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戏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3-12-25 12:48:03 来源:网友投稿

■商玥

随着时代的演进,戏曲音乐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如何在承继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保存精髓去除糟粕,在一定意义上使得戏曲这门传统艺术迸发出新的光彩;
其二是如何表现新生活,塑造新人物,讲好新故事,发现新的发展赛道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是每一个戏曲音乐的从业者,包括演员、乐师、创作者,甚至是幕后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也需要对唱腔、伴奏、唱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懈的改革和探索,才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

戏曲是一个诞生在下里巴人中的艺术形式,它来源于劳动人民,是真正起源于民间的艺术。从主题上看中国戏曲最惯常表现的是一些代表中国人民族信仰的普世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从内容上讲,民间故事、志怪传说、奇人奇事都是戏曲身上的通俗化标签。最朴素的道具,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就可以唱出整部戏来。而恰恰是这些打在戏曲上的民间标签,正在被一些高高在上的创作者们逐渐抛弃,让京剧与市井渐行渐远,变得高不可攀,表现形式逐渐保守,而一些戏剧演员得奖之后又常常忘记自己的演员身份,不再去小剧场、茶馆演出。而传统戏曲在近年来的发展受阻也表现在追求贵族化,动辄耗资巨大,过度的追求服装、道具、灯光,数百元的门票价格自然让老百姓望而却步,脱离了民间的沃土,传统戏曲的发展自然步步受阻。

在2017年6月份的一次全国地方戏曲普查中,全国各地一共有348 个地方剧种,对比《中国戏曲志》,已经有47 个剧种彻底消失,还有18 个剧种即将消失,这个不仅是数目上的触目惊心,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切肤之痛。

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去做。首先,是从业者自身素质的问题,一是老中年人才的保护、使用,一是青少年人才的教育、培养、造就。青年演员需要做到在继承的同时,大胆创新。继承,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去分析发现和继承传统文化里真正的核心内容,去除糟粕。据我所知,中国戏曲学院就举办过各种地方剧种的研修班,很多已经获得过“文华奖”“梅花奖”的优秀中青年演员都再次进入课堂深造,这种对传统戏曲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其次,是造就青年人才的问题,艺术教育始终是关键。艺术教育应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戏曲演员的造就应该更多在职业教育而不是直接在大学教育。现在的艺术教育常常重视高精尖而忽略了中级人才的教育,只有具备更加广泛的表演人才基础,才能使这门艺术的发展之路更加夯实。再次,地方戏在唱腔上多半采用当地方言,而随着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加,我们身边所熟悉的方言,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消失、退化。中国戏曲是讲究韵味的,这是受中国传统美学中“神韵说”的影响,“神韵说”源自绘画,延及诗文词曲。何为地方戏的神韵?一言以蔽之,有地方味已矣。唱腔若没有可依托的物质载体,是无本之木,而方言就是这些唱腔的载体,是表现地方戏曲韵律美感的基础。方言对于地方戏曲的意义,在于他赋予了地方戏曲独立于其他戏种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成为那个地区人们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可以这么说,方言语言的传播和分布,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地方剧种的兴盛。地方剧种主要分为以中州韵为主的北方剧种和以吴音闽语为主的南方剧种,而细分到各个地方剧种则是在原来统一的语言规范基础上结合并融入了本地方言,从而表现出诸多不同,并进而显示出本剧种特有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剧种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以及语言表达形式,地方戏曲的语言在戏曲剧目中成型的过程中经历了千锤百炼,是真正精炼的,最为符合地方戏曲剧种唱腔的语言。例如,正宗的黄梅戏是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安庆官话的影响颇大,能在实践中指导着演员的吐字和唱腔。语言在交流时只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在戏曲中,则是一门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装饰的艺术。地方戏曲是用装饰过的语言和唱腔来传递信息的艺术,是在当地独特的文化环境下孕育的艺术形式。而方言的逐渐变迁、退化也进一步蚕食着地方戏曲的生存土壤。

最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定无法脱离于现今最为流行的传播媒介,任何一门艺术想在互联网时代有所发展,都不可能拘泥于传统的所谓口口相传,言传身授,中国戏剧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现在这个尚处于无序分类的互联网初级传播下进行一些最最基础的前期工作。目前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现在的戏曲网站并不缺乏数量,中国与戏曲相关的网站有1300多个,其中,只有10%的网站提供戏曲的音视频试听与下载,有30%的网站是介绍名家唱段为主的资料查询网站,8%的网站功能仅仅是发布演出信息,最后剩余的52%的网站则是散落在各处的戏曲评论专栏、戏曲论坛和戏曲个人博客微博等。从目前手里的数据分析来着,戏曲的群众基础依旧值得乐观,但是目前这种点状分布的互联网生态并不利于传统戏曲的传播,迫切需要一个或数个内容垂直,兼顾查找、信息整合的网站。其次,不同的戏曲网站往往在剧种间的侧重点极不平衡,根据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的调查表明,现存的1300 多个戏曲网站,综合类的戏曲网站只占其中的20%,而且存在剧种分布不均的现象,京剧网站有200多个,每七个戏剧网站里就有一个是单一京剧的网站,越剧甚至比京剧更多,黄梅戏也达到了9.3%。而其他80多个剧种,比如绍剧、蒲剧、黔剧、庐剧、桂剧等,加起来只占到不足三成,甚至还有100多个地方剧种在互联网上彻底销声匿迹。在地域上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剧种,在互联网上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缘地区,对这些剧种的系统性数字化抢救,其实刻不容缓。再次,现有戏曲网站的多数还是以中文本地化为主,国际化程度非常低,根本无法在功能上肩负对外传播的作用。现有网站里以简体中文为主,虽然也有英文等其他地区语言的网站,但总体所占比例非常之低,甚至不足1%,这就是所谓的知音难觅。现在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上的发展,几乎把千里之外、世界各地的知音们挡在了语言的高墙之外,所以,现在急需一些以英语和一些其他广泛传播的世界性语言为载体的戏曲网站,把世界各地热爱戏曲的人们连在一起。

从内容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戏曲非常缺乏系统性的翻译整