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习近平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研究

时间:2024-02-27 09:48: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永友 骆丹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围绕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出了许多深刻论述,形成了“全面保护论”“传承发展论”“互鉴共享论”等丰富内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回答了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等。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系列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习近平;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作者简介]王永友: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骆丹: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并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要论述之“全面保护论”“传承发展论”“互鉴共享论”等丰富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回答了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等。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其思想精髓,能够为准确把握新时代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科学指导。

一 习近平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全面保护论”

历史文化遗产是见证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证,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延续民族智慧、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及实践要求等多方面做出了科学指导,系统回答了“为何要保护”“保护什么”以及“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重大问题,旨在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性、完整性。

(一)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延续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重要方式,又是保存我国多样性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

中华文明是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文明,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缔造了许多文明成果,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既包括各种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世代相承的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技艺和节庆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卓越智慧和无限创造,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思想道德等精神内核熔铸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重要精神来源。早在福建工作期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高度重视包括“三坊七巷”在内的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文化遗产保护的前瞻性思想理念,如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全要素推进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并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建立保护机制、培养人才队伍,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探索实践,亲自推动制定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最早的保护条例之一,为赓续福建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福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习近平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2-03-20(1).中华民族精神根脉是联结民族情感、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如果这条纽带断了,人们容易走上精神迷茫、价值观错乱的歧路。另外,习近平还认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考察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22-01-29(3).,明确强调我们不应该把历史文化遗产划定为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专属,而应将其放置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历史观视野中看待,明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质上就是传承中华文化、延续民族精神根脉。如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当,容易造成文化遗失、根脉断裂,极不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5-13(1).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难以修复等特点,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具民族特色、极显文化魅力的稀缺资源,它根植于独特的文化土壤,熔铸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是极具时空属性的历史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深深扎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代中华儿女立足当时社会客观实际所进行的独有的智慧创造,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由于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形成、发展条件都是一次性的,因而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其他国家和民族包括我们自己,都无法再制造一模一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旦失去,便意味着永久消失。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极具历史感的资源,容易受到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侵蚀。自然方面,一些历史文化遗产长期经受日晒雨淋、风沙侵蚀等,致其组成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甚至面目全非。社会方面,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口头艺术、民间工艺等不受人们重视,遭到不同程度的失传,有的甚至已经完全被掩盖于历史烟尘之中。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壞,就难以复原,习近平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考察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22-01-29(3).只有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减少资源损害,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资源多样性发展。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好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又要保护好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遗产

全面保护好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大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多指遗址、古街区、古建筑等具体可视化事物,这些有形事物承载着许多意义非凡的历史故事,蕴含着极为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围绕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习近平做了多方面指示,指明了新时代加强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向。首先,加强对古遗址、古遗迹的保护。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EB/OL].(2021-07-08)[2023-05-15].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2107/08/t20210708_36702567.shtml.,强调“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8-9.古代遗址是见证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面貌的重要物证,通过古代遗址,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信息。比如通过考古安阳殷墟,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商朝的都城规模、建筑布局等信息,加深对商朝社会人文历史的了解。其次,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N].人民日报,2018-06-15(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独一无二、价值连城的文物,这些稀罕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记录着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伟大事迹,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在我国文化宝库中大绽光彩。习近平十分重视革命抗战时期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物,他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要抓紧把同五四运动有关的历史资料收集好、历史文物保护好。”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21-03-31(1).“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8-06-15(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每到地方考察,几乎都要瞻仰当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文物等,他认为革命文物是过去峥嵘岁月的存在依据,保护好文物,才能长久保存我们对曾经光辉历史的深刻记忆。最后,加强对古建筑、老街区的保护。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古建筑、古街区等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这样越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EB/OL].(2020-04-20)[2023-05-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10/15/c_1126614419.htm.要求我们“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N].人民日报,2021-03-25(1).因为古建筑、老街区等积淀着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保护好传统街区、古建筑就等于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根脉,如果没有了文化底蕴,城市建设得再好,也缺乏生命活力。

全面保护好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在口头的、活态的、无形状态下存在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习近平不仅高度重视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而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对象。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J].求是,2020(3):6.“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EB/OL].(2020-04-20)[2023-05-15].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498.htm.要求我们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国粹,培养一批真正热爱国粹、精通国粹的优秀传承人,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如京剧、医学、武术、刺绣、剪纸等国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他在全国多地进行调研考察时,总是不忘点赞和宣扬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黑龙江同江,他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
在广东广州,他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勉励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
在内蒙古赤峰,他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在浙江杭州,途经炒制龙井茶和出售本地特色文创产品摊位时,他上前观摩,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等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下,各地纷纷展开了深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一系列“非遗进校园”“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不断绽放出生机活力。

