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心得体会 >

一起雏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疗与体会

时间:2023-10-05 18: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吴舒渊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畜牧站,福建莆田 351111)

鸭坦布苏病毒病,又称为鸭黄病毒病,病原为鸭坦布苏病毒(DTMU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1]。该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
不耐热,56℃、15min 条件下病毒失活;
对酸碱度比较敏感;
无血凝性,不能凝集鸡、鸭、鹅等禽类动物红细胞[2]。雏鸭、成鸭、肉鸭、蛋鸭、种鸭均可发病,蛋鸭、种鸭发病主要表现为产蛋急剧下降,雏鸭、肉鸭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该病2010 年4 月首次在我国东南部分省份暴发[3],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在我国各地养鸭集中区均有发生。2010 年9 月,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福建省长乐县一发病鸭场分离到一株鸭黄病毒[4],在福建省内时有发现病例。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虽死亡率在10%左右,但影响到鸭后期的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给养鸭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福建省莆田市发现的一起雏鸭感染该病的诊疗及体会报道如下。

1.1 引种情况

莆田市某农牧公司新建一养鸭场,与省外某鸭育种公司签订引种合同,分三批次从该公司引进白羽半番鸭父母代母本(奥白星)1 日龄雏苗14400 只。第一批次引进时间为2020 年1 月8 日4400 只,第二批次为2020 年2 月25 日4400 只,第三批次为2020 年10 月2 日5600 只。

1.2 发病情况

第一批次雏鸭于引进后5d 开始发病,第二、三批次分别于引进当天及第2 天发病。发病初期,部分雏鸭翻滚、爬行、跗关节肿大,部分鸭腿劈叉,但采食基本正常,无死亡。三批次雏鸭均在发现病例后,迅速在全群传播,1 周左右达到发病高峰期,几乎100%发病。发病12~20d 后症状逐步消失,部分鸭因跗关节肿大变形、骨折等腿脚病被淘汰,3 批次种鸭至开产前淘汰率达分别达30%、33%、6%。

鸭群羽毛光亮、体况良好。先是几只雏鸭出现跗关节红肿,接着第二天出现鸭群驱赶不动、大多数雏鸭蹒跚爬行、翻滚,个别鸭腿劈叉,共济失调,少数鸭张口呼吸,排白色粘稠稀粪,采食饮水基本正常。

每批次剖检20 多只病鸭,可见小脑毛细血管少量充血、水肿;
卵黄吸收不良;
肝脏呈土黄色、质脆;
胆囊充盈,胆汁呈墨绿色;
肺水肿,心包少量积液;
盲肠有多个结节变细,内容物黏稠绿色、呈恶臭。其他脏器未见病变。

2020 年4 月15 日,分别采第一、第二批次各30只共60 只鸭的血清,送至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雏鸭细小病毒、变异小鹅瘟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020 年10 月7 日,采第三批次30 只病雏鸭(5日龄)的肝脏、脾脏等组织样本,送至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传染病实验室经PCR 检测,结果显示:雏鸭细小病毒、变异小鹅瘟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核酸均阴性,鸭坦布苏病毒核酸阳性。依据核酸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该批此雏鸭确诊感染鸭坦布苏病毒。

因这几批次雏鸭发病日龄较小,加上临床症状非常像变异的小鹅瘟病毒感染,故第一批次、第二批次雏鸭误判为变异小鹅瘟病。第一、二批次雏鸭在出现症状当天及隔3d 分别注射小鹅瘟病毒精制卵黄抗体1mL(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701)。饮水中加入双黄败毒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黄芪、茯苓、茵陈,中成医药集团,江西中成中药原料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08501),连用5d。结果,在后期饲养过程中不断淘汰拐脚鸭,直至开产前淘汰率分别达30%、33%。

第三批次鸭在出现症状后,用对乙酰氨基酚给予对症治疗,饮水中加入双黄败毒颗粒予以“扶正”、“祛邪”,限制采食以控制体重,提前转到地面平养以减少跗关节的损伤。结果,至开产时转入产蛋舍时,因鸭脚病而淘汰的拐脚鸭仅6%。

第一、二批次鸭分别于5 周龄进行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WF100 株)1.5 羽份初免(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批号:1909013-1),9 周龄用同批次疫苗2羽份二免,25 周龄同种疫苗(批号:1910016-2)2 羽份三免。45 周龄鸭强制换羽时,用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批号:1910016-2)2 羽份及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HB 株)(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卵康优,批号:20252006)1mL,分别胸部肌肉注射,再次进行加强免疫。

第三批次鸭于5 周龄用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WF100 株)1.5 羽份加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HB株)0.5mL 初免,9 周龄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WF100 株)2 羽份加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HB株)1mL 二免,22 周龄同9 周龄一样方法进行三免。

