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的数学方法

时间:2023-12-01 10:16:02 来源:网友投稿

冯建勇

摘  要:高中階段的物理与数学同为理科,彼此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在物理力学部分,通过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可以有效解析其中的知识难点。对此,本文结合力学例题,从推导、极限、方程三种数学思想及对应的解题方法进行论述,浅谈在高中物理力学中如何合理的应用数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数学方法;推导;极限;方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6-182-01

许多高中生感觉学习物理是一件苦差事,不仅要记忆大量的计算公式,还要学会总结、证明各种物理规律,涉及的知识面又难又杂。这主要因为学生了解物理的途径比较片面,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如果教师加以适当的教学启示,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科中多种数学方法的应用。学生不难发现在物理中描述的“量的变化”“多种现象之间的关系”等复杂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数学进行总结。尤其高中物理的力学部分,最能直观体现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对此,本文从物理力学角度入手,深入探究数学方法的应用,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触类旁通的启发。

一、推导解析

对于物理力学来说,推导解析通常应用于运动轨道知识的学习当中,即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物理规律、总结实验结果,可以使用推导解析数学方法分析这些归纳来的知识信息,得出对应的公式结果。这样不仅能引导高中生做到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统筹到一起,还能对力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第五章“抛体运动”为例,假如不计空气阻力,将一个物体自由抛投到空中,抛投方向与水平呈θ夹角。那么经过分析,该物体首先会沿着x轴水平方向呈现匀速直线的运动状态,假设t为运动时间,V0x是这个物体的初始速度,可知x=v0tcosθ.其次,该物体在垂直方向会呈现竖直上抛运动,假设初始速度为V0y,那么结合自由落体定律,可以得出y=v0tsinθ-    gt2这个结论,由于两个方程式都与时间t有关,而t=         ,因此,将t代入到y的关系式中,就可以求出y与x最后的函数关系。最后,针对该函数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就能得出图一的结论。由此,抛体运动的轨迹通过推导解析数学方法的分析,会一目了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抛体运动的知识内涵。

二、极限思想

极限也是高中物理力学比较常用的数学方法,但具有一个应用前提:该物理运动呈现固定的变化规律。比如纯粹的递进关系或递减关系,不能让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如果学生在解题时,分析出物理量的变化属于单调形式,那么就可以针对其中的极端情况进行分析,这也是极限数学思想比较典型的应用,对于这一类力学变化的复杂习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解析效果。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为例,如,有一个放置在固定斜坡上的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着斜面以匀加速状态下滑,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为x,如果此时再在物体上施加恒力F,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试问该物体现在的运动状态。如果这道题从极限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假设该斜坡的倾斜角为直角,那么该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就转变成了自由落体运动,可知加速度x=g,在此基础上施加恒力F,能继续求出加速度x1=          =g+    ,这个结果必然要大于g,因此得出结论:物体会以大于x的加速度呈匀加速下滑运动状态。如果这道思考题不用极限数学方法进行解析,而是用常规的解法入手。那么学生需要假设斜面的倾斜角以及摩擦系数,计算相对更为繁琐,比较费时费力。

三、方程联立

高中阶段的物理力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这些运动大多固定了某个基本条件,比如不计空气阻力、摩擦力等等。在运动过程中,物体随着空间、时间的变化,通常能体现某种可以总结的运动规律。其中物理量的转变大多可以形成数学知识中的函数方程关系,因此,方程联立数学方法在力学当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比如抛体运动可以关联到二次函数,斜坡匀加速或匀减速下滑运动多与三角函数有关。以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教学为例,如图三所示,如果沿着与水平方向成θ=30°的角度施加恒力F,推动重量G=200N的木块匀速运动,假设动摩擦因数μ为0.4,重力加速度g为10m/s2,试问:1.F的大小。2.若F大小不变,将F的角度改变为水平方向,在3s后撤销F,求该木块能运动多远?在求解第一问时,根据题干条件的论述,可以得知Fcosθ=f,f=μN,N=G+Fsinθ三个方程式,那么应用方程联立数学方法,在三个式子中代入题目中的数据,联合运算,可以求出F为120N。针对第二问的解答,同样可以应用方程联立思想。首先,在水平推动木块时,运动只受摩擦力因素的影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木块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速度为v,可以得知推力F与摩擦力f之间的合力为ma,即F-μN=ma,此时在垂直方向,N=G=mg,将两方程联立解析,可以求出a=2m/s2.而速度v=at,代入数据,求得v=6m/s。在此状态下,木块运动的距离S=   at2=9m.当撤去F时,木块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影响,呈匀减速运动,因此新的加速度a`=        =4m/s2,在匀减速状态下,木块运动的距离S`=     =4.5m,将两阶段的运动距离作和,就得出最后的答案13.5m.

参考文献:

[1]刘长平.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数学方法的应用解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4):86.

[2]王轶文.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数学方法的应用[J].中华辞赋,2018(11):169-170.

(作者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贵州   正安   563400 )

猜你喜欢极限数学方法方程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年14期)2018-10-29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智富时代(2018年4期)2018-07-10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智富时代(2018年4期)2018-07-10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7年2期)2017-03-28复合函数求极限中的等价量代换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9期)2016-11-22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比较研究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基于MATLABGUI的极限动态辅助教学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9期)2016-10-18论简单估算数量级的数学方法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年3期)2016-05-19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3期)2016-04-13史上最赚钱的数学方法数学教学(2013年11期)2013-12-31

推荐访问:力学 高中物理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