,关键还在于技术上的差距,产品缺乏技术话语权。⼤多数企业但研发能⼒有限,产品开发缺乏个性和前瞻眼光,技术⼈员⽐重占从业⼈员的⽐重很低,价格优势逐步弱化,贴牌加⼯已成为玩具产业进⼀步发展的瓶颈,企业⽣存越来越困难。企业家危机意识相对⽋缺。“中国⽑绒玩具礼品之都”称号带给企业⼀定的竞争优势,但南部沿海和中部内陆地区主要玩具产销⼤省都踌躇满志进军玩具产业。北有“北京国际玩具城”,南有实⼒雄厚的“⼴州国际玩具礼品城”,近有“合肥玩具产业园”,国内玩具市场平台和渠道的竞争已处于⽩热化。同时,越南、印度也在抢占国际传统玩具领域,“内忧外患”必将对**玩具产业提出了严峻考验。如果众企业家还继续保持观望态度,不积极主动寻求对策,“温⽔煮蛙”悲剧必将在**玩具界上演。企业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项重要的区域性资产。扬州市玩具协会设在**,其作⽤却未得到有效发挥,企业集聚虽多,却缺乏相互的合作联系,市场竞争⽐较充分,但⽆序竞争还很普遍,⽆形中削弱了**玩具的整体竞争⼒。

  加快玩具产业加快发展的⼏点思考

  ⾯对⼴阔的产业前景,**的玩具业要进⼀步发展,还必须抓住机遇,进⼀步放⼤玩具基地效应,扩⼤规模,提升质量,开拓市场,切实巩固和提升“中国⽑绒玩具礼品之都”,实现玩具产业的新跨越。

  做⼤规模,加快产业集聚,以实⼒的增强⽀撑“中国⽑绒玩具礼品之都”。要加快完善产业链。要以规模企业为⽀点,丰富玩具的上下游配套,进⾏功能分⼯,产业分流,⾏业同构,产品培育,建⽴起最具竞争⼒的玩具产业集聚区块,提升企业规模集聚效益。要以五亭龙玩具城为依托,把五亭龙玩具城打造成⾼品位的⾏业平台,要既可采购上下游产品,也可以发布潮流新品,获取最新的⾏业咨询,还能通过各种研讨交流跟进产业发展趋势,将其打造成全国玩具展⽰窗⼝和超覆盖能⼒的营销⽹,为**玩具产业升级提⾼强⼤动⼒。要重视产业发展战略。要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求在3-5年内培育出超亿元的玩具企业10家,壮⼤产业整体规模。相关部门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避免企业盲⽬投资,合理配置资源,⿎励差异发展,积极引领长⽑绒玩具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端化发展。要推进玩具与创意创业的结合与延伸。充分⽤好国家对动漫产业给予的政策扶持,及早对接创意产业规划,搭建动漫制作企业与玩具企业的交流平台,寻求动漫和玩具企业共同发展的赢利模式,打开卡通动漫形象衍⽣产品市场,把现有的产品直接植⼊动画⽚中,带动玩具产品的销售。

  做优质量,加快创牌步伐,以产品的优化提升“中国⽑绒玩具礼品之都”。要拓展⽑绒玩具发展的内涵。传统的玩具⼀旦注⼊“朝阳技术”,便能焕发出新的活⼒。⽑绒玩具不仅具有玩具的功能,也能充当抱枕、挂件、促销品等,要加快玩具与⾼新技术结合,赋予长⽑绒玩具新的内涵,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些特殊功能的⽑绒玩具如:发光⽑绒玩具、智能⽑绒玩具,这些玩具⽐普通⽑绒玩具更受市场的青睐。要加快共享技术的开发。必须依托现有的玩具产业设计中⼼和五亭龙玩具城玩具⼯程研究中⼼,借助“原创玩具设计⼤赛”等赛事,推出⼀批玩具设计⼈才。要探索建⽴政府、⾼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结合的共性技术创新机制。依托雅伦、嘉瑞琪、利达等规模企业,联合⾏业科技⼒量,对玩具业共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进⾏联合开发,形成重⼤平台技术的联合开发,摆脱各⾃为阵的狭隘观念,提⾼⾏业的技术攻关能⼒和⽔平。要提升原创设计能⼒。设计上的创新就是品质上的跨越。要加强研究⼒量,

努⼒打造产业技术⾼地和⾃主品牌体系,⾛出“OEM”的紧箍咒,创造⾃⼰的品牌,提⾼**玩具附加值。努⼒⾛出质量低⾕,加快通过玩具⾏业3C强制性认证步伐,⾛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升产品竞争⼒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

  做强市场,放⼤节展效应,以市场的拓展保障“中国⽑绒玩具礼品之都”。要努⼒开拓国内市场。中国不仅是最⼤的⽣产基地,也是⼀个巨⼤的消费市场。20xx⾹港玩具展买主结构分析显⽰:今年来⾃欧、美、⽇及东南亚国家的买主均呈负成长,前⼗⼤买主国中,仅有中国⼤陆成长⾼达17%。⾯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的玩具企业应加快启动中国市场战略。要争取营销的主动局⾯。求着为他⼈作嫁⾐,企业最多只能维持温饱。在把产品做好的同时,更要在销售渠道上下功夫,⽤起营销这把利剑,将企业产品与⽬标客户进⾏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为企业争取更⼤的利润。要加快经营创新步伐,探索引⼊销售代理制、发展加盟专卖店等形式,建⽴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摆脱传统的竞争,进⼊良性发展轨道。放⼤区域品牌效应。学习“盱眙龙虾”的营销模式,加紧为扬州长⽑绒玩具带上知识产权的帽⼦,让这笔⽆形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加⼤区域品牌的推⼴⼒度,让“中国⽑绒玩具礼品之都”释放出更⼤的品牌效应,集聚⼈⽓商机,让扬州长⽑绒玩具的区域品牌更响更亮。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4

  根据市委关于进⼀步深化⽂化体制改⾰,⼤⼒发展⽂化产业,实现⽂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年初市政协将⽂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确定为今年的重点专题议政课题。九⽉中旬开始,市政协组成调研组,进⾏了为期⼀个多⽉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截⽌2013年底,全市已形成各类⽂化经营实体824家。其中,核⼼层:新闻、⼴播、电视和电影服务类2家;出版发⾏和版权服务类包括数字影院、印刷企业、⾳像制品、图书租售145家;⽂化艺术服务类包括民间艺术社团、协会及艺术教育培训⽹点57家。外围层:⽹络⽂化服务类主要为⽹吧91家;⽂化休闲娱乐服务类包括旅⾏社、会展公司、酒吧歌舞和游戏游艺场所280家。相关产业层:⽂化⽤品、设备及相关⽂化产品的⽣产、销售类,主要为打字复印、书画⽂玩219家。另有a级景区6处,星级饭店13家,星级农家乐11家。⽂化产业总体吸纳从业⼈员近万名。

