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活跃在中央苏区文艺舞台上的明星们

时间:2024-02-26 08:16:03 来源:网友投稿

曹春荣

苏区时期,是中国革命文艺运动蓬勃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与经验的时期。红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在宣传、组织、武装群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文艺形式做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涌现了一大批为苏区军民乐见、公认的明星演员。在苏维埃运动大本营的中央苏区,这样的明星演员尤其多。

“三大赤色跳舞明星”

1934年1月22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新落成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隆重开幕,工农剧社于当晚举行招待演出。两天后出版的《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2期,刊登了成子玉写的题为《一个精彩的晚会》的报道。报道特别提到,晚会上“三大赤色跳舞明星李伯钊、刘月华、石联星的《村女舞》”“表演极为精彩,一拍一跳,谐和着悠扬的琴音,再加上美丽的背景更为生色。特别是李伯钊同志的表演纯熟,博得全场观众不少的掌声”。这应该是中央苏区权威报纸——党、政、工、团中央机关报,公开对优秀演员冠以“明星”称号的滥觞。

李伯钊

成子玉在文章中特别赞赏的李伯钊,其实早就身手不凡、艺名显赫。1926年冬,这个年方15岁的重庆妹子,就由共青团组织推荐,远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了戏剧歌舞创作与编导,并在学校周末晚会上观摩甚而参加表演。1928年,她就在沙可夫(陈微明)创作的话剧《明天》中出演了一个角色。1930年冬,她带着剧本回国,到闽西后,还把这个剧目移植到苏区舞台。1931年春,她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旋任闽粤赣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彭杨军政学校政治教员。同年夏秋间,她奉调瑞金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时称红军学校、红校)政治教员。红校的文娱活动非常活跃,几乎每周都有晚会,李伯钊的文艺专长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是年底,红校成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专业话剧团——八一剧团,李伯钊是剧团委员会委员和主要演创人员。1932年7月,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八一剧团基础上成立工农剧社,以领导和推动中央苏区的戏剧工作。李伯钊先后担任剧社委员会委员,剧社附设蓝衫团团长兼蓝衫团学校(后改称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以及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中央苏维埃剧团团长等职。因为主持中央苏区的戏剧(及歌舞)艺术工作,又经常到各地带队巡演与现场指导,李伯钊广为中央苏区军民熟知和喜爱。

当然,李伯钊成为中央苏区明星,更在于她精湛的舞台演艺。这要从她负责庆祝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文艺晚会的两个剧目之一——《黑人吁天录》的改编并担任主演说起。《黑人吁天录》共分4幕,依次为《黑奴之家》《黑奴主的宴会》《追捕》《黑奴市场》。全剧揭露和抨击罪恶的奴隶制度,表现奴隶们在贪婪凶残的奴隶主压迫欺凌下,由忍受到反抗的历程。李伯钊在剧中饰演女主角黑奴之妹,在为黑奴主的家宴献舞时,一边舞蹈,一边流泪,为她远在深山伐木、还不知妻子病死的哥哥伤心……台下观众被剧情和李伯钊的表演感动,大喊:“打!打!打!打倒奴隶主!打倒地主!”由此,李伯钊在中央苏区文艺舞台崭露头角。

此后,她还创作并主演了多部话剧、活报剧、歌舞剧,如《为谁牺牲》《战斗的夏天》《无论如何要胜利》《残忍》《一起抗日去》《拥军优属》《志愿当红军》《工农兵团结》等等。其中《为谁牺牲》一剧,是遵照毛泽东指示创作,为慰问宁都起义部队(后改编为红5军团)而演出的大戏。李伯钊剧中饰演白军士兵(后参加红军)的妻子,她因思念被迫当了白军的丈夫而如泣如诉的深情演唱,引起了台下观众强烈的共鸣,他们为之饮泣,为之叹息。