(三)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既要与城市建设协调推进,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相关保护制度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前提下推进城市建设。习近平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N].人民日报,2019-11-04(1).一座没有历史文化滋养的城市,必定是缺乏生命力的现代机械组合。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遗产似乎成了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障碍,比如一些残破的古建筑、历史文物、古遗址等,与整齐划一、富丽堂皇的城市建设要求显得格格不入。针对现代城市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习近平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旗帜 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10-26(1).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最具代表性、最具吸引力的专属名片,其他城市复制不走、照抄不来。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城市建设的“根”与“魂”,有利于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避免现代城市化建设“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泛滥现象。为此,习近平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时强调 立足优势 深化改革 勇于开拓 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N].人民日报,2014-02-27(1).,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到了与保护生命同等的高度,告诫人们要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只有将城市建设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统筹推进,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得以内生式发展。

必须兼顾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干部是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带头人”,是坚决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抓手,其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作为程度深刻影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效性。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为知名学者曾意丹所著的《福州古厝》一书作序时写道:“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48.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2-03-20(1).他告诫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清楚认识到经济效益不是唯一的政绩考察标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城市化建设和改造中,一些领导干部为追求经济效益、提升自己的政绩作为,不惜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来换取经济效益,造成了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严重失衡。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N].人民日报,2018-06-15(1).,加强自身历史文化修养,涵育更加科学的工作观、政绩观,將保护好文物作为同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使命责任。各级文物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原则,不仅要妥善处理好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全方位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而且还要善于“深刻汲取国内外重大文物灾害事故教训,督察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整治,增强历史文化遗产防护能力。”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9.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依靠全社会成员的自觉,还需要有力的制度加以保障。在管理方面,习近平指出:“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强相关领域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指导,强化技术支撑,引导社会参与。”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9.借助大数据技术,尽可能将文物资源都纳入大数据库,实行国家统筹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增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效力。在开发方面,习近平指出:“要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9.在土地出让开发之前,要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等,严格按照“先考古、后出让”的原则对土地进行发掘使用,严禁盲目开发。在惩治方面,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执法督察,规范举报流程,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9.增加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监管,扩大人民群众检举毁灭历史文物、破坏历史遗址遗迹等不法行为的官方通道,相关执法部门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个人或群体必须严格依法处置,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法治生态。

二 习近平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要论述的“传承发展论”

习近平指出,传承和发展好历史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2-03-20(1).,要学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让更多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发展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在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古为今用,使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基于此,习近平不仅深刻阐述了传承发展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而且为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指明了实践方向。

(一)传承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延续和发扬中华文明的内在要求,又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精神支撑

习近平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5-29(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世代中华儿女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习近平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5-29(1).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民看待世界和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些抽象的价值体系、精神文化等必须寄托于一定载体才能得以长久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文明精神价值、见证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探究古人的精神世界,同时能够汲取跨越时空、具有永恒魅力的宝贵思想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思想精粹,全面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持中华文明资源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让更多的人通过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丰富历史素材全面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J].求是,2020(3):6.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芒,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当前,我们面临国际国内双重严峻形势,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重大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被人们挖掘利用、传承发展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效果。如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不到位,人们难以全面且深刻感悟中华文明精粹,进而容易影响人们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自信,甚至有可能会削弱其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文化软实力竞争更加激烈。一些西方国家为了争夺文化主导权,遏制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不断向国际社会散播一些歪曲、污蔑、攻击中华文化的错误论调,意图混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知,从根本上动摇我国文化根基。在此背景下,传承和发展好历史文化遗产显得更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见证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要记载,凝聚着世代中华儿女的高超智慧,蕴含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瑰宝。传承好、发展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更好地巩固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心理基础,帮助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自信心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强调 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N].人民日报,2019-01-04(1).面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重考验,传承发展好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充分汲取前人的思想智慧,而且可以趁此机会向世界人民传播更多中华文化精粹,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传承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既要系统梳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又要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积淀,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系统梳理先辈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陈列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由于时间、空间跨度大,一些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各种原因无人问津甚至濒临绝迹。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极具历史感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发掘,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遗失。习近平强调,系统梳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必须加强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不断丰富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为全面把握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提供丰富的资料支撑。这为我们更好地梳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指明了具体方向。文字史料方面,我们要加强分类整理和系统化研究,既要从时间角度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纵向分类,又要从空间角度对其进行横向归纳,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增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文物遗址方面,要加强对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地方要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坚持先考古、再开发原则,深入挖掘可能存在的文化遗产资源,尽一切努力保存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

习近平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N].人民日报,2020-09-30(1).历史文化遗产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任何时期社会发展进步都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强调,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做到古为今用: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文化遗产本是一堆“已经死去”的东西,也许是已经腐朽的雕塑,或是残破不堪的屋子,又或是面目全非的陈年书画,这些看似已经过时的东西却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这些历史由无数感人故事或伟大事迹串联,蕴含着中国人民铁骨铮铮的精神气质,是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提振民族文化自信的宝贵精神资源。习近平指出:“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5-29(1).挖掘更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全方位联合攻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深入挖掘蕴藏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多重价值,准确、深刻地掌握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演进路径、基本图景等重大问题。二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合理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使其与现代社会有机融合,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8.如何让陈列在博物院中的青铜玉器、竹简木牍等历史藏品,充分发挥出推动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价值,是实现其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各种数字模拟技术、VR技术等让静置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遗产“动起来”,从简单陈列、实体办展到“云游博物馆”、3D立体穿越等,让人们在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中真切地感受文化遗产的历史脉搏,使蕴藏在历史藏品中的思想精髓成为滋养我们文化血脉源源不断的“甘泉”。