  ⼆、⼯作成效

⼆、⼯作成效

  近年来,全市把做⼤做强⽂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举措,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之付出了可赞的努⼒,取得了⼀定成效。

⼀是制定了⼀系列政策。

  ⼀是制定了⼀系列政策。

  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做强⽂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旅⾏社组团来XX市旅游奖励补助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暂⾏办法》和《优秀艺术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

⼆是制定了发展规划。

  ⼆是制定了发展规划。

  先后编制了《⽂化旅游产业发展“⼗⼆五”规划》、《星海湖⽂化产业园规划》和《星海湖南域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规划了沙湖—— 天河湾——陶乐影视城——平罗⽟皇阁——黄河古渡坊——矿⼭博物馆的东线旅游线路,沙湖——星海湖休闲度假区(五七⼲校)——贺兰⼭北武当寿佛寺的北线旅游线路。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确认⾮物质⽂化遗产32项,其中市级22项、⾃治区级8项、国家级2项。2012年,星海湖⽂化产业园被⽂化部命名为国家级⽂化产业试验园区。

三是建设了⼀批⽂化基础设施。

  三是建设了⼀批⽂化基础设施。

  先后投⼊近30亿元,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化服务设施⽹络体系,全市共建成⽂化馆4个、图书馆3个、⽂化艺术中⼼2个、博物馆4个、影剧院4个,“三馆⼀中⼼”成为XX市地标性建筑。

四是争取和引进了⼀批⽂化⽰范项⽬。

  四是争取和引进了⼀批⽂化⽰范项⽬。

  2013年,实施了国家级公共⽂化⽰范区项⽬,引进中基浩泰等民间资本,正在建设中华奇⽯⼭⽂化旅游城、星海银河景区、星海之星和星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项⽬。举办了星海湖全国露营⼤会、国际铁⼈三项赛、国际划⽔赛活动,举办了第⼆届黄河⼤合唱邀请赛并成为⽂化部该项赛事永久承办地。  2013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52.83万⼈次,实现收⼊13.24亿元。2014年,我市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194.19万⼈次,总收⼊11.31亿元,分别同⽐增长10.40%和14.10%。

三、主要问题

  三、主要问题

  我市的`⽂化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培育阶段。由于⾃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尤其是⽂化因素,包括集体的⽂化氛围、成员的⽂化素质、⽂化资源的丰富程度等因素所致,历史积淀、地缘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所限,⽂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化事业发展,滞后于⼈民群众⽇益增长的精神⽂化需求,与先进地市相⽐差距还⽐较⼤。2012年,本市⽂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重为1.29%,低于全区2.21%的指标。2010年—2012 年,本市居民⽂化包括教育⽅⾯的⽀出占家庭消费⽀出的⽐重分别为11.27%、10.12%、10.10%,呈逐年递减态势。主要存在以下⼏个⽅⾯的问题:

(⼀)定位不够准确。

  (⼀)定位不够准确。

  在已经出台的⽂化产业发展⽂件和具体⼯作实践中,对⽂化产业的形态与业态定位不明晰;对⽂化产业与⽂化事业、与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分类与指导不够;对⼈⽂精神与⾃然资源、项⽬开发的契合和彰显不够。⾃治区将宁夏⽂化产业的发展形态定位为4种,即回族⽂化、黄河⽂化、西夏⽂化和红⾊⽂化。⽽本市对⽂化产业形态的提法有8到12种之多,定位缺乏前置要件和灵魂,众说纷纭,莫衷⼀是;⽅向迷惘,⽆所适从。

(⼆)规划不够科学。

  (⼆)规划不够科学。

  在既有的⽂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对⽂化市场的发展⽅向、消费趋势,对⽂化产业的理念和形态、内容和形式缺少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主导业态不突出,与全区乃⾄全国的发展战略结合不够紧密;各种相关业态聚集度不⾼,产业聚合效应、延链效应发挥不够;产业项⽬少,吸引⼒不强;由于体制障碍,境内仅有的⼀处5a级旅游区沙湖对本市产业发展带动作⽤不强。

(三)政策不够配套。

  (三)政策不够配套。

  本市先后出台了⼀些关于推动⽂化⼤发展⼤繁荣的意见,但含⾦量不⾼,执⾏⼒不强,加之没有专门的、具体的、配套的⽂化产业政策体系,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体制机制尚未建⽴,民间发展⽂化产业的意向和冲动,因缺少合适的投资项⽬和平台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受到抑制。⽆论是已经形成的业态,还是正在建设的项⽬,投资热度低,经营效益也低。

(四)市场不够成熟。

  (四)市场不够成熟。

  ⽂化产品市场和⽂化服务市场多处于⾃娱⾃乐状态,创新不⾜,发展乏⼒;⽂化要素市场,包括⽂化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还没踪影,⽂化产业多处于粗放型、零散型经营,规模⼩,档次低,同质化。⽂化产业实体,近80%经营的内容不是⽹吧、酒吧,就是歌厅、舞厅和打字复印,具有地域⽂化特⾊的⽂化⽣态尚未形成。旅游业属于季节制约型、资源依赖型、要素匮乏型的产业,分布零

散,点⾯脱节,景区与景区之间没有形成共⽣、伴⽣的协作体系,游客消费项⽬少、逗留时间短暂,导致“游玩在沙湖,⾷宿到银川”。

(五)⼈才不够充分。

  (五)⼈才不够充分。

  ⼀是既有的没⽤好,流失严重;⼆是没有的⼜难寻,引进不易。全市⽂化产业吸纳的从业⼈员占全社会从业⼈员的0.50%,⽽发达地区这⼀⽐例为3%—6%。全市⽂化事业单位⼈员329⼈,其中,初级职称124⼈,中级职称94⼈,⾼级职称仅有20⼈。在11个类别和⽂化有关的专业协会中,共有会员926⼈,其中市级776⼈,⾃治区级120⼈,国家级仅有30⼈。既熟悉⽂化事业⼜熟悉市场经济的复合型经营管理⼈才极为短缺,远不能适应引领⽂化产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四、对策建议

