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觉罗崇恩书法交游探析

时间:2023-12-25 13:32: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觉罗崇恩是清代中晚期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金石学家、诗人,其虽派衍天潢,乃兴祖直皇帝福满后裔,却是岐嶷精勤、庭传诗礼。他喜收藏、精鉴赏、工诗书,收藏历代书画、古籍碑帖极丰。同时其与何绍基、殷寿彭、卓橒等人来往甚密,构建了以自身为核心的文化交流圈。

关键词:觉罗崇恩;
金石;
交游

觉罗崇恩(1803—1878),姓爱新觉罗,原名锡礼,后改为崇恩,字仰之、禹舲、语舲、 雨舲,别号香南居士、敔翁、语铃道人、唯然居士、岂匏尊者等,室名壶青阁、香南精舍、吾亦爱吾等。满洲正红旗人,系清朝皇室。其出生于嘉庆八年(1803),官仕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先后任山东巡抚、内阁学士等。

与大多数满族官员所不同,崇恩虽官居二品,于政治上无所建树,反而是凭借其官员身份之便利,加之外界对其个人学识修养的认可,最终在他身边同样聚集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包括何绍基、殷寿彭、华阳卓氏父子等。崇恩与他们论书鉴碑、奉答酬唱,结下深厚情谊。

一、与何绍基的交游

何绍基(1799—1973),字子贞,晩年自号蝯叟,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曾任四川学政。先后主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浙江孝廉堂讲席。何绍基幼而聪慧,能文于诸经,《说文》考订之学耆之最深,旁及金石图画。其古文取法马、班、昌黎;
诗宗渊明、太白、杜、韩、白、苏;
书法五体兼工,胎原鲁公,融汇北海、东坡,终自成一家,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等。

何绍基在任四川学政期间,因条陈时务被斥“肆意妄言”,最终辞去官职。何绍基辞官后一年,即被崇恩邀请前往济南泺源书院担任主讲,也正是此次山东之行,使得何绍基于崇恩处见到大量汉碑良拓,从而全身心致力于“八分书”的学习,使其隶书实现巨大突破,也为其后来书风的演变夯实了基础。崇恩与何绍基二人可谓志趣相投、互为知己,崇恩曾在《宿寒亭灯下读何太史诗有怀却寄五叠前韵》中言:“功深臭味既相近,意真水乳犹交融。久要不忘似元白,知音罕觏矜牙钟。”其将二人情谊与唐代元稹、白居易以及春秋时俞伯牙、钟子期相提并论,此中足见情谊深厚、相见恨晚之意。

崇恩与何绍基二人皆善诗,时常酬唱奉和,其中不乏有关书法艺术的探讨。崇恩曾作长诗《论书柬何太史次前韵》全文如下:

学书虽小道,用意贵蟠纠。识必高于顶,妙乃出诸手。

豪端一尘无,胸中万卷有。涉猎精且富,寝食专而久。

重如山岳歭,迅似蛟螭走。画莫添蛇足,翦应矜鹤口。

心正笔斯正,德厚福斯厚。自怡味颇真,传世事亦偶。

我书欠瘦硬,所向遭挑垢。曾草盾鼻檄,未尝缸面酒。

技疎非折肱,指拙类骈拇。抱璞三十年,敬待良工剖。[1]

崇恩不仅向何绍基表达了自己的学书态度、学书方法,同时也深刻剖析了自己于书学方面存在“欠瘦硬”“技疎”“指拙”等不足,希望何绍基作为“良工”能够给予自己建议。而何绍基也及时向崇恩作出回应:

自入春明门,人事苦缠纠。诗魂落郊外,书卷靳吾手。

回思厯下住,乐事罔不有。别来未三旬,乍似隔年久。

猥蒙鲤鱼致,快逐驿骑走。论书亦何挚,心好不啻口。

夙窥六艺一,理藴百端厚。发源自身心,配象应奇偶。

化元兹有寄,小道谁相垢。余力到忘纸,狂锋愁倚酒。

心心能使笔,将将不在拇。拙语由自悟,愿君互印剖。[2]

除唱和论书之外,二人皆喜收藏,故而经常一起谈碑订古,乃忘昕宵。同时,二人于书道之上有着近似的审美判断与审美理想,常常交流看法,并拿出各自所藏,请求对方题跋。崇恩尝借观何绍基所藏《张玄墓志》于案头欣赏旬月,题跋称赞此帖:“秀逸不凡,萧散多致,古色古香,令人意消。在元魏墓石中,自是铭心绝品。”[3]而何绍基于崇恩处所观所题更是数不胜数。

