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地方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10-09 19:45:06 来源:网友投稿

文/柴玲 暴向平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 年和2017 年陆续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1]。“产”是企业,“学”是高校学生,“研”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企业、高校学生和高校三方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地方高校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实践创新人才,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在此背景下,集宁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系立足地方及企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不断探寻改革发展路径,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路径,改革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就是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三者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教育与社会生成实践操作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的本科生,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产学研合作育人过程中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在2012 年成立的本科专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服务地方、具备国土空间规划基本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集宁师范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依然以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体,培养的人才能力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不对等[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以学术性、理论性为主,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薄弱,不能与企业对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相衔接。

在以传统教学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让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都不强,培养的人才的能力也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目前改变这一现状是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和挑战。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工程,要想实现学校培养的的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一致,就必须对人才培养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

1.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

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由高校组织编制的,是教学组织、教学安排的规范性文件。集宁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从2016 年开始首次招生,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社会需求进行完善和修订[4]。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由规划类、地理类、环境类课程组成,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广而不精的现象。同时由于培养方案从制定到实施过程较长,很难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动态实时匹配,直接导致培养的学生们不能较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2.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知识掌握,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学生能力的考核多是通过试卷和论文来衡量,缺少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同时人才培养模式仍是以学校教学为主,没有形成与地方企业和政府的协同育人的模式。对于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和培养不突出[5]。

3.培养环节脱节

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外,设计相关的实践课程、各类专业活动和比赛竞赛活动等,如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参观考察、学科竞赛和团学活动等。但是,现阶段有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团学活动是为开展活动而开展,与专业不搭界,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没有关联。同时,由于课时的所限,野外调研、实训课程深度不够,对于提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软件操作技能和野外调研能力帮助不大。

1.修订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

集宁师范学院作为地区重要的应用型高校,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探索培养实践应用型毕业生,结合企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组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要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在培养方案修订中,邀请企业、用人单位、高校专家共同讨论,建立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主线,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的内容。课程实习采取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协同教学的模式,以贴近实际项目实践为重点。专业见习穿插在大一、大二、大三的三个学期,在见习期间均会与实习基地的企业单位联合,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体验和实践教学演示。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完成,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8 个月具体项目实习。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专业实践,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实践经验,提供产学研协同的育人环境。

2.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构建特色教学内容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立足于地方区域规划和土地评价与规划,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行业发展需求搭建产学研协同特色教学内容和环节,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与未来行业需求契合。本专业近期的行业热点是多规合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实践,构建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

土地利用规划特色教学采取校企协同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同讲一门课,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导师讲授实践教学。在课程的评价体系上,也增加了实践环节考核,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为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奠定实践应用基础[6]。

3.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大学的各个学期分年级分层次的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成立由校外实践导师、校内导师共同组成的评委组织,持续的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开展基础实训,进而有计划的开展地图制图大赛、城市单体建筑模型大赛、最美校园总规设计大赛等。通过比赛,引导学生有创意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案例中,学以致用。针对大四年级的学生,依托实践基地、实习实训企业,组织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校内导师负责学生梳理专业知识,实践导师培训学生软件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强化。在2021 年6 月份和2022 年3 月份,学院组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参加苍穹公司组织的两次“KQGIS 走进校园线上培训”。通过专业比赛和技术培训,帮助学生们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4.搭建实验平台,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

通过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拓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方式。在共建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平台上,学生们可以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先后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应用型地方院校地理信息联合实践基地和基于KQGIS 平台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验室建设项目,深入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软件技术研究,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科研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通过项目内进行的创新性训练和专业科研活动,让学生们及时掌握学科前沿技术和技能,为毕业后步入专业领域奠定基础。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仍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要的培养模式,要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参与和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色,针对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寻改革发展路径,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路径。

猜你喜欢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产学研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2年9期)2022-12-06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传媒评论(2018年1期)2018-03-22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教学考试(高考地理)(2017年5期)2017-12-19我的绍兴人文地理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艺术评论(2017年2期)2017-03-16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音乐教育(2015年11期)2015-05-16

推荐访问:产学研 协同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