  在推进产业、⽣态、民⽣三⼤转型的进程中,发展⽂化产业既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创造并满⾜⼴⼤⼈民群众⽂化消费、聚集财富和实现就业的需要,也能提⾼市民的⽂化素养。因此,应以更加深刻的⽂化⾃觉,像重视经济发展⼀样重视⽂化发展。

(⼀)明确产业定位,科学制定规划

  (⼀)明确产业定位,科学制定规划

  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化产业发展融⼊全区乃⾄全国的发展格局之中考量,置于中阿博览会平台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节点之中考量,置于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嘴⼭的总体规划之中考量,主动与⾃治区⽂化产业“⼗三五”规划对接,起动编制《XX市“⼗三五”⽂化产业发展规划》,修编现有⽂化园区和项⽬发展规划。遵循⽂化产业发展的规律,遵循⽂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重属性的客观要求,准确进⾏产业形态定位和业态选择,可考虑将本市⽂化产业发展形态确定为移民⽂化、⼭⽔⽂化和回族⽂化,打造既与全区⽂化形态相呼应⼜体现本市特⾊的⽂化产业板块;充分利⽤沙湖既有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将本市⽂化产业发展主攻⽅向确定为以沙湖、星海湖和北武当景区为依托的旅游业。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业管理的原则,把握旅游业⽇渐成为⼀种⼤众⽣活的⽅式,把握散客游、⾃助游、智慧游的趋势,迎合游客审美、愉悦、健康、⽂化、求知和精神需求。在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利⽤⽅⾯,将⾃然资源与⼈⽂资源有机结合,⾃然资源选择地貌景观和⽔域风光,⼈⽂资源选择民俗风情和饮⾷购物。以旅游主体⼤众化、需求多样化、开发规模化、产品特⾊化、服务⼈性化、运⾏科技化和质量标准化进⾏规划设计。

  紧紧抓住农垦集团与地⽅经济融合发展的机遇,寻求利益契合点,积极参与沙湖旅游区的规划建设。使沙湖的资源品质、资源效⽤和开发条件统筹化,与星海湖开发建设相结合,与民俗风情相结合,与⾮物质⽂化遗产相结合,与城市规划经营相结合,依托沙湖景区承接游客。在客源定位上,以市外游客为主,⾯向中东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实⾏园区化或街区规划,并使之⼀园包多园、⼀街含多项。坚持⾼起点、⾼标准,将园区或街区打造成综合性的聚集产业园、⽂化性的康乐产业园、⼈本性的体验产业园和社会性的民⽣产业园。

  在景点建设、线路设计、品牌营销等⽅⾯,应该独辟蹊径,以⽆限的创新、创造与创意突破有限的资源束缚,以市场导向,充分考虑形态与业态、内涵与形式、灵魂与载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地居民休闲与外地游客观光的关系等因素,突出特⾊,切忌简单复制和拷贝。

(⼆)统筹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产业

  (⼆)统筹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产业

  在旅游要素开发建设和经营上,坚持地⽅化、特⾊化和新品、精品原则,以独特满⾜猎奇,以灵感增强吸引,以综合拓展功能。以“游”为节点和牵动,围绕游、购、娱、⾷、住、⾏诸要素,提⾼多样化选择和综合效益,为游客提供看点和体验。

  通过延伸沙湖旅游景区线路,着⼒打造⽂化产业平台。建设融⾮物质⽂化遗产园、“五七”⼲校⽂化园、中华奇⽯⼭⽂化园于⼀体的国家级星海湖⽂化产业园;复制“清代廉⾂俞德渊”祠堂等⽂化平台。

  融创意、创造和零售、批发于⼀体,建设专业商场,打造品牌产品。经营碳素环保制品、沙湖绣、泥哇呜、沙枣核、柽柳、芦苇画等⼯艺品,枸杞、锁阳、丛蓉等药品,⽺⾁、糕点、亚⿇油等⾷品,枸杞汁、酸枣汁、⼋宝茶等饮品,以及穆斯林⽤品和中东阿拉伯地区的⼯艺品。

  在⽂化产业园中建设演艺园,表演阿拉伯风情歌舞和回族歌舞;开发贺兰⼭拓展、攀援等体验项⽬;开发艾草等中药材薰蒸、洗浴等保健项⽬。

  在产业园中建设清真传统饮⾷园,借鉴福建XX县、青海撒拉、西安回民巷等地经验,将本市近百种清真传统⼩吃进⾏挖掘整理,以地道、系列、集群为⽅向,使之正宗、特⾊、多样。同时,改造完善或规划建设能够满⾜穆斯林游客宗教活动需要,并符合其风俗习惯的宾馆。

  (三)强化政策⽀撑,优化发展环境

(三)强化政策⽀撑,优化发展环境

  应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系统性、操作性的⽂化产业发展政策。由各级政府牵头搞好规划,并投资配套基础设施。进⼀步开放市场,放宽市场准⼊, 降低办⽂化企业的门槛,制定⿎励⽂化产业市场发展的投融资优惠政策,积极⿎励国家、个⼈、外商和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我市⽂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民营企业投资⽂化产业可以⽐照⾼新企业进⾏税费返还或减免;享受⽐⼯业⽤地更优惠的⼟地使⽤政策。构建合理的⼈才引进、培养、使⽤和奖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形资产及品牌拥有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知识产权、⽆形资产⼊股可达企业股份的70%,以利益驱动招揽⽂化⼈才。设⽴⽂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持和扶持⽂化企业发展。设置“⼀个窗⼝解决问题”之类的部门,使兴业者⽅便投资,减少附加成本,并保障其合法权利。

  (四)完善市场体系,创新经营机制

(四)完善市场体系,创新经营机制

  培育统⼀、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促进⽂化产品和⽣产要素合理流动。引导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商务等现代⽂化产品流通,发展⽂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建⽴⽆形资产交易平台,完善⽂化要素市场。建⽴市场信⽤制度和⽂化企业信⽤档案,通过市场拉动和推动,提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平,提⾼⽂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产⽣资本集聚、消费导向、产业⽰范、利润增值等多重效应。

(五)加强⾏业管理,提⾼服务⽔平

  (五)加强⾏业管理,提⾼服务⽔平

  以管理规范化、服务个性化、运⾏科技化和质量标准化为要求,为游客提供全⽅位、个性化和便捷化服务。在卖看点、卖商品的同时,卖体验、卖服务,并以优质的服务作为产业吸引和⽀撑。在加强执法管理的同时,重视并提⾼⾏业协会管理服务能⼒,成⽴或健全旅游、餐饮、宾馆、演艺和客运等⾏业协会,并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清真⾷品都必须通过ha|a|认证,符合国际标准;所有的清真餐厅都必须通过专门审查,符合穆斯林要求;所有的⾏业都必须通过验收和检查,符合⾏业标准。建设⾃驾车、房车服务设施,同时,建⽴旅游服务⽹站、景点和服务项⽬gps定位、微信查询等现代⼿段,使服务⽅式智能化。