三 习近平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要论述的“互鉴共享论”

各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推进历史文化遺产互鉴共享,是人类文明赓续发展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世界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立足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视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仅深刻阐明了推进世界各国历史文化遗产互鉴共享的重大意义,而且明确了未来进一步增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互鉴共享的前进方向。

(一)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互鉴共享既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了本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气质最集中的表达。习近平曾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立足优势 深化改革 勇于开拓 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N].人民日报,2014-02-27(1).,所谓名片,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向他人进行自我介绍时所用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比作“金名片”,足见历史文化遗产在对外介绍和宣扬本民族文化时的重要价值和重大作用。2004年6月,习近平在对良渚遗址管委会工作汇报信的批示中强调,良渚文化在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良渚文化遗址,对于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故事的生动“讲述者”,是宣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传声筒”,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推向国际舞台,能更好地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中华文明是什么样的文明,讲明白中国人的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是怎样的,向世界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通过在国际舞台中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对其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内容精粹具有充分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这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不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大度的民族,不仅乐于同其他国家和民族分享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帮助世界上更多人们学习和借鉴中国优秀文化思想,而且始终致力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合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2).中华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胸怀天下、乐于分享、共谋发展的博大文化胸襟。习近平在山西参观云冈石窟时指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5-13(1).我们从不把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局限于国家内部使用,而是始终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将其推向世界,致力于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添砖加瓦。此外,习近平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21-07-17(1).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不可复制的文化基因。加强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共享,可以促进各文明从其他文明中汲取有益内容以促进自身文明发展,并在发展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助推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说道:“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如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等。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5-16(2).我国从不置身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之外,而是以高度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交流,乐意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类文明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明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58.习近平主张要“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J].求是,2019(9):10.,推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交流互鉴,让各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汇聚成强大能量,使人类文明永绽绚丽光彩。

(二)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互鉴共享既要推动更多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又要坚持互鉴共进、合作共享

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观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窗口。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推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就是为了让更多国家和人民能有更多机会了解真实的中国。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申报成功了五十多项世界遗产,涉及考古遗址、古建筑、文化景观、历史城镇、遗产运河等多种类型,时间上纵横近百万年,空间上跨越数千公里,涵盖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各历史阶段、各发展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独具特色的精神追求和卓尔不群的高超智慧。通过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思想精髓。2014年10月,习近平为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题写序言时指出,这次展览中来自中国的数百件精美文物从多个侧面展示了中国汉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传递了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明创造的智慧结晶。从这份珍贵的中国文化遗产中,法国乃至欧洲观众能够更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播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方面的重大作用,积极推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习近平强调,我国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时,“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焦点访谈:让文物活起来 探源中华文明五千年[EB/OL].(2022-06-11)[2023-05-15].http://news.china.com.cn/2022-06/11/content_78265714.htm.,要求将最能诠释中国文化内涵、最能展现中国文化形象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向世界,将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和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送到世界各国民众身边,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根据这一重要指示,新时代我们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必须充分考量申报项目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精神价值,将最能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向世界。国家有关部门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做到权责分明,明确工作机制和程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文化遗产申报规划,有条不紊地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让更多中国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着各具特色的文化基因,是人类文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58.每一种文明只有融入人类文明“百花园”,才能绽放出永恒的迷人光彩。我国不仅致力于向世界展示和分享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而且积极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真正的人类文明命運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张“‘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强调“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鼓励其他国家注重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这一重要载体,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加强同别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我国不仅是人类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者,更是推动人类多样性文明共同发展的践行者和维护者。我们始终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的文化态度对待世界各种文明。一方面,我们毫不吝啬地向世界人民展示和分享中华文明优秀文化遗产,让他们了解和学习更多中华文明的优秀思想精华,从中汲取合适内容帮助本国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
另一方面,习近平说过:“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J].求是,2020(3):5.一直以来,我们始终以博大的胸怀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文化交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当前,世界文化遗产事业正处于新的转型期,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和缔约国利益等多种因素对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干扰更加明显,严重影响着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有序发展。我国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之一,要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着眼长远,始终“要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习近平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6-09-21(1).,从全人类利益出发推动全球文化遗产交流互鉴,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made many profound discussions ar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forming rich contents such as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theor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ory and ‘mutual learning and sharing theory.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XI Jin-ping answere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main contents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protecting, inheriting and utiliz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depth study of XI Jin-pings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will help us better grasp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new era, further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accelerate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in culture, and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XI Jin-p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猜你喜欢保护利用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文教资料(2017年4期)2017-04-21德江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2期)2017-03-16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期)2017-01-09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16期)2016-07-18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7期)2016-05-19苏州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5期)2015-03-23关于汕头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红广角(2014年4期)2014-05-23

推荐访问:论述 文化遗产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