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25 23:38:2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方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是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三课时。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降低这个认知难度呢?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真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其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贴近生活的。然而教材中只给了我们三幅含有等量关系的图片,但是我想方程的概念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等式,什么是不等式,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时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而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一系列紧贴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上的材料:而是从学生的生活游戏——玩跷跷板引入,用本班的学生来进行举例,首先让体重有明显差别的两位学生玩跷跷板,从而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地判断出跷跷板会朝重的那边沉下。接着让从外形看上去差别不大的家驹和蓓琳玩跷跷板,这时,学生出现了 3 种猜测。紧接着让这两位同学说出自己的体重,从而引出平衡的状态。在这基础上出示与跷跷板具有相同原理的活动天平。在

 简单地介绍完天平后,就带着学生一起去称物品的质量。在称物品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分别列出能表示天平现象的式子。而且这样设计也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在 探 索 什 么 是 方 程 的 环 节 时 , 学 生 根 据 活 动 列 出 的120+180=300,120<</SPAN>180,120>10,X<</SPAN>10,X+X+X=5+10,3X=5+10,X+X+X=15,3X=15 等 8 个式子,接着教师提出能否按照天平的现象对这 8 个式子进行整理和分类。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随后再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在班级里汇报,学生根据天平平衡和不平衡的现象将上面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等式两类。紧接着,再引导学生对120+180=300, X+X+X=5+10,3X=5+10,X+X+X=15,这 5 个等式进行再次分类,最终得出“含有未知数”和“等式”是方程的两个必备条件。从而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方程后,再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月饼图。让学生在实物的操作中找出并说出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最后撤去实物天平,引导学生找生

 活中的等量关系。这样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不仅符合了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认知特点,而且让孩子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既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推荐访问:《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 反思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