  ⽂化产业是明天的经济。⽂化产业培育周期较长,欲速则不达。我市⽂化产业⽅兴未艾,在理论上、政策上的诸多层⾯正在破题,还有深⼊研究的必要。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改⾰开放、“承东启西”的宁夏“两区”建设,为我市发展⽂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西的“民歌效应”,⽢肃的“《读者》现象”,云南的“丽江模式”,宁夏的“影城奇迹”,贵州的“侗歌范型”,陕西的“乐舞视窗”等,为本市发展⽂化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只要上下同⼼,我市的⽂化产业定

会风⽣⽔起、扬帆远航。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5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带领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组从4⽉下旬开始,进⾏了为期⼀个⽉的调研活动。听取了市发改委、科技局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制定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案》,召开了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赴国轩⾼科、阳光电源、三川⾃控、国祯环保、同智机电等企业调研;还前往常州、⽆锡、宁波三地开展⽐较式调研,考察了⼴源热电、新誉集团、⽆锡尚德等企业。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国内外有多种提法。参考多⽅⾯意见,我们认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致包括: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为对象的研究开发、⽣产制造、销售和相关配套服务等⾏业的总和。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物质能、⽔能、煤的清洁⾼效利⽤、智能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研制和服务、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个特点:

  1、⼀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三⼤领域初显优势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在节能与环保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材料三⼤领域已初步形成优势。据《合肥市—20xx年⼯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规划》,,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82户,超过1亿元产值的企业30家,完成产值240亿元(包括节能家电产值、部分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业总产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产值约150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约3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约60亿元。⾏业科技⼈员近2.5万⼈。

  2、企业创新能⼒显著提⾼,涌现⼀批科技含量⾼的产品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先后有45家企业获得了⾼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获得各级企业⼯程技术(研究)中⼼认定的有6家,国风集团、东华⼯程科技、通⽤机械研究院、国祯环保、继远电⽹等是我省第⼀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市涌现⼀批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近两年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术攻关计划项⽬⽀持的近百项,新产品8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近200项,在太阳能光伏、⽣物能源、锂电池、污⽔处理、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批具有产业化基础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3、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前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涵盖的技术领域较宽,处于培育成长时期。在新能源(可再⽣能源)⽅⾯,产品涉及到⽣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在环境保护⽅⾯,产品涉及到⽔污染治理设备、空⽓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设备等;在资源综合利⽤⽅⾯,产品(服务)涉及到⽣产过程中产⽣的废渣、废⽔(液)、废⽓、余热、余压等进⾏回收和合理利⽤,废旧物资回收和再⽣利⽤;在环境保护服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门类和体系。

  4、产业竞争⼒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有所显现

  美菱、荣事达两家企业的太阳能热⽔器进⼊全国20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阳能热⽔器⾏业的产业链;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可完全代替进⼝装备,荣事达、派雅新能源、景坤新

能源、国轩⾼科、安兴⾼科等企业积极推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艺研发和产业化等项⽬,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结点;江淮汽车、安凯汽车、英科智控、同智机电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进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占有⼀席之地,我市已作为⾸批推⼴使⽤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易能⽣物、格林⽣物等企业,⽣物质油⽣产的设备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平。国祯环保的销售额排全国第8名(全省第1名),该公司主持或参加编制的国家标准、⾏业标准现已有6项⾏业标准获批准发布;利特环保、元琛环保等在烟⽓脱硫、除尘领域有⼀定的实⼒,利特环保是全国环保⾏业百强企业之⼀。⼯业节能、绿⾊照明领域也有⼀定产业基础,三川⾃控、云龙科技、⼤明电⼦等发展较快。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临的机遇和挑战

  1、条件和机遇

  从⽬前看,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是具有较丰富的资源。⼀是农业资源。我市三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有利于家禽家畜的规模化养殖和⾁类加⼯等⾷品⼯业的发展,另⼀⽅⾯,为以农业秸秆、枝丫材、垃圾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板、⽣物质发电、⽣物柴油、沼⽓、⽣物有机肥等产业提供了充⾜的原料。⼆是⼯业废弃物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市⼯业经济发展,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产基地项⽬的投产,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将增⾄400万吨,铁渣等废弃物⼤量增加。其综合利⽤技术已经成熟,我市每年还消化外地粉煤灰、铁渣100万吨。三是地热资源。据地质勘察发现,我市周边存在地热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为地热供暖、地热种植养殖提供条件,为深度开发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是具有较⼴的本地市场需求。⼀是新能源需求量⼤。随着⼀批重化⼯业项⽬的投产,全市⽤电量还将剧增。近⼏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或达到⼤规模商业⽣产的要求,⽣物质能的技术不断突破且商业利⽤成本不断降低,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是节能环保产品需求旺盛。随着中盐合肥化⼯基地项⽬、安徽桑铌公司年产200万吨重油深加⼯项⽬、德国⼤陆轮胎合肥项⽬、京东⽅6代线项⽬、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产基地项⽬的陆续投产,⼀⽅⾯,因技术和装备先进改变了我市原有重化⼯业“⾼能耗、低产出”的现状,另⼀⽅⾯,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费总量,我市的节能环保⼯作压⼒进⼀步加⼤。节能环保⼯作压⼒的另⼀⾯,⼜是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临的现实市场需求。

  三是具有较强的科技⽀撑。我市拥有⼀批具有雄厚研发实⼒的科研机构和学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环境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合肥⼯业⼤学教育部光伏系统⼯程研究中⼼,合肥通⽤机械研究院国家制冷设备检测中⼼;中国科技⼤学、合肥⼯业⼤学等单位,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拥有国家、省重点学科8个,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撑作⽤。

  四是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和省⾥⾼度重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这些意见在发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才队伍建设、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的营造等⽅⾯都将提出明确的⽀持政策。我市出台了《合肥市—20xx年⼯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规划》;近期⼜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业⼩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问题的若⼲政策》、《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业化发展的若⼲政策》、《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政策》和《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进⼀步推进⾃主创新若⼲政策措施(试⾏)》(即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件),政策保障范围涵盖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临挑战

