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启示

时间:2024-02-27 09:32:03 来源:网友投稿

刘琳瑛

摘  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工匠精神培育具有目标追求的一致性、核心理念的契合性、实践形式的融通性。高职院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学生人格教育等方面着手培育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教育思想;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3)02-0023-05

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他的一些职业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所倡导的“执著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探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关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核心要义,对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培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包括“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目的、“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办学方针、“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以及“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的道德教育观。

1.教育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1918年,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进行了首次阐述。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
二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
三是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2]。该论述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其将个人与社会、国家、世界有机统一起来。而后,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在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以谋生和服务社会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他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谋个性之发展”,并将其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由此,他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最终归结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黄炎培对职业教育人才观的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个人谋生的需要,这是解决当时民众所面临的“至重要、至困难”生存问题的主要方法,旨在通过职业教育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次,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目的是为群服务,即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热爱职业并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使其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同时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黄炎培这一职业教育目的观不仅体现出其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而且还体现出其将服务社会与教育救国相结合的目标追求。

2.办学方针:社会化、科学化与平民化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实际生活需要,提高广大民众生活质量,其精髓在于坚持“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办学方针。“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必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在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3]。这是黄炎培针对当时社会呈现学生毕业即失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不相适应现象提出来的,他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脱离了社会实际需要。“科学化”办学主张则是强调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为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科学性的指导。他认为应从物质和人事两方面运用科学方法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结构的设置、教材教法的应用等物质问题均需用科学方法解决后再对其进行推广;
而在学校、商店、工厂等人事方面则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融入职业心理学,引导学生选择适应自己个性发展、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平民化”是指职业教育必须以解决平民生计问题和服务广大劳动人民为首要宗旨。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面向平民的教育,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便是服务平民、服务社会,这是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书是有钱人读的”“谋生第一,求学第二”错误观念的有力反驳。“三化”办学方针不仅深化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推动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3.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黄炎培在《职业教育之礁》一文中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如果只读书而不实践,則会缺乏动手和操作能力,这是不可取的[4]。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力,因此职业教育应注重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为了确保这一原则能真正落实,他在办学实践中制定了相关制度: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应用和动手环节,要求理论课和实习各占一半课时[5];
在教材编制方面,注重教材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在师资聘任方面,主张聘请理论与实践经验并重的“双师型”教师;
在招生方面,努力招收有相应职业背景家庭的学生入学相应学科;
在日常教学方面,注重实习并在学校附近设置工厂、农场、商店等场所,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
在毕业考核方面,规定必须在单位实习一年以上并取得相关证明后才能获得毕业证书。这些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不仅让人们意识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而且完善了近现代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使受教育者真正具备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一技之长。

4.道德教育:敬业乐群,劳工神圣

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其中,“敬业乐群”是最根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在之事业具责任心”,即学生应对自己所学习的职业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备责任心。“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即学生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敬业乐群”道德教育观是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职业教育之礁”等传统观念的有力反驳[6]。“劳工神圣”的思想主张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其主要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黄炎培指出:“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做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7]针对当时学生只愿意读书而不愿参加劳动,富于欲望而欠缺能力的现象,黄炎培给予严厉批评并提出“劳工神圣”的口号。为促进“劳工神圣”观念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倡导劳动光荣的教育观,黄炎培亲自书写“劳工神圣”四字制成匾额并作为校训,还将“尊重劳动”定为学生入学《誓约书》的第一条要求,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8]。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不仅汲取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德育思想的精华,还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探索中创新,对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1.工匠精神的提出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我国首次将培育工匠精神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从此,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2.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其中的“技”,便是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敬业、执着、精细、奉献的代名词,它体现在从99%到99.99%的追求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9]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内涵,不仅要求职业人要有精湛的职业技术技能,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它是职业能力和技术、职业人格和态度的内化与提升。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工匠精神的逻辑理路

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理清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工匠精神的逻辑关系,是推进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认识前提和实践基础。

(一)目标追求的一致性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讲解书本知识,同时传授职业技能;
不仅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同时培育修炼匠心、格物致知。这与黄炎培强调的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各类工匠人才,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因此,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制造业依然存在产品档次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企业员工工匠精神的不足。因此,我们亟须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助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大国工匠》纪录片中八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启示我们:如果没有一批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就无法建立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强国也就无从谈起。众所周知,作为全球一流制造业强国的德国和日本,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精髓,它为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和人才保障,因此打造技能强国的关键和首要目标是培育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人才,这与黄炎培认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谋生需要的同时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目标追求不谋而合。

