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思想汇报 >

1,3安全管理与监控体系

时间:2022-10-22 12: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3安全管理与监控体系,供大家参考。

1,3安全管理与监控体系

 

 1+3 安全管理与监控体系

 所谓“ 1+3 ”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一个方法与 三种机制的集成。一个方法,即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法。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操纵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三种机制,即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推行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法”,目的是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实企业负责与职工全员参与,把各类事故与职业危害隐患置于在控、可控状态,预防隐患 转化为事故;推行三种机制,则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体制与机制的保证。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着力落实政府监管责任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主人翁作用,广泛深入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构筑群防群控、共建共享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较快进展的同时,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固好转。

  一、在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中,形成与完善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经济步入快速进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逐步凸现。为了促进企业又好又快进展,充分

 保证职工的生命与健康安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与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要求,积极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与督促企业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早在 1989 年,便以开展“创建安全合格班组”工作为抓手,强化作业现场的安全教育,把事故危险点的操纵作为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构建群防群控安全监控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4 年召开了推行安全生产“操纵法”现场会,1995 年制定了《事故隐患、危险点操纵法实施办法》,在全市工业企业全面推行。同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不断总结完善、及时加以指导。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行事故隐患危险点操纵法的十点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行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法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行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法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与意见,使安全生产“操纵法”的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完善,逐步进展成为“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一)建立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着力实现对事故隐患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一是确立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点。以企业为单位,组织职工群众与有关专家,对本企业所存在的事故与职业危害的风险源(点)进行全面排查、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 A 级(厂级)、B 级(车间级)、C(班组级)三个等级,实行分类、分级监控。如淮安船闸管理所,通过认真排查与筛选,将直接影响船闸安全畅通、经济缺失与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二、三号船闸上、下游闸首、发电机房等 10 个点确定为 A 级监控点,

 将航政厅等 3 个点确定为 B 级监控点,职工食堂等 2 个点确定为 C 级监控点,每个监控点均用牌匾、卡片、图文标明监控点的名称、级别、易发事故因素、监控内容与监控方法、考核标准与周期,明确监控责任人。二是建立监控网络。实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企业,普遍建立起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监控网络,对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与动态监控,不留死角与盲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源(点)实行升级或者降级、追加或者清零等跟踪处理,确保各类风险源处于在控、可控状态。三是建立事故与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根据风险源(点)可能发生的事故与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措施,编制应急预案,组织职工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认真落实全员培训与持证上岗。为确保职工习惯监控点管理需要,切实加强日常安全教育与现场安全教育。企业录用新人员、老职工调换新工种,或者企业贯彻新法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都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教育,确保每个职工具备安全生产与岗位监控的能力。五是建立监控激励制度。对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与避免事故发生的职工给予奖励。市政府办下发了《淮安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明确对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的范围与有关程序,关于经查证属实的,奖励 200 到 5000 元。市总工会专门设置了“制止重大事故奖”。

  (二)建立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着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全员排查制度。所有职工

 都负有监控、排查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的责任。发现隐患,要立即上报。能够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要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操纵。二是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点要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式”管理。三是创新提升制度。积极汲取安全生产新理念、新法规、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与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法的实效。如沙钢集团在创新提升中强化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装备,减少风险源(点),先后“清零”了 11 个监控点,提高了本质化安全水平。

  (三)建立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着力实现对企业及其风险源(点)安全状态的定期诊断。

 重点实行三个评价:一是职工评价。企业组织广大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境、人的行为与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要紧采取“职工每天评价,班组每周评价,分厂(车间)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操纵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单位评价。企业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者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三是监管评价。各级安监局、卫生局、工会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包含“1+3”安全监控体系推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的系统评价活动,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的监控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 “1+3” 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成效初显,已经成为支撑当地安全生产的重要机制