  ⼀是企业总体规模不⼤,缺少⾏业旗舰企业。尽管有阳光电源、国祯环保等⼀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业排头企业相⽐,规模不够⼤、整体带动⼒不够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从⾃主知识性研发起步的⾼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对新兴市场,开发能⼒相对较弱,资本积累缓慢,企业发展资⾦难以筹集;企业对技术的衰减周期认识不⾜,引进社会资本时犹豫不决,担⼼股本结构中技术份额被低估,往往错过最佳利⽤时机,由于不能及时果断引进战略投资,企业竞争⼒不强。资⾦的缺乏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当新兴市场迈⼊成熟阶段时,⾯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将⾯临⽣存考验。

  ⼆是缺少⾃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较差。为数不多的企业,其产品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为国内龙头企业配套,但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带动能⼒较弱。多数企业,⾃主创新能⼒不强或不能持续,缺少⾃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竞争⼒,产品附加值不⾼,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推⼴难,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新技术产业,⼀些核⼼关键技术的应⽤存在⽣产成本⾼、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这些⾼科技产品受到传统习惯或管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应⽤推⼴;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前属于政府政策驱动型市场,没有各级政府政策的强⼒驱动,市场启动困难,步⼊成熟市场时间较长。⽽且国内外技术⾰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

  四是产业规划指导⼒度不强,扶持的⼒度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层⾯确定的,市政府所作的产业规划如何与国家、省⾥规划衔接协调,市政府如何出台具体政策促进和扶持本地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制定政策的问题,更是体制机制建设的问题。近年我市也制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由单⼀部门制定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在统⼀协调、先导性、成体系⽅⾯尤其是具体落实上存在不⾜,企业反映规划指导的⼒度不强、扶持的⼒度不够⼤。

三、常州、⽆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三、常州、⽆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动计划或实施⽅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财税扶持⼒度、实施⼈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明确了保障措施,同时积极举办⾼层论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见附件。

四、推进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四、推进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着⼒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先,我市要尽快成⽴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作。成⽴“节能环保产业专家委员会”,⼴泛吸纳我市以及省内外专家,把脉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前景和规划,组织业内专家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诊断,寻求合理的解决⽅案和应对措施,对重点项⽬和引进项⽬进⾏识别和市场前景预测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深⼊调研和⼴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合肥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和重点领域⾏动计划,并做好与国家、省⾥相关规划的衔接,明确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各⾏业的优先发展⽅向和⽬标任务,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项⽬跟着规划⾛,资⾦跟着项⽬⾛”,切实发挥规划引导发展的作⽤。

  2、加⼤政策⽀持⼒度,建⽴扎实有效的产业推进机制

  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对国家和省⾥⿎励发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项⽬要优先⽴项,优先安排⼟地;对符合国家标准、通过权威机构认定的产品,优先纳⼊政府采购。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好我市刚出台的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件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并希望出台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件。

  设⽴专项资⾦。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持以外,市政府设⽴专项资⾦,重点⽀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新技术产业发展重⼤项⽬、重⼤技术装备研制项⽬、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和公共服务平台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给予政策⽀持。⼀是税收优惠。参考上海做法,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艺发⽣的研究开发费⽤,未形成⽆形资产计⼊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的50%加计扣除;形成⽆形资产的,按⽆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和个⼈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技术转让,在⼀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是资⾦和投资⽀持。借鉴外地做法,对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的重⼤项⽬和关键项⽬,采取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提供融资担保等⽅式,全⼒推动项⽬落地。三是市场⽀持。借鉴外地做法,对在我市设⽴独⽴法⼈资格的新能源项⽬系统集成商采购我市新能源企业产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业之间采购产品或委托加⼯服务,在⼀定年限内,给予资⾦补助;按照新能源企业出⼝额给予国际市场拓展费补助;对列⼊商务部“优化机电和⾼新技术进出⼝结构资⾦⽬录”的给予配套资⾦⽀持。四是政务⽀持。市县区政府采取“⼀企⼀策”、“⼀事⼀议”的办法,及时帮助解决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产经营和重⼤项⽬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进⼊市场销售,满⾜消费需求。

  ⽀持应⽤项⽬建设。实施阳光学校(宾馆)⼯程,⽀持学校和宾馆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农村推⼴适⽤太阳能热⽔器,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扩⼤新光源led节能产品在城市、乡镇景观照明和宾馆饭店等⽅⾯的应⽤,⽣产企业投资,节约电费由⽣产企业与使⽤单位分享,实⾏合同管理。⿎励符合安装条件的公共建筑、⼯业建筑等安装⼤型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中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应在可⾏性研究报告中论证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具备安装条件的,必须进⾏⼀体化设计,市建设部门结合建筑节能⼯作,每年安排⼀批项⽬,通过市场驱动,引进⼤型光伏企业。市电⽹企业要加快电⽹建设与改造,积极提供并⽹的条件。根据《太阳能光电建筑应⽤财政补助资⾦管理暂⾏办法》、《关于实施⾦太阳⽰范⼯程的通知》,⽀持符合条件的项⽬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补助,市财政应给予资⾦补助。对能耗⼤、占地⾯积⼤的公益建筑、⼤型⼯业⼚房和商业建筑,逐步强制要求采取节能措施,帮助推荐好的节能产品和实施⽅案;对城市新建住宅⼩区,要求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或预留管道以便安装太阳能热⽔器,推⼴循环⽔利⽤。借鉴“三市”利⽤城市⽣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市垃圾焚烧发电项⽬建设。

  ⽀持应⽤新技术新产品。对在本市⽣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或经国家、省和我市认定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凡符合相关规定的,⽀持列⼊《合肥市⾃主创新产品⽬录》。对列⼊《合肥市⾃主创新产品⽬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励财政性资⾦优先采购;政府⽀持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环保项⽬时,应予以优先采购。

  3、建⽴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励⾦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式,加⼤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持⼒度。选择

成长性好、⾃主创新能⼒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持⿎励企业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先进经营模式,加快企业发展。⽀持和⿎励企业拿出优质资产或技术吸引国内外企业参股、控股或收购,不断整合资源做⼤做强企业。通过进⼀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欢迎和⿎励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在我市设⽴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机构,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进⾏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

  4、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些先发城市经常组团来我市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沟通联系,我市更要注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加强产学研结合,⿎励⾼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建⽴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建⽴起省级和国家级的⼯程实验室、⼯程研究中⼼、企业技术中⼼等创新平台,有效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

  推动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作,提⾼企业的⾃主创新能⼒,加⼤投⼊,开发具有⾃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的核⼼技术和专利技术,提⾼整个产业的核⼼竞争⼒。

