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Plog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分析

时间:2024-01-16 19:48:02 来源:网友投稿

孟祺婧 翦瑶

摘要:Plog(photo-log,图片博客)是对生活照片筛选、编辑、加工,搭配文字、贴纸、绘图等装饰物后的产物,是近年来新媒体平台上较为新潮的社交表达形式。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网民的代表性群体,是Plog的主要使用者。本文基于对大学生Plog使用者的调查与访谈,从形式特点、用户需求、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对Plog的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展开分析。Plog自身具备的性质与满足受众需求、迎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帮助其在新媒体社交语境中收获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Plog;
传播动因;
社交表达;
大学生

引言

Plog是网络平台上进行社交互动的新型表现方式,也是当前较为新潮、时尚的媒介发布模式。在我国,人们的网络社交表达在近20年内发生了快速更迭。从1999年QQ问世、2010年微博元年,到2018年Vlog(video-log,视频博客)时代的开启,网络社交平台的表达形式不断创新。进入20年代,以照片为主体,搭配文字、貼纸等修饰元素的Plog成为广受欢迎的新一代社交表达模式。截至目前,与Plog相关的微博超话已突破300万粉丝,相关博文数量超过200万;
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Plog”,已形成百万条笔记的数量规模。针对这样的“热”传播现象,探究Plog的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成为新媒体社交表达文化研究的新命题。

目前,学界对于Plog的关注处于萌芽阶段,国内外围绕Plog传播动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传受双方的解读与分析。在社交平台上,Plog的传播给予传受双方良好的使用满足,一方面,帮助传者实现形象建构与自我表达,发布者可以通过“后台排练”的艺术表演,实现对自身的印象管理[1];
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受者满足偷窥欲望与情感需求,收获对话与共在等沉浸式的心理体验[2]。然而,以上围绕Plog传播机理的研究多集中于传受双方的心理感受与情感动因,对于Plog传播的客体因素、主体需求、宏观环境的分析仍显不足。这启发作者可以结合实际案例的调研,从更多维度对Plog的传播动因做出探究。本项研究使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累计392名大学生的Plog使用现状展开调查,并抽取9名使用者进行了访谈。基于调查结果,尝试从客体特征、主体需求、宏观环境三个维度,探寻Plog的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将目光放置于新媒体社交表达领域,希望能够为网络社交表达方式与传播规律的探究提供更多视角。

1. 关于大学生Plog使用现状的调研

本次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分为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两部分。

为了解大学生群体中Plog的使用情况,问卷的设计包含了Plog的了解应用、制作发布、内容选择、发布满意度及使用目的五个维度。依托“腾讯问卷”在线平台发布,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问卷发放历时3周,回收392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男女比例分别为34.4%、65.6%;
大三年级本科生占比最大,为25.8%。基于调查问卷结果,作者从使用Plog的填答者中挑选了9名对象展开访谈,他们分别来自湘潭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由此对使用主体制作与发布Plog的过程心理进行探寻。

Plog在大学生群体中受欢迎度高、传播面广。在收集的392份问卷中,使用过Plog的大学生共有221人,占调查人数的56.4%,大多人表示被Plog精巧、美观、便捷的特性所吸引。同时,未使用者均对Plog展现出较强的了解欲望,Plog这种新型表达方式在大学生中拥有较高的接受度。

大学生发布Plog的内容丰富,这是记录与分享生活的良好方式。据调查结果显示,美食、美景、学习、社交等多维度的内容都会被纳入Plog制作当中。48.5%的大学生倾向于用Plog记录自己的生活,33%的大学生倾向于用Plog分享和展示自己的生活。

大学生发布Plog具有较强的自我表达与身份建构欲望。在与访谈对象的交谈中,作者发现受访者都想在社交平台上呈现自己积极的面貌,正能量、美好、有趣等关键词是他们对发布内容进行把关的标准和要求,他们对呈现内容也会进行精心加工,以此形成自身标签,希望给观众留下美好印象。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作者试图从更加系统、全面的角度,对Plog的传播现象进行学理性思考,以期探究这一社交表达形式的形成机制、传播原因与发展动力。