  我们在调查中看到,“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淮安已经被总结、规范为一种安全生产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能够在淮安市广泛推行,是由“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所蕴涵的“方向性、科学性与指导性”等体系特征所决定的。第一,“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表达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前提、是根本,“预防为主”是工作重心,“综合治理”是手段。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有效地防止各类不安全因素与行为,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市政府汇报语),事实上质也正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落实。第二,表达了安全生产的规律。事故源于隐患。只有消除隐患,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把立足点放在事故及职业危害隐患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上,抓住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第三,表达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以人为本既表现在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本,也表现在发挥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把落实安全监控责任同完善岗位负责制结合起来,把安全监控的责任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及职工个人,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第四,表达了机制的创新。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现了事故隐患与职

 业危害监控的体系化、模式化,提高了事故隐患及职业危害监控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是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一经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很快受到党政重视、企业吸纳、群众欢迎。目前,这一体系在淮安市的推广面,已达到企业总数的 6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到 80%以上。通过大力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使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在下列几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从调研中能够清晰地看到,“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广泛推行,为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工作范式。我们所到的几个企业,普遍在现场管理上做到“五有”,即:有“三图五卡”(即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评价卡〈书〉、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整改卡〈书〉、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职工岗位权利与义务告知卡),有显著的安全监控点标志,有醒目的安全生产警示标识标语,有图文并茂的安全生产文化走廊(专区),有人性化的、充满亲情的安全提示(如韩泰集团的提示是:爸爸,我与妈妈等您回家;爸爸,您今天“安全”了吗),从而实现了“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视觉化、模式化与群众化,比较好地实现了“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入眼、入脑、入

 心、入岗,实现了从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风险源的辨识、评估、确定、监控,到安全隐患的发现、整改、再到安全环境的评估评价、持续改进这一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使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落到了实处。

  (二)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主人翁作用得到发挥,群防群控、共建共享机制初步确立。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只有传导到每个岗位、每个职工,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分析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伤害性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企业职工的违章违规操作造成。因此,如何把企业职工全面发动起来,实行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已经成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所在。而通过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把对安全隐患风险源(点)的监控责任落实到班组、职工,由企业“一双眼”监控转变为职工“千百双眼”监控。广大职工群众也由生产安全的受益者,同时成为安全生产的责任者、实践者,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人翁,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由被动监督向自我实施转变,实现了安全隐患的群防群控、生产安全的共建共享。

  (三)搭建了部门联动的平台,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合力。早在 1994 年,在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尚未组建的情况下,淮安市总工会就从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群防群控群治”的劳动保护工作机制的角度,积极承担起推行“事故隐患危险点操纵法”的责任,

 在上级工会的支持、指导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建议与监督职责、支持与组织企业工会参与等途径,使“事故隐患危险点操纵法”在全市逐步得到推广,并不断完善,形成“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市安全监管局成立后,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长效机制,纳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总布局,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与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同考核;市卫生局等部门,也从各自职责出发,积极参与到有关工作当中。继而,在“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推行过程中,比较好地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工会积极促动、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既促进了工作落实,也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没有专门安监机构的情况下,发挥了牵头作用,说明工会在组织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今后,应在“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这一安全生产总格局中,更多地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

  (四)“预防为主”方针得到落实,安全事故隐患及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操纵。由于实现了“预防为主”,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安全生产状况显著好转。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淮安船闸管理所已实现安全运转 1220 多天,淮阴发电已实现安

 全生产 2600 多天。韩泰轮胎是一家韩资企业,通过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现了“0 重大伤害事故、0 火灾、0 职业病发生”,公司安全事故同比下降 45%,直接经济缺失下降 51%,炼胶噪音下降2dB,硫化环境温度下降 2 摄氏度,平安与谐的生产环境逐步形成。

  三、配套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形成安全生产大合唱

  调查中看到,淮安市与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形势一样,经济社会进展呈现“一上一下”两个不一致方向辐射的曲线。向上的曲线是经济增长线。2000 至 2008 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收入三个指标,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15.4%、20.2%与 26.6%。到 2008 年底,全市完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915.83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563.28 亿元,财政收入 170.51 亿元。向下的曲线是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线。2000 年以来,事故起数平均每年下降 15.4%,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 8.0%。2008 年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推荐访问:3安全管理与监控体系 标签 安全管理 监控 1+3安全监控体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