  5、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标准规范

  ⿎励发展以⼯程建设、技术咨询、检测认定、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为主的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制定、修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产品,在能效、建设、设计等⽅⾯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建⽴产品和⼯程标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品的宣传教育与知识普及,倡导绿⾊能源消费理念,增强社会认同,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6、加快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批具有区域特⾊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循环经济园建设,尽早发挥⽰范带动作⽤;着⼒打造绿⾊电池产业基地,加快我市锂离⼦电池产业发展,与电动汽车发展相配套;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基地;根据产业发展,视情规划建设光伏产业园、⽣物能源产业基地。完善产业基地准⼊标准,积极引进⼀批技术含量⾼、带动⽀撑作⽤强的重⼤项⽬⼊驻。

  分⾏业筛选⼀批产业特⾊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带动能⼒较强的企业进⾏重点培育,打造⼀批龙头企业。⿎励引导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兼并重组,尽快建⽴起产业带动效应⼤、辐射作⽤强的⼤企业集团,强化产业基地的竞争优势。

  加⼤对“专精特新”中⼩企业的扶持⼒度,加强与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化重点项⽬的对接和配套。积极引导中⼩企业向专业化⽅向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加⼯服务。

  7、加强⾼端⼈才培养和引进,加快⼈才队伍建设

  政府加⼤⼈才培养引进的投⼊,重点培养和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研发设计⼈才、开拓型经营管理⼈才、⾼级技能⼈才等专业⼈才。这⽅⾯我市已经出台了⼀系列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对引进的⾼端⼈才,愿意在本地落户的,可优先解决住房与孩⼦⼊学问题;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国有独资或参股⾼新技术企业在实施公司改制时,可规定将国有净资产增值中不⾼于40%的部分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企业⾻⼲⼈员。⿎励企业建⽴和完善⼈才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员和经营管理⼈员实施期权、技术⼊股、股权和分红权的激励。

  ⿎励⾼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向产业基地建⽴⼀批专业技术⼈才培养机构,培养多层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业⼈才;⿎励产业基地与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才。⽀持企业⾃⼰开展⼈才培训,政府给予补贴。

  牵头领导:王世清

  调研组长:⽯新民

  调研组成员:⾦维平⽅敏李保

  张红⾦萍徐易

  王勇胡斌袁德跃

  执笔⼈:徐易

  附:常州、⽆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常州、⽆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地在统计⼝径上不尽相同。我们所到三地,在统计上相当⼀部分产值统计到新材料、电⼦信息和新光源产业产值中,与我市的统计⼝径不尽相同。

⼀、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1、常州市情况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物柴油、动⼒电池、核电设备等领域。⽬前常州市已有30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等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较完整,配套能⼒很强;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相关制造企业40多家,拥有新誉风电、卓润风能、天⼭重⼯等⾻⼲企业;⽣物质能产业、核电设备产业,也涌现⼀批优秀企业。常州市新能源实现产值198亿元,光伏产业产值为160亿元,风电设备实现产值30亿元。

  常州现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452家,全⾏业实现销售收⼊238亿元。在环保设备⽣产、⽔处理、垃圾焚烧、污泥综合利⽤等领域,产业具备较强竞争⼒,涌现出⼀批拥有⾃主专利技术的⾼新企业。

  2、⽆锡市情况

  ⽆锡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两⼤产业,已经形成以尚德、远景等为代表的,技术⽔平先进,⾃主创新能⼒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的新能源⾼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锡新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372亿元, 光伏产业302亿,风能产业7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重分别达到30%和40%。⽬前⽆锡光伏太阳能产能产量、出⼝贸易额均居全球⾸位,是最⼤的光伏⽣产和出⼝基地,以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为龙头,近40家光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锡风电制造业已经有完备的体系,风电设备企业30多家,核⼼部件电机设备配套率可达70%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锡市倾⼒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宜兴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领头⽺,建⽴了我国第⼀个国家级的环保科技⼯业园。,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1350多家,上市企业4家,从业⼈员5万多⼈,营业收⼊200多亿元,税利收⼊30多亿元。⽆锡市与全国70多家科研院所建⽴了协作关系,启动建设了全国第⼀批国家认可资质的环保⽔处理设备(产品)检测中⼼、南京⼤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江苏省环境⼯程技术研究中⼼等⼀批研发、检测和⽀撑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环保产业的研发创新体系。

  3、宁波市情况

  在宁波,⽆论是风能、太阳能、⽣物柴油的开发利⽤,还是环保节能产品的⽣产以及⽣产设备的节能改造,都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参与。,宁波市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技术企业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新光源等领域企业),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是177.2亿元。宁波市⾼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基地,是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炬计划特⾊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宁波重点扶持的产业之⼀,在太阳能热⽔器研制,环保电池,风⼒发电,沼⽓⼯程,地热采暖等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涌现出以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在国内外享有较⾼知名度,在⾏业内处于强势地位的新能源⾼新技术企业。宁波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及系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现有500兆⽡的⽣产能⼒,除出⼝到欧美等地外,还参与国内中西部地区太阳能光伏的建设。led产业基础较好,⽬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型半导体照明企业,其中近150家具备⼀定规模和产品开发能⼒,形成200亿元产值。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并重在应⽤。在固体废物⽅⾯,全市⽆⼯业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城乡⽣活垃圾⽆害化处理率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烧发电⼚投⼊运营。

⼆、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动计划或实施⽅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财税扶持⼒度、实施⼈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明确了保障措施,积极举办⾼层论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有:

  1、常州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

  常州市曾经⼤⼒推动it、基因产业发展,但成效不⼤,⽽太阳能、风能和输变电等特⾊产业却长⾜发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发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化⼯、电⼦、材料等产业基础之中。由于常州市积极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从传统优势产业中精⼼培育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了这⼀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常州市捷⾜先登,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程技术研究中⼼较早研制兆⽡极风电装备,使常州占有战略先机;华盛天龙由⼩五⾦⼚发展为光伏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多晶硅浇铸炉、单晶硅⽣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单晶硅切⽅滚磨机等设备。⾦坛晶磊⽯英为光伏企业配套⽣产⽯英坩埚、⽯墨热场;世界顶尖光伏装备企业瑞⼠hct,将华东砂浆回收中⼼建在常州。由于⼯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强,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使龙头企业不断壮⼤。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形成独特的思路,即培育静脉产业链推动动脉产业链发展。新能源作为动脉产业,回收利⽤“三废”使之再资源化的产业可称为静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条。动脉产业的竞争⼒最终取决于静脉产业的⽀撑⼒度。从光伏产业来看,回收氢⽓经纯化处理后继续使⽤,可⼤⼤加快反应的速度;回收利⽤单晶锅底料、残次料、砂浆、切削液等废液废物等,能⼤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多晶硅⽣产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的感光材料和光纤预制棒等产品的原料,回收利⽤并形成产业化,可⼤⼤提⾼副产品的附加值。常州市⽬前正致⼒于催⽣出⼀批专业化的“静脉”企业,提升动脉产业核⼼竞争⼒的同时,进⼀步壮⼤环保产业集群的规模。