(二)核心理念的契合性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属性和特质,其基础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核心和灵魂则是敬业乐业、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著名日本匠人秋山利辉在其《匠人精神》一书中指出:“工匠的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一流的匠人必有一流的心性”,并提出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等“匠人须知三十条”,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脉相承,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要求职业人具有追求精益求精、执著专注的敬业精神,同时还要有乐业勤业、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10],其核心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精神,皆同黄炎培先生所提倡的“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奉献精神相一致,即“盖一般劳动者之能事,日以精良,则其所成就之功能,亦日以优越焉。”[11]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指示:“要樹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敬业爱业不仅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工匠精神的内在体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三)实践形式的融通性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准确把握现实的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必须承担起新技术新革命与传统技艺相连接的重任,使其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鉴于此,大国工匠的养成必须充分调动手和脑的力量,将理论融入实践,并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理念,以实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其与黄炎培“做中学、学中探索与创新”的思想与实践是一致的。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他认为职业教育必须深入到某种职业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黄炎培倡导“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实习方式,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动脑不动手,更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对立起来,这样才能获得真才实学。这与新时代工匠精神要求的知行合一、知识与技能融合的精神实质相吻合,两者在实践形式上皆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以及实现社会创新性发展为目的,具有融通性。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启示下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黄炎培将其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其职业教育思想孕育于自身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救国思潮,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时代高职院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完善人格教育途径等方面培育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一)明确人才培養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之中,同时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助力学生多样化成才,切实提高工匠群体的社会地位。首先,要以能力为导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传授从古至今中国古代工匠、大国工匠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2]。其次,要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价值导向,创新课程育人体系。课程设置应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和学生对成人成才的多维度需要。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利用隐形文化营造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氛围。再次,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要健全具备工匠精神育人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弘扬工匠精神的思想意识,提升培育工匠精神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风气。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评价维度,创造公平、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活力,让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二)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优化实训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应借鉴黄炎培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职业教育思想,加强校企合作,着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方面,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不断优化实训育人办学模式。在平台搭建上,要联合相关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名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校企合作办学实体,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便捷通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育人过程中,除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外,还应充分挖掘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等第二课堂育人元素,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育人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共同体,要充分发挥协同办学的能动性。在教学环节上,应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充分发挥企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主体作用;
在文化建设上,要加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积极创新等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并将其融入学生管理相关制度,切实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
在人才选拔上,应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工匠精神培育的根本在于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兴趣,努力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内在动力[13]。高职院校应借鉴黄炎培“谋个性之发展”人本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一是正确审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高职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二是合理引导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具备不同的职业潜力,所具备的工匠潜力也不同。因此,高职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其正确的职业指导,引导每个学生尽展其才。三是分类培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既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遵从教育发展规律,为不同类别的学生打造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四是切实服务学生。高职院校应该以“为生服务”为宗旨,将学生的发展和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创设包容、开放的生态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和突破自我,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其不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4]。

(四)强化学生人格教育,促进职业道德养成

职业道德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则是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黄炎培积极倡导建立“完整的人格”,并提出“人格一经毁坏,其人见弃于群众,哪有功名事业可言”,主张职业教育要以“人格修养为起点”,认为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包含精益求精价值理念,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以及尽职尽责的职业态度,这与黄炎培所倡导的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的职业道德观是一致的。强化学生人格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是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应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的价值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增强其职业认同与职业自信。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高职院校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良好品行的形成,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的特点,塑造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品行观,最终引导学生将德内化于心、技外化于行。再次,在德育方式上,高职院校应创新德育实践形式,帮助学生增加体验式社会实践,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养成“敬业乐群”“为群服务”的职业品格。最后,在管理形式上,高职院校应制定并完善相关学生管理制度,倡导学生自律自治,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为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11-24)[2023-02-11].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67743.htm.

[2]黄炎培.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3,254.

[3]汪妍.黄炎培“三化”职业教育思想探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9:17-18.

[4]李梦卿,刘晶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轫径迹与价值衍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49-51.

[5]郑航芝.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的文化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83-85.

[6]李婵娟.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4):44.

[7]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225.

[8]陈秀秀.黄炎培“劳工神圣”的职教思想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4):31-32.

[9]耿银平.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N].光明日报,2016-03-10(06).

[10]程德慧.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新视域[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17.

[11]王晴.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94.

[12]伏志强,邹宏秋.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思政课教学逻辑与实践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1):
85-86.

[13]孙颖超.职业教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10.

[14]祝士明,马睿智. 兼顾个性共性培育大国工匠:黄炎培职教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41.

猜你喜欢黄炎培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中外文摘(2017年22期)2017-11-1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江苏高职教育(2014年3期)2014-02-28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江苏高职教育(2014年3期)2014-02-28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教育与职业(2014年16期)2014-01-19

推荐访问:工匠 新时代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