纯舞成为中央苏区舞台演出的重要节目并博得观众喜爱,也是在李伯钊、刘月华、石联星等人陆续来到这片红土地之后。李伯钊在红校俱乐部教授舞蹈,又把在苏联学的《海军舞》《陆军舞》《空军舞》《国际舞》等,教给八一剧团和蓝衫团学校的演员。刘月华、石联星还把她们在白区学的有进步内容的舞蹈,在八一剧团等艺术团体内传授。在迎接第二次全苏大会期间,李、刘、石等共同创作了反映苏区现实生活的《工人舞》《农民舞》和《红军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特别是《农民舞》(又叫《村女舞》《中国农民舞》)深受观众欢迎。1934年1月28日,《青年实话》以《苏维埃中国农民舞蹈,应该“再来一个!”》为题,报道了演出时的盛况。此前4天,《红色中华》也刊文对此进行了报道。

石联星,湖北黄梅人,1914年生。1932年春她还是一个学生时,就在上海参加了中共的外围组织赤色互济会(革命互济会),不久即和另一个女学生经红色地下交通线来到中央苏区。她先后在瑞金列宁师范学校、红军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和星火剧团任文化教員、演员。她创作了《武装起来》《女英雄》《王大嫂》等戏剧和曲艺作品。“石联星在中央苏区比较有名气,她很懂得演戏,在工农剧社中是数一数二的。”她主演的《牺牲》等戏剧,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不过,比起李伯钊来,石联星可不是科班出身。她只是到了瑞金,看到红军学校俱乐部的周末晚会上,那些虽然简朴却极其热烈奔放的演出,尤其是看了李伯钊的舞蹈,听了沙可夫的独唱后,受到深深的感染——不仅为艺术的愉悦,而且为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从此才参加唱歌跳舞和演戏创作。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进步极快,才一两年光景就成了明星。值得一提的是,石联星的成长过程,还幸运地遇到爱人钟伟剑(又名钟维剑)的相伴。钟伟剑,湖南醴陵人,中共党员,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后,历任红军学校第5、6期团长,红军大学军事第2团团长、训练部部长及教育长。他因此成为八一剧团委员会、工农剧社委员会委员,也登台演出过,遂与石联星有工作关系,而终成革命伴侣。不幸的是,在长征路上,钟伟剑于1935年2月下旬在贵州遵义老鸦山战斗中牺牲,年仅32岁。

刘月华生平不详,只知她是从白区进入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长征后,她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红旗剧团负责人,后来牺牲了。

“龙潭三杰”艺名扬

1931年八九月间,曾经成功打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内部,为我党获取大量机密情报,支援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并及时向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原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顾顺章叛变,危及中央机关和领导同志安全的绝密信息,使中共中央机关和领导人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的钱壮飞,与胡底、李克农被周恩来誉为“龙潭三杰”。他们先后转移到中央苏区,会聚于瑞金,并且都先后在国家政治保卫局系统任职。

时值中央苏区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渐次兴起,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文艺工作日趋活跃。尤其是1932年夏秋间筹备且正式成立的工农剧社,成为专门负责指导和组织苏区戏剧创作与演出活动的艺术团体,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苏区以戏剧为代表的文艺事业的繁荣。胡底、钱壮飞、李克农三人素有文艺功底,能编会演,尤其是胡、钱二人一起在光华影片公司做过演职员。三人又长期从事隐蔽战线斗争,乔装打扮、察言观色、装模作样等技巧,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雕虫小技。所以,他们很快便登上了中央苏区文艺舞台,且很快崭露头角,成为明星。

第一次全苏大会召开前夕,由胡底、钱壮飞、李伯钊共同组织大会筹备会的文娱小组。他们为大会准备了两个剧目:一个是大会开幕时演出的《最后的晚餐》,由集体创作、钱壮飞执笔;
一个就是前文提到的在会上演出的《黑人吁天录》。

《最后的晚餐》是根据达·芬奇的一幅同名油画构思而成的。钱壮飞通过画家笔下美与丑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兵荒马乱、逼良为娼的社会状况,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剧中,胡底饰演主角樵夫,钱壮飞饰演法官,郑贻周、唐义贞分别饰演画家、樵夫妻子。他们的表演都很出色,演出效果出奇地好,获得大会代表交口称赞。