  2、⽆锡运⽤政策强⼒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

  ⼀是⼈才战略显现成效。⽆锡市⾃5⽉启动“530”计划(即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才计划)以来,已有276个“530”项⽬在该市落户发展,累计引进电⼦信息、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各类⼈才近

13万⼈,其中“双⾼”⼈才5388⼈,海外留学归国⼈才3000多⼈,全市⼈才总量突破100万⼈。这些落户⽆锡的⼈才和项⽬,成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式转变的重要推动⼒量。⽆锡市财政三年来⽤于⼈才⼯程建设的资⾦超过5.5亿元。

  ⼆是积极牵⼿风险投资公司。⽆锡境内外上市企业50家,在⽆锡注册的创业投资和管理机构已有22家。早些年,⽆锡市政府担当风险投资基⾦,深度介⼊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的尚德模式,⽆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桥联风电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5家投资机构联合完成了桥联风电7000万美⾦的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量,桥联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锡从财政资⾦投⼊、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全⾯向创新型经济倾斜。设⽴创业投资引导基⾦10亿元,市级财政统⼀设⽴1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全市创业投资基⾦规模已达到72亿元。⽆锡市确定了市出⼊境检验检疫局、中电集团第58研究所、省⾎防所3家科研机构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向“530”企业开放,企业只需⽀付较少费⽤即可享受产品检验、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专业配套服务。

  3、宁波重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范项⽬推⼴

  在全国率先建成风⼒发电场,⾦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建成慈溪杭州湾风电场,总投资6.43亿元,⼀期⼯程运⾏当年发电量9567万千⽡时。该风电场通过英国碳交易所,⾸次交易⾦额约300万元⼈民币,⼀年能“腾”出9万吨⼆氧化碳减排指标。太阳能应⽤也⾛在前列,⽬前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积达800万平⽅⽶,在建国家光电建筑应⽤⽰范项⽬1500千⽡。⼤⼒推⼴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全省推⼴变频螺杆式空压机,宁波地区应⽤此项技术的3600余台空压机,⼀年可节约近2亿千⽡时电能。在企业节能改造投⼊⽅⾯,全市改造节能项⽬共283项,总投资110.7亿元,项⽬可实现节能170.8万吨标煤。作为全国⾸批可再⽣能源建筑应⽤⽰范城市,获得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000万元专项资⾦⽀持,为可再⽣能源推⼴应⽤提供了动⼒。今年市政府拟在节能专项资⾦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于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范项⽬的补助,通过⽰范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抢占先机,推动宁波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

  常州市⽣活垃圾焚烧发电项⽬,于3⽉正式进⼊商业运营。该项⽬⽇均处理⽣活垃圾750吨,年处理⽣活垃圾27万吨,可处理常州市区80%的⽣活垃圾;每天向华东电⽹输送电量20万度;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即将建成的锡东⽣活垃圾焚烧发电⼚,是⽆锡市第三座⽣活垃圾焚烧发电⼚,也是全国⽇处理能⼒最⼤的⽣活垃圾焚烧发电⼚。⼯程分两期,⽇处理能⼒均为吨,建成后市区⽣活垃圾将100%⽤焚烧处理。⼀期⼯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6600万千⽡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8.5万吨;⼯程采⽤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其中⼆恶英等重要烟⽓指标全部按照欧盟标准执⾏;废⽔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循环利⽤,⽔重复利⽤率达96.82%。

  宁波已有四座⽣活垃圾焚烧发电⼚投⼊运营,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活垃圾场焚烧发电⼚,⽇处理垃圾量达1500吨,年处理垃圾量50万吨,⽇发电量60万千⽡时以上,年发电量2.16亿度,每年还可减排⼆氧化硫吨,减排温室⽓体⼆氧化碳15万吨,是⽬前浙江省最⼤的垃圾发电⼚。

  常州、⽆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地在统计⼝径上不尽相同。我们所到三地,在统计上相当⼀部分产值统计到新材料、电⼦信息和新光源产业产值中,与我市的统计⼝径不尽相同。

⼀、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1、常州市情况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物柴油、动⼒电池、核电设备等领域。⽬前常州市已有30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等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较完整,配套能⼒很强;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相关制造企业40多家,拥有新誉风电、卓润风能、天⼭重⼯等⾻⼲企业;⽣物质能产业、核电设备产业,也涌现⼀批优秀企业。常州市新能源实现产值198亿元,光伏产业产值为160亿元,风电设备实现产值30亿元。

  常州现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452家,全⾏业实现销售收⼊238亿元。在环保设备⽣产、⽔处理、垃圾焚烧、污泥综合利⽤等领域,产业具备较强竞争⼒,涌现出⼀批拥有⾃主专利技术的⾼新企业。

  2、⽆锡市情况

  ⽆锡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两⼤产业,已经形成以尚德、远景等为代表的,技术⽔平先进,⾃主创新能⼒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的新能源⾼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锡新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372亿元, 光伏产业302亿,风能产业7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重分别达到30%和40%。⽬前⽆锡光伏太阳能产能产量、出⼝贸易额均居全球⾸位,是最⼤的光伏⽣产和出⼝基地,以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为龙头,近40家光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锡风电制造业已经有完备的体系,风电设备企业30多家,核⼼部件电机设备配套率可达70%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锡市倾⼒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宜兴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领头⽺,建⽴了我国第⼀个国家级的环保科技⼯业园。,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1350多家,上市企业4家,从业⼈员5万多⼈,营业收⼊200多亿元,税利收⼊30多亿元。⽆锡市与全国70多家科研院所建⽴了协作关系,启动建设了全国第⼀批国家认可资质的环保⽔处理设备(产品)检测中⼼、南京⼤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江苏省环境⼯程技术研究中⼼等⼀批研发、检测和⽀撑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环保产业的研发创新体系。