2. 从客观形式特征谈Plog形成机制

媒介对人的影响不仅是媒介内容的施加,更多是通过形式本身发生影响[3]。Plog在形式上具有广泛流传与收获追捧的必然性,具有迎合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显著特征。

首先,Plog制作方法简单、成品清晰易懂,呈现出“轻量化”的形式特征。本次调研中,多位受访者都在访谈中表达了“Plog制作时间不长”的感受。一方面,修图APP的发展使得Plog的制作门槛不断降低。制作者最常使用的软件有黄油相机、美图秀秀等,操作便捷、功能强大。以被称为“专业Plog制作工具”的黄油相机为例,制作Plog的步骤很简单:将照片导入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加滤镜、文字、贴纸等装饰物,还有许多Plog模板,帮助装饰与图片自动契合,让一张简单的图片变成生动有趣、精致美观的Plog。另一方面,Plog成品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图文融合的形式使其具有较高的信息承载率,受众可以通过一组Plog快速看到长时间跨度、多空间维度或是基于某一特定主题下的精练叙事,直观感受发布者的心情与情感表达。

其次,Plog的成品内容丰富、表现美观,呈现出“精致化”的形式特征。这是软件技术与网络风气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一方面,当下手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提升与图像处理软件的广泛应用, 是大众在手机实用功能基础上对审美表达更高追求[4]。修图APP带来的不仅是便捷的操作,还伴随着精致美观效果的呈现,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制作Plog的审美追求。另一方面,掀起精致化风潮的“小红书”社区拥有大量的Plog博文。从最初的生活碎片分享,到后来采用Plog进行好物推荐、带货的笔记,图片上的装饰越来越丰富和精美,采用滤镜打造个人风格、图片边框增加效果层次等手法也越来越被频繁使用。由此,充分带动了Plog制作不断朝着精致的方向发展。打造精美的Plog成为许多人社交发布的首选方案,而在网络上晒出这些制作精良的Plog作品,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当今社会“精致生活”的重要标志。

除此之外,Plog观看时间短、内容零碎,呈现出“碎片化”的形式特征。“同一条动态可以分享不同时间的生活碎片”成为Plog受到许多访谈对象喜爱的原因。一方面,其信息承载率高的特征有助于受众对表达内容的快速提取。相比通常花费5~10分钟才能看完的Vlog、图片下堆积着密集的文字的博客,受众观看Plog的速度更快,它更符合碎片化时代下人们对视觉娱乐的需求与期望。另一方面,其内容分散的特征满足了受众选择性观看的需求。Plog的照片虽然总以“组”的形式呈现,但每一张照片之间并无紧密的关联,它们是零散生活的拼贴与多元信息的糅合[5],观众可以选择只看某一张或某一页,这对其理解博文内容不会构成太大困难。

3.从用户主观需求谈Plog传播原因

Plog可以帮助个体满足自我表达和身份建构的需求。Plog脱胎于Blog与Vlog的表现形式,从诞生之初就主要服务于网络用户的表达。在分享生活的过程中,许多人将朋友圈、小紅书当作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印象管理。一位受访者就在访谈中表示制作Plog是想展现自己生活中“好玩、有趣,以及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互联网时代,Plog“选择性表露”的特征能够让人们将自己愿意展示的内容放置在“前台”,这些内容往往能够在“后台”被充分包装、刻意准备,比如图片中的文字、贴纸、涂鸦等就是他们在“互联网舞台”上进行“表演”的重要道具。由此,制作者能够在社交圈中展现特定信息,还有许多人通过同一风格Plog的持续输出,逐渐打造出自己的“人设”,在社交平台上实现崭新的自我表达和身份建构。

