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安阳财政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时间:2023-12-26 12:48: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红岗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明确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内涵新特征,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实践路径。进入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不仅助力共同富裕的同时,还承载着完善农村设施服务、推进乡村善治等功能。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在目前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继续突破,破解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有利于准确的实施“三农”领域改革政策与农村技术要素优化整合,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内外循环发展的新动能,扎实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财政调查 发展 思路举措

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和农村改革逐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将被摆上突出位置。在当前财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还不足以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经济发展赋能助力,对于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意义。安阳市通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与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现了由初始培育到发展壮大,让村集体创富和农民致富实现“双富”,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实质性发展。

一、安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财政支持情况

自2015年起,利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政策,通过自设奖励配套资金,积极探索培育模式,其间,安阳县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极大的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底,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2369个,占比79.5%,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262个,占比42.3%,其中年收入50万元—100万元的村120个,占比4%,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97个,占比3.3%。从数据上看,在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下,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综合效益日趋明显,完成了从试点期和巩固期到发展期和拓展期的转变。在制度层面,以坚持稳住农业发展基本盘为根本,从强化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制度自我完善功能做起,制度性改革的系统作用和整体效能得到不断提高。在实践层面,以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為切入点,从树立试点典型到推广经验,支持更多的农村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一)形成模式可鉴

安阳市试点项目多以结合当地禀赋要素发展,走不同路径发展。生态涵养区主要探索了以持续生态资源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循环模式,如林州市通过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民宿达470家,床位超过2万张,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
发展培育区重点探索了集体经济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如安阳县西裴村形成了有农业产业、乡村文旅等多样化特色村,汤阴县小河村通过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发展村集体经济,利用汤河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景致富,由村民入股,村委会组织运营,建成小河村游乐城,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城乡接合部主要突出治理方式转变,探索了集体经济融入城区后组织形式的创新,向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应法人治理模式转型,为壮大和发展村集体经济护航加力。

(二)政策逐渐配套

安阳市2016年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以来,形成了组织、财政、农业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和市县乡村四级联席会议推进等有效机制,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财政扶持措施连续递进,相继出台了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不仅激活了村集体资源“细胞”,提升了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也巩固了村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高,并成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引擎。

(三)引导成效显著

2016—2021年,全市通过向上争取财政资金,加大市、县配套引导资金投入,财政资金投入达1.69亿元,扶持了全市253个村集体经济项目。财政投入总量逐年增长,村民和社会资金除受2020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外,带动投入5738万元,总体呈现良性增长。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有力促进了大宗农作物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落地,如内黄果蔬产业,构建了“基地+合作社+初深加工企业”的三产融合模式,打开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安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21年农村集体收入统计数据显示,安阳市农村集体百万收入村占比仅3.3%,大多数的村收入在10万以下。从区域分布上看,5万元收入以下村主要分布在滑县、内黄和汤阴县域内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的村庄,发展较好的村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城郊村和资源充沛的村庄。从整体发展上看,除了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管理落实不力等制度问题外,主要受资源、资金和人才等支撑要素影响,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底子薄,没后劲。

(一)资源利用效能低

在城市优先发展的导向下,乡村可供开发的资源基本被挖尽,部分村自然资源匮乏,就地发展潜力不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停留在完成上级任务指标的层面。经走访了解,部分村担心项目选择失当,直接把扶持资金集中入股到企业,从中获得利息或分红收入,导致项目资金作用发挥不佳,经济增长势头不强。

(二)金融贷款信用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基地远离城镇,生产规模小、产量少、档次低,产品集散成本大、市场销路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低,加上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物,“收不抵支、寅吃卯粮”的疑虑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信用评估,难以顺利获得金融贷款支持。

(三)人才队伍素质低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主要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由于村“两委”干部中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更新困难、敢闯敢试劲头不足、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受技术、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在生产谋划和经营上严重依赖上级的包办或引导。

三、持续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农村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并具有外部性、长周期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等特征。统筹农村载体与农业核心的联动融合效应,加强乡村党建、“三农”领域改革的衔接配套和政策集成与农村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要素优化整合,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内外循环发展的新动能,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一)坚持人才第一要素

一是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实际需求,统筹乡镇、村等班子干部队伍建设,精准科学选配熟悉乡村建设的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和村支部,实施村支部书记“头雁工程”和党员先锋行动,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二是建立“柔性”人才流动机制,提升对高端人才、城市人才等引进人才的服务质量。市级层面,组建科技专家库和专家服务团,主动对接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定期开展巡回服务。县级层面,从相关职能部门选派热爱“三农”、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多类型科技人才服务队,提升驻点帮扶效能。三是实施农村乡土人才培育计划,邀请“三农”领域专家学者、专业领导干部、先进典型等专题授课,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让基层干部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本领。建立在外创业人才、高科技人才等信息库,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引导在外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家乡创业、投资。

(二)坚持资源禀赋发展

一是规划引领,做稳一张蓝图。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做好村集体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助力其形成基础扎实的持续发展路子和配套体系。二是因地制宜,做优一个特色。在培育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功夫,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鼓励特色农业、创意农业,避免短期利益导向行为。三是融合发展,做强一类产业。以增强集体经营性收入作为着力点,通过“三变”改革,“三產”整合,加快农业结构性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对闲置、低效、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集体资产进行重新配置,按照“有变就变,做活存量、能变就变,做足增量、灵活多变,做大总量、变就变好,做优质量”的思路,将“沉睡”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四是产业转型,缩短“空窗期”。加快低端产业退出后的集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农村集体经济能够转型接续发展,形成农与工、城与乡、生产生活生态、传统与现代在新型村集体经济中相得益彰。

(三)坚持服务赋能放权

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放管服”框架下管理模式的推行,可充分发挥政策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逐渐减少政府部门行政管理色彩。一是向村集体赋能。一方面,对近年来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加快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等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兜底保障为辅”的差异化的村集体收益二次分配制。另一方面,提升村集体服务群众生产生活能力,鼓励村集体整合政府帮扶资源入股龙头企业、开展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发挥基层组织领导作用,推动资本与劳动联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村集体组织发动群众生产、管护农村基础设施、服务农村公益事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向基层放权。按照“应放尽放、依法下放”原则,持续做好“减县补乡”,借鉴滑县开展的“三清三化”(清资源、清资产、清合同、化债务、化纠纷、化矛盾)百村攻坚经验,乡镇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向一线基层下沉。三是向效能提升联动。在县一级建立村集体经济联动机制,明确县、乡、村三级职责分工,厘清各成员部门关系。推动项目权力下放,加强项目申报、实施、监管等规范流程操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政策资金引导

一是健全财政资金投入体系。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长效机制等,打通各级各类支农资金流向村级集体经济的通道,持续累积“进”的通道。二是创新财政资金支持使用方式。借助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创建,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以奖代补、民办公助、贷款贴息范围,用好财政专项“扶”和示范项目“引”的导向,放大资金使用融合效能,不断夯实“稳”的基础。三是发挥财政实现效率和公平目标的天然能力。从加强和保障乡村基层治理发力,完善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激励与保障机制,通过制度规范予以明确,让各类财政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

(五)坚持金融资本支持

一是争取双向互动支持,强化集体资金与农业信贷担保增信、银行信贷政策的衔接配合,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资源资产和农村金融产品发挥应有作用。二是鼓励以现有的村集体林场、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以及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等作为出资,引入工商资本,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宗宇翔

猜你喜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11期)2019-01-2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34期)2017-01-05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探讨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期)2016-10-27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9期)2016-05-24“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中国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推荐访问:安阳 举措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