  3、宁波市情况

  在宁波,⽆论是风能、太阳能、⽣物柴油的开发利⽤,还是环保节能产品的⽣产以及⽣产设备的节能改造,都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参与。,宁波市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技术企业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新光源等领域企业),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是177.2亿元。宁波市⾼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基地,是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炬计划特⾊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宁波重点扶持的产业之⼀,在太阳能热⽔器研制,环保电池,风⼒发电,沼⽓⼯程,地热采暖等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涌现出以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在国内外享有较⾼知名度,在⾏业内处于强势地位的新能源⾼新技术企业。宁波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及系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现有500兆⽡的⽣产能⼒,除出⼝到欧美等地外,还参与国内中西部地区太阳能光伏的建设。led产业基础较好,⽬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型半导体照明企业,其中近150家具备⼀定规模和产品开发能⼒,形成200亿元产值。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并重在应⽤。在固体废物⽅⾯,全市⽆⼯业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城乡⽣活垃圾⽆害化处理率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烧发电⼚投⼊运营。

⼆、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动计划或实施⽅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财税扶持⼒度、实施⼈

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明确了保障措施,积极举办⾼层论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有:

  1、常州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

  常州市曾经⼤⼒推动it、基因产业发展,但成效不⼤,⽽太阳能、风能和输变电等特⾊产业却长⾜发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发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化⼯、电⼦、材料等产业基础之中。由于常州市积极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从传统优势产业中精⼼培育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了这⼀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常州市捷⾜先登,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程技术研究中⼼较早研制兆⽡极风电装备,使常州占有战略先机;华盛天龙由⼩五⾦⼚发展为光伏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多晶硅浇铸炉、单晶硅⽣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单晶硅切⽅滚磨机等设备。⾦坛晶磊⽯英为光伏企业配套⽣产⽯英坩埚、⽯墨热场;世界顶尖光伏装备企业瑞⼠hct,将华东砂浆回收中⼼建在常州。由于⼯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强,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使龙头企业不断壮⼤。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形成独特的思路,即培育静脉产业链推动动脉产业链发展。新能源作为动脉产业,回收利⽤“三废”使之再资源化的产业可称为静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条。动脉产业的竞争⼒最终取决于静脉产业的⽀撑⼒度。从光伏产业来看,回收氢⽓经纯化处理后继续使⽤,可⼤⼤加快反应的速度;回收利⽤单晶锅底料、残次料、砂浆、切削液等废液废物等,能⼤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多晶硅⽣产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的感光材料和光纤预制棒等产品的原料,回收利⽤并形成产业化,可⼤⼤提⾼副产品的附加值。常州市⽬前正致⼒于催⽣出⼀批专业化的“静脉”企业,提升动脉产业核⼼竞争⼒的同时,进⼀步壮⼤环保产业集群的规模。

  2、⽆锡运⽤政策强⼒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

  ⼀是⼈才战略显现成效。⽆锡市⾃5⽉启动“530”计划(即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才计划)以来,已有276个“530”项⽬在该市落户发展,累计引进电⼦信息、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各类⼈才近13万⼈,其中“双⾼”⼈才5388⼈,海外留学归国⼈才3000多⼈,全市⼈才总量突破100万⼈。这些落户⽆锡的⼈才和项⽬,成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式转变的重要推动⼒量。⽆锡市财政三年来⽤于⼈才⼯程建设的资⾦超过5.5亿元。

  ⼆是积极牵⼿风险投资公司。⽆锡境内外上市企业50家,在⽆锡注册的创业投资和管理机构已有22家。早些年,⽆锡市政府担当风险投资基⾦,深度介⼊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的尚德模式,⽆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桥联风电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5家投资机构联合完成了桥联风电7000万美⾦的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量,桥联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锡从财政资⾦投⼊、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全⾯向创新型经济倾斜。设⽴创业投资引导基⾦10亿元,市级财政统⼀设⽴1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全市创业投资基⾦规模已达到72亿元。⽆锡市确定了市出⼊境检验检疫局、中电集团第58研究所、省⾎防所3家科研机构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向“530”企业开放,企业只需⽀付较少费⽤即可享受产品检验、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专业配套服务。

  3、宁波重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范项⽬推⼴

  在全国率先建成风⼒发电场,⾦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建成慈溪杭州湾风电场,总投资6.43亿元,⼀期⼯程运⾏当年发电量9567万千⽡时。该风电场通过英国碳交易所,⾸次交易⾦额约300万元⼈民币,⼀年能“腾”出9万吨⼆氧化碳减排指标。太阳能应⽤也⾛在前列,⽬前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积达800万平⽅⽶,在建国家光电建筑应⽤⽰范项⽬1500千⽡。⼤⼒推⼴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全

省推⼴变频螺杆式空压机,宁波地区应⽤此项技术的3600余台空压机,⼀年可节约近2亿千⽡时电能。在企业节能改造投⼊⽅⾯,全市改造节能项⽬共283项,总投资110.7亿元,项⽬可实现节能170.8万吨标煤。作为全国⾸批可再⽣能源建筑应⽤⽰范城市,获得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000万元专项资⾦⽀持,为可再⽣能源推⼴应⽤提供了动⼒。今年市政府拟在节能专项资⾦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于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范项⽬的补助,通过⽰范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抢占先机,推动宁波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

  常州市⽣活垃圾焚烧发电项⽬,于3⽉正式进⼊商业运营。该项⽬⽇均处理⽣活垃圾750吨,年处理⽣活垃圾27万吨,可处理常州市区80%的⽣活垃圾;每天向华东电⽹输送电量20万度;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即将建成的锡东⽣活垃圾焚烧发电⼚,是⽆锡市第三座⽣活垃圾焚烧发电⼚,也是全国⽇处理能⼒最⼤的⽣活垃圾焚烧发电⼚。⼯程分两期,⽇处理能⼒均为吨,建成后市区⽣活垃圾将100%⽤焚烧处理。⼀期⼯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6600万千⽡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8.5万吨;⼯程采⽤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其中⼆恶英等重要烟⽓指标全部按照欧盟标准执⾏;废⽔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循环利⽤,⽔重复利⽤率达96.82%。

  宁波已有四座⽣活垃圾焚烧发电⼚投⼊运营,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活垃圾场焚烧发电⼚,⽇处理垃圾量达1500吨,年处理垃圾量50万吨,⽇发电量60万千⽡时以上,年发电量2.16亿度,每年还可减排⼆氧化硫吨,减排温室⽓体⼆氧化碳15万吨,是⽬前浙江省最⼤的垃圾发电⼚。

推荐访问:产业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 通用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通用15篇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