何绍基在借观崇恩所藏《宋拓集王圣教序》两本后,分别作诗以跋。于《题雨舲所藏圣教序弟一本》中赞曰:“二十余年集书罢,乃似将军一笔写……昔嫌姿媚出顾盼,今觉横奇多变化。肥画全包血肉丰,细筋内注神光射。”[4]于《题雨舲所藏圣教序第二本》评价道:“七佛同龛见一佛,风神完美信如斯。”[5]

在借观崇恩所藏《伊吾司马侯碑》后,手钩一通,并作诗称赞其:“三行磊落廿余字,朗若星斗天章分。摩挲十日不忍释,老掔钩出多细筋。”[6]

在观崇恩所藏《智永千字文旧拓本》后,作长文跋曰:

右军书派自大令已失真传,南朝宗法右軍者简椟狎书耳,至于楷法精详,笔笔正锋,亭亭孤秀于山阴棐几,直造单微,惟有智师而已。永兴书出智师,而侧笔取妍,遂开宋元以后习气,实书道一大关键,深可慨叹。薛嗣昌刻石,计当在为梓州、陕西转运副使时,故止见长安崔氏本,且云置之漕司南厅,然所云八百本施于江东诸寺者,何以南方绝无闻见?孙退谷云今尚有墨迹存世,恐亦传闻之词,未曾目覩确知也。翁覃谿以欧阳不见全本,赵氏不入箸录,径肊断以为宋初书迹,薛氏不当遽以入石。且谓薛氏能品鉴《定武兰亭》,非不知古书者,亦误信而镌勒之。又谓顾亭林精考金石,亦收入此帖。并疵退谷推重薛氏之功为谬。薛氏父子,固皆以翰墨名,即顾、孙二子之精核,亦岂翁氏所能企?特以生平祖述庙堂,醉心赵、董,习为欹侧,故于此帖之横平竖直,有意贬之耳。先文安公藏宋拓本临仿有年,每以横平竖直四字训儿等。余肄书汎滥六朝,仰承庭诰,惟以此四字为律令。于智师千文,持此见久矣,未敢宣诸楮墨也。雨舲中丞工书耽古,出示一本,虽非宋拓,然神采腴润飞动,自是数百年物。假归与家藏本对看,无端触发,一泄鄙私。质之雨翁,以为何如也?[7]

何绍基在长跋中首先对于智永禅师的成就进行评价,认为其上承“二王”而下启永兴,最终开宋元书道习气;
其次便是对于此帖刻石的考证以及对于翁覃溪错误观点的驳斥,严厉批判了翁覃溪醉心于赵孟頫与董其昌二人的书法,故而只重欹侧,而有意对“横平竖直”进行贬斥的偏颇之见;
之后便表达了自己对于此碑帖的看法,认为其“神采腴润飞动”,并于最后不忘询问崇恩对其观点的看法。何绍基于书学之上眼光极高,正如崇恩所言:“东洲居士书学精,慧眼能窥古贤缺。虞褚尚难逃斥呵,赵董那不担惊怕。”[8]故而在书学上似此类求教之语甚少,足见在何绍基心中,崇恩早已被其视为真正的知书之人,是可以切磋交流的同道书友。

二、与殷寿彭的交游

殷寿彭(生卒年不详),字雉斟,号述斋,长田(今黎里)人。道光二十年(1840)传胪,选翰林院庶吉士;
二十一年(1841)散馆授编修;
二十四年(1844)在翰林詹事考试中列一等二名,擢侍读学士,充起居注官;
二十五年(1845)任提督山东学政,经殿试左迁中允,升庶子。咸丰五年(1855)视学广东,升詹事,时太平天国军兴,回奔母丧,道路不通,留广东,卒于任上。其工诗古文词,精于鉴赏,书法秀媚独出,著有《春雨楼诗文集》。

述斋学士与崇恩二人曾共事于山东,加之志趣相投,相互欣赏,故而一见如故,交称莫逆。崇恩曾对二人间的情谊有如此描述:“君喜我直谅,我爱自英朗。久契忘形骸,小别亦怀想。出游每并辔,相造辄披幌。”[9]