三批次鸭均在20 周龄见蛋,23 周龄产蛋率达5%,28 周龄达到产蛋高峰。

第一、二批次高峰期产蛋率达86%,80%以上产蛋持续时间达8 周,但在产蛋初期可见花纹蛋、水蛋、薄壳蛋、畸形蛋,产蛋高峰期合格蛋率85%左右,最高受精率81%~83%,产蛋高峰期后(80%以下),合格蛋率只有75%左右,最差的合格蛋率只有65%,受精率只有73%左右,受精蛋健雏率为83%。第一、二批次鸭因生产性能差而提前予以强制换羽。强制换羽11 周后产蛋率达30%,12 周达60%,14 周达90%以上、持续时间达9 周,合格蛋率99%,受精率达90%以上,受精蛋的健雏率达92%。

第三批次鸭在28 周龄达到产蛋高峰90%以上,持续10 周,最高产蛋率达96%,合格蛋率99%,受精率达90%以上,受精蛋的健雏率达92%。

雏鸭坦布苏病毒病与雏鸭病毒性肝炎、变异细小病毒病(小鹅瘟)、变异呼肠孤的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极其相似,必须通过实验室确诊后才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前两批次雏鸭发病时,单凭发病日龄及临床症状,误判为小鹅瘟而注射小鹅瘟抗体,导致治疗无效。在没有确诊前,应针对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第三批次雏鸭在实验室确诊之前,采用对乙酰氨基酚以缓解疼痛,限制采食控制体重,减轻腿脚负重,提前转入育成室垫料平养,减少凹陷的网床对关节的损伤,使用“扶正” “祛邪” 的中药及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损失减至最少。

张英等[5]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坦布苏病毒可在种鸭中经蛋垂直传播,该场引进的第二、三批次雏鸭于引进当天开始发病,很有可能为母源传播所致。所以,雏鸭引种前要充分了解引种场(祖代)种鸭的健康状况及免疫情况,确保不引进带毒的雏苗。

在养殖过程中感染坦布苏病毒,最好在初期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种鸭在产蛋前至少要进行3 次免疫接种,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第一、二批次鸭采用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进行三次免疫,但从第一个产蛋周期的生产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强制换羽期,用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加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第二个产蛋期生产成绩达到理想要求。第三批次鸭育成期用鸭坦布苏病毒活疫苗加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三次后,第一个产蛋周期就取得良好的生产成绩。叶伟成等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免疫鸭坦布苏病毒弱毒苗产生抗体速度快,两周后抗体阳性率可达100%,比免疫灭活疫苗的鸭产生抗体时间早14d 左右,适合于受鸭坦布苏病毒威胁时紧急免疫。但弱毒苗抗体持续时间不如灭活疫苗,免疫3 个月后抗体阳性率下降到60%~70%,而灭活疫苗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6 个月,仍能维持在90%以上,而且抗体滴度要高于弱毒苗[6]。所以,两种疫苗各有优缺点,第三批次鸭采用活疫苗加灭活苗免疫后,取得良好的生产成绩,是否与两种疫苗的优势结合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对鸭坦布苏病毒病还没有一种药物能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发病后采取对症治疗加以控制,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育雏网床铺设要平整,不能凹陷,雏鸭出现脚病时,若网床凹陷,会加大脚蹼及跗关节的磨伤程度,不利于脚伤的恢复。该养殖场前两批次鸭淘汰率偏高与网床铺设不平整有一定关系。

鸭坦布苏病毒病可由种鸭、种蛋垂直传播而发病,所以种鸭场应定期接种TMUV 疫苗,切断垂直传播途径,减少该病对雏鸭的影响。养殖户在发现该病时,应及时进行实验室确诊,并加强饲养管理,对症治疗以控制继发感染,降低应激因素影响,提高抵抗力,紧急免疫接种,控制该病流行。同时,要做好鸭场生物安全措施,灭蚊、灭鼠、驱鸟,清洁鸭舍,加强消毒,做好病害鸭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使该病得到良好控制,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养鸭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布苏小鹅雏鸭雏鸭的饮水与开食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10期)2021-11-19鹅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7期)2021-07-28鸭、鹅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5期)2021-07-20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河南畜牧兽医(2021年19期)2021-01-05二十年后,暖心归来疯狂英语·读写版(2020年8期)2020-08-24瘸腿小鹅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19年32期)2019-10-16阿健的小鹅小学生导刊(2018年4期)2018-04-18雏鸭对温度的要求乡村科技(2016年22期)2016-11-05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畜牧兽医学报(2015年3期)2015-07-05

推荐访问:诊疗 体会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