Plog可以帮助个体满足分享欲和仪式感。在自媒体时代,作为一个独立的节点,每一位Plog制作者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中心,通过自身关系网进行分享。Plog可以实现对过去、当下、未来三个时态的联结和承接,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的有力助手。同时,Plog制作其实是对照片的整理、筛选、编辑、发布的系列过程,这种标准而细致的照片处理方式是制作者们对平凡生活的致敬、对自我行为的认同,他们享受这个过程,并感知着记录生活和分享自我带来的快乐。正如一位受访者在访谈中提到的,“分享快乐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还可以在平常生活中保持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Plog可以帮助商家实现商业嵌入和花样营销的需求。在公开社交领域,特别是以“小红书”为主的UGC社区中,Plog常常与广告植入紧密相连。许多带货博主会选择使用Plog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讲解与包装,充分利用这一表达形式信息承载率高、成品精致美观的特点,找寻到新媒体发展进程中商品营销的新方式。除此之外,软性广告进入Plog的现象也愈发常见,许多学习博主、生活博主会基于原先打造出的互联网人设增强信任、感染粉丝,而后在分享日常时穿插对某一类产品的展现,调动粉丝对产品的好感,使得人们在无形中被“种草”。

4. 从当下新媒体环境谈Plog发展动力

首先,自由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促发广大网民的表达欲望。“人人都有麦克风”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愈发显著的趋势,UGC社区中,免费的“数字劳工”正在大幅度增长,在自由、平等、宽松的网络环境中,人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表达诉求[6]。他们渴望成为独立个体,拥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渠道,传递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标识,能够为他人在众人中辨认自己和认可自己。不管是在当下还是在未来,对于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年群体来说,传递声音和分享生活是自我表达的关键与动力,而满足感和认同感是自我表达的两大情感诉求。由此,Plog收获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融入新媒体发展的新一轮环境之中。

其次,内容社交与视觉追求的趋势促进了Plog的风靡。在用户自主生产欲望不断上升的基础上,网络文化的审美质量也愈发攀升。可以观察到,新媒体环境中的“关系社交”正在走向“内容社交”,拥有精致、美观、丰富的博文逐渐成为网络社交中的重要衡量标准。目前,很大一部分的视觉文化传播都在向娱乐文化靠拢,社交符号也极大程度地为社交趣味服务,它们大量占据着社交平台的视觉空间,社交表达的传播越来越凸显趣味性与美观性的追求,这些都推动着Plog不断走向人们的视觉中心。

结语

本文以Plog的主要使用群体大学生为观察对象,基于大学生群体使用Plog的调查结果,从客观形式特征、用户主观需求、新媒体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Plog的形成机制、传播原因与发展动力。研究发现,Plog轻量化、精致化、碎片化的特点是其诞生与走红的基础;
人们自我表达、身份建构、记录分享及商业营销的需求带动了其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宏观来看,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生产的蓬勃发展与视觉文化审美性的不断提高也为Plog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这一表达形式的传播与流行。作为新媒体快速发展时新兴的社交表达形式,对Plog的研究还可以关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调研等多种实证方式,发掘Plog在当下社会的实际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李梦轩,焦若薇.生活再现还是艺术表演——拟剧理论下Plog博主自我呈现行为研究[J].视听,2022,(7):154-156.

[2]温凯.Plog传播:传播生态的创新流变[J].青年记者,2021,(6):109-110.

[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6.

[4]吴文瀚,刘洋.社交媒体营销传播机理、技巧与效果提升——对天天P图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9):50-53.

[5]李宇霞.从Plog的兴起看图像碎片化带来的影响[J].新闻论坛,2021,35(5):111-112.

[6]陈芝,李智.新媒体传播时代基于用户中心的内容生产刍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6):25-30.

作者简介:孟祺婧,在读本科,研究方向:新闻学;
翦瑶,在读本科,研究方向:新闻学。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Plog视觉传播现象、机理及应用研究(编号:S202110673013)。

猜你喜欢大学生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7期)2017-06-21新大学生之歌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人生十六七(2016年14期)2016-12-01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16年8期)2016-06-15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4-17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教育与职业(2014年16期)2014-01-19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推荐访问:动因 机制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