述斋学士亦乃通明渊博、精于鉴赏之人,崇恩曾称颂其:“深嗜古为徒,精鉴世无两。所贵有卓识,相期在真赏。力排悠谬说,痛斥寄邪党。时时互印证,每每承推奖。至宝勤搜罗,修绠藉汲养。”崇恩对述斋学士的眼光与见识极其信任,故经常委托其帮助自己留意并代购各类古刻碑拓善本,甚至崇恩在鉴赏评价诸多古帖之时,常常以“同门殷学士深韪余定”[10]“同门殷学士一见即赞其摹勒精能,直与《淳化》、《大观》媲美”[11]“学士……定此为第一矣”[12]等语作为自己论证的依据补充,藉此突出自己品鉴的准确性。

除此,崇恩与殷寿彭二人亦乃书道知己。崇恩尝作论书长诗寄之:

书虽小道须提空,笔在画心方是中。俗学软熟兼欹侧,分行布白乖九宫。豪杰矫之以奔放,甚至恶札矜为工。戏海挐云岂凡鸟,描头画脚非真龙。我学兰亭继颜米,中年易辄师坡翁。世人但知贵腴润,贱子独欲追清雄。东方像賛变加厉,论坐书稿开无穷。风涛震荡携海气,火云突兀堆祝融。偶然逸致近徐李,有时古意淩张锺。运笔神奇孰云偃,用墨精湛何嫌丰。醉心谁为致墨宝,铸像誓欲鎔金铜。惟殷令名识此意,诗成罕遇鸿毛风。[13]

崇恩在诗中与殷学士探讨了其对书法中笔法、间架、运笔、用墨、风气等一系列的看法,同时,崇恩还向殷学士阐释了自己的书学经历与书学理念。

三、与卓橒的交游

卓橒(?—1857),字云木,号鹤溪,四川华阳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工书,师褚遂良兼米芾,晚逼刘墉,颇受推重。崇恩与卓橒二人常有书信往来,且其书信内容亦多言书法之事。四川博物院藏有卓橒写给崇恩书信四则,从中即可窥得有关崇恩与卓橒之间交游情况之一二。现摘录如下:

其一

雨铃中丞世大人阁下,本日午间得覆书,手笔纷披,情溢简外,展读八九遇,欲即付之装池,用为座右铭矣。感谢且蒙不弃愚顽,细论拙笔,示以临苏有法,更欲条疏千余言寄下,具徵爱我情深,既真既切,受之者当如何欣幸耶?弟近日馆课余间,惟摹苏帖,而所藏俱是劣刻,亦不过《戏鸿》《晚香》两种,纵弗懈临池,苦无指示,都门近更无谈书者,正深怅惘,而得我兄如斯高谊,茅塞将开,遵循有自,少迟当大小作十余纸寄求教削,勿少存客气,不屑直言,则鄙人当感且不朽矣。敬恳再读者。吾兄长我多岁,笔札往还嗣后,望从实以弟呼之,俾遂我欽慕之忱,尤增快慰。且我两家世好,非比泛常,若循俗套似觉未能亲密也,务希俯允所请为幸。匆匆泐復,恭请动安并颂。节署延禧不尽,小弟卓橒顿首。枢卿昆仲文祉七月十六日。

其二

再启者拙书三扇皆求法家赐览后,实切指其疵類,便中,如公暇,详示一纸,俾得省悟有方,心感永志弗忘。文郎大世讲功夫,想盖加邃密秋闱在迩,入都应试否,念念二世讲雅号,未悉扇上如此落款,非敢泛也。均此道候不另。雨舲世大人阁下再览小弟橒又叩。

其三

雨舲大中丞世大人阁下,昨午捧到还云,欣知政祉多绥,因时纳福,可胜心慰。蒙颁下纨扇、摺扇各一把,展玩之余,良深感谢。法书临苏则清腴遒劲,气味深醇;
临米则天机洋溢,笔致沈雄,敢谓一时无敌。得以奉扬仁风,兼可常目体会,拙迹若少有进境,实赖我兄之赐也,殊觉欣幸无穷。弟性成疎惰,初学颜、禇,莫测高深,后忽为文清所缚,遂致窃其形似。近因官闲无事,极力摹坡公,用笔都无是处,不知所从奈何之,敢求法家指疵,(附呈粗扇一握)教之為幸,率复敬请。台安不备。世愚弟卓橒再拜。汙庭太史一扇已面交。复谢一椷兹并呈。