《黑人吁天录》讲述黑人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及奴隶们的反抗。剧中,胡底饰演黑奴,钱壮飞饰演侯爵,李克农饰演黑奴主,李伯钊、危拱之、蔡轫湘分别饰演黑奴妹妹、黑奴妻子和黑奴主之女。何叔衡也客串了一把,饰演法官。凄苦悲壮的剧情深深吸引并感染了观众,大家纷纷叫好。

这两场戏的成功演出,代表苏区戏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让苏区观众见识到“龙潭三杰”的表演才华。此后,他们还多次合作剧本,同台献艺。胡底、钱壮飞与李伯钊一起创作了为慰问红5军团而演出的话剧《为谁牺牲》。剧本写一个菜农被国民党军两次抓去充当白军进攻红军,两次被红军俘获,最终毅然参加红军的故事。剧中,有菜农妻子乞讨度日、卖唱寻亲的情节,极其感人。在台上,胡底饰演士兵(丈夫),李伯钊饰演士兵妻子,钱壮飞饰演蒋介石。演出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竟在红5军团各部驻地——瑞金九堡等地连演一个多月。钱壮飞个子高且瘦,皮肤白净,脸形稍长,又善于模仿,由他饰演的蒋介石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说“演得太像了”。

1933年7月30日,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隆重举行庆祝第一个红军成立纪念日大型晚会,演出话剧《杀上庐山》。该剧由周恩来腹稿口述并最终审定,邀请胡底、钱壮飞、李克农共同执笔创作。这是中共隐蔽战线统帅与麾下“龙潭三杰”为苏区戏剧事业的一次联手创作。它还是红军众多高级将领在剧中饰演主要角色的一次集体亮相,红1军团的林彪、聂荣臻、罗瑞卿,红5军团的朱瑞、李卓然、黄镇等都上了台。李克农饰演阎锡山。

同年底,工农剧社为庆祝第二次全苏大会召开,排演了由胡底编剧、钱壮飞导演、李克农和石联星主演的话剧《沈阳号炮》。该剧是抗战剧目中影响很大的代表作之一,在二苏大会上演出后得到代表们的好评。石联星和饰演大官僚兼资本家的李克农演对手戏,她对李克农饰演反派的演技评价极高,几十年后仍赞不绝口。李克农善于演反派人物,演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他演双簧也很有名气,头顶瓜皮帽,扎根小辫子,三步并作两步一上台,未及张口,就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紅军总政治部和工农剧社出版的剧本《阶级》《松鼠》

这一年,胡底、钱壮飞、李克农还创作了第一部反映中共领导隐蔽战线斗争的戏剧作品《松鼠》(又名《红色间谍》),开党的隐蔽战线题材文艺创作先河。剧名取“侦探灵活如松鼠”意。剧情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白军连长潜入红军内部窃取情报,红军某部列宁室主任亦奉命打入“围剿”苏区的白军内部,策动白军阵前起义。彼时白军连长逃回本部队,把侦探红军的情报报告上级。列宁室主任机警巧妙地摆脱困境,趁机发动起义,带领一班白军起义加入红军,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全剧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他们三人剧中分别饰演主要角色及配角,受到观众热情称赞。

人们对胡底的印象尤其深刻,他在舞台上塑造过很多角色,演技高超,人物刻画逼真。他饰演国民党的一个士兵,把劳动人民受欺凌、被强迫去当兵的内心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他饰演汉奸,使其丑态毕露,激起台下观众的强烈愤怒,高呼:“打倒汉奸走狗!”这些情景几十年后还留在当时观众的记忆里,可见他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之强。