其四

语铃仁兄世大人阁下,月前廿日得回书,俗见末及即答,日来正思裁复,乃于今日午间又展来函,欣悉文场辨毕,武闱继之。公勤丕著诸务平绥,可胜心慰。承示述斋同年入都,约在本月中旬。先从差弁将论苏迹册子寄下,念我所盼已切发到如斯之,速展读竞日,恍对知心,曷敢套言作谢,曷敢故赞谀词,反复潜玩,殊不觉狂喜,发声拍案叫奇声,坡仙得解人矣。其中评论各帖语语精当,固开后学无数法门。从此寻源而往,或髯翁不叱立门外。而篇末议及一旦有经世之任,更能学其立心行政之实,斯可谓善学坡老云云,诚为千古不朽之言。然皆我兄早岁揣摩多年,阅历始克,见到此境。所以在住存心,真有把握,豈徒师其笔墨己耶?望老兄勉之,而弟则一官清适,以懒为高,落落寡交,日亲笔砚,止独存学坡公之意而已。惠札已装成册,暇时繙阅,好当晤谈,期不负老兄殷殷厚爱,亦足见小弟受教肫诚耳。索书数幅亟擬动笔,因乡人应试,酬应甫遇,而又以二儿受室之事,月余匆忙少暇,当速写就寄呈,尚异大教重须,俾得临池有助为幸,匆匆率复顺颂,台安伏维.小阳月六日。澄鉴不尽。愚弟卓橒再拜。[14]

从以上四则书信可知三点:第一,崇恩与卓橒交情深厚,二人常有书信往来,且不乏书艺上的探讨交流。第二,在二人的交往之中,卓橒不仅扮演着崇恩的世交好友角色,且同时扮演着一个学习者的角色。卓橒常摹苏帖寄予崇恩求指其疵,而崇恩也相对扮演了一个教导者的角色,更是条疏千于言而细论其笔。与此同时,世人尽知卓橒之书初学颜、褚,晚逼文清(刘墉),而此四则信札却皆乃苏体写就,亦足见卓橒求教之心既真且诚。第三,卓橒对崇恩书法艺术上成就极为认可且崇拜之至。卓橒在审读崇恩评论苏轼言论时,恍对之心而拍案称奇,认为其乃“千古不朽之言”。在展玩崇恩所赐纨扇与折扇之时,谓其法书“一时无敌”。在得崇恩手书之后,不仅展读八九遍,并且将其装池收藏,以作座右铭之用。此种种行径,不难看出其对于崇恩的崇拜之情。

除此之外,如瑛棨、李庆翱、陈森、牛仲远等人与崇恩也有着或多或少的交流。在与崇恩交往的人中,既有同朝为官的师友,又有命途多舛的才子;
既有名动文坛的大儒,又有山村野寺的高僧……他们的存在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星辰一般汇聚于崇恩的身边,共同组成了一个以崇恩为核心的文化交流圈。

参考文献:

[1][清]崇恩.香南居士集[A].《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61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43.

[2][清]何绍基著,曹旭校点.东洲草堂诗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73-474.

[3]王延林主编.魏张玄墓志铭[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29.

[4]同[2],第558页.

[5]同[2],第555页.

[6]同[2],第587页.

[7]同[2],第551页.

[8]同[1],第553页.

[9]同[1],第558页.

[10]文物出版社编著.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碑[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7:10.

[11][清]崇恩跋.宋拓兰亭续帖[M].北京孟宪章藏.

[12]文物出版社编著.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60.

[13]同[1],第550页.

[14][清]卓橒撰.书信四则[M].四川博物院藏.

作者简介:

常乐(1997—),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书法艺术。

猜你喜欢交游金石金石齐鸣话编钟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22年11期)2023-01-07金石包装有限公司乳业科学与技术(2022年5期)2022-11-17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新增编委介绍中兴通讯技术(2022年2期)2022-05-20金石包装有限公司乳业科学与技术(2021年6期)2021-12-17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11期)2020-01-19冷热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20年5期)2020-01-13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淄博师专论丛(2019年1期)2019-04-04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中华戏曲(2017年2期)2017-02-16周乐清戏曲活动及交游考中华戏曲(2016年2期)2016-01-22

推荐访问:交游 探析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