第二次全苏大会开幕当晚,工农剧社为大会代表演出沙可夫编剧的压轴大戏《我——红军》。该剧讲述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红军在苏区工农群众及赤色游击队配合下,消灭敌人并活捉敌师长,同时引起白军内部哗变的故事。剧中李伯钊饰演小妹,胡底饰演靖卫团长,钱壮飞饰演反动师长,李克农饰演土豪,赵品三饰演赤色游击队队长,王普青饰演红军代表,王燊饰演士兵。其实,苏区的明星还有善演老年妇女,因而博得“老太婆”雅号的石淡峰(红军学校教员);
享有“施家四姊妹”盛名的,来自台湾的“活泼伶俐、能跳能唱”的施英、施月娥、施月霞、施月仙;
还有参与创办八一剧团和工农剧社,并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的赵品三也很有名气,“演戏的时候很像样子,化装个老头像老头,化装个青年像青年,很有一手呢”;
等等。

钱壮飞

苦难中成长的众童星

在高尔基戏剧学校和蓝衫团的学(演)员中,有一些年龄很小的孩子,大的不过十二三岁,小的才八九岁。他们有的是国民党军“围剿”苏区时滥杀无辜的幸存者,有的是颇具表演天赋的佼佼者。戏校和剧团对他们极为关照,并且加意培养。时任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部长的瞿秋白亲自制订培养计划,先后培养出了4名“童星”:邱兰(女)、杨×树(男)、施月霞和施月仙。此外,还有郭滴海(男)、陈亭秀(女)、刘章秀(女)等。

邱兰是福建龙岩溪南人,1933年到戏校时只有8岁,是红军打下龙岩时从火坑中救出来的贫苦孤儿。初到戏校时,她沉默寡言,没有一丝笑容,心中充满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但是她聪明伶俐,自从跟学员和老师一起生活后,渐渐活泼起来,有说有笑。她主演《李宝莲》,演得很出色,舞也跳得很好。

郭滴海是福建龙岩湖洋人,其胞兄郭滴人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他出生在一個贫苦农家,十几个兄妹先后夭折,只剩下兄弟俩。郭滴海比邱兰大1岁,天真活泼,机灵可爱,思想好,表演能力强。1934年冬,高尔基戏剧学校和蓝衫团组成火星、红旗、战号3个剧团,邱兰、郭滴海都在火星剧团。中央红军长征后,他们坚持在中央苏区的核心游击区进行宣传演出,深受游击部队和驻地群众欢迎。可惜这两名艺术天才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邱兰牺牲于敌人“清剿”的战火中,郭滴海后来则牺牲于皖南事变中。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写过《侦察英雄郭滴海》一文,怀念这名文武双全的小英雄。

陈亭秀和刘章秀唱兴国山歌唱得很好,她们以一句“哎呀嘞”开腔,就能把观众的情绪立马调动起来,以至于苏区军民见到她们就说:“‘哎呀嘞,来一个!”兴国山歌曲调高亢,歌词既有传统的,又有即兴现编的,极其适合宣传群众、娱乐群众。因此,大家都爱听她们唱,也尽力保护她们。有一次部队夜行军,陈亭秀在一间角楼上生病了,这时老百姓都上山了。她发着高烧,一步也走不动,而部队还在前进。在这种情况下若留下她,不是饿死就是被地主还乡团杀死。战士们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丢下她,就由几个人把她背下角楼继续行军。

当年活跃在中央苏区文艺舞台上的明星们,虽不能像后来的文艺明星那样光鲜亮丽,被追星族众星捧月般宠着,但他们自有他们的风骨丰采,自有深爱他们的工农劳苦大众。

猜你喜欢李克农中央苏区苏区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湘潮(上半月)(2021年10期)2021-12-02苏区人家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苏区创业致富人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1期)2017-05-04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12期)2017-01-15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李克农三戏侦缉队长山海经(2016年19期)2016-03-01中共“特工王”与夫人的一世情缘人民周刊(2014年6期)2014-09-10中共“特工王”李克农与夫人赵瑛的情缘红广角(2014年3期)2014-03-27

推荐访问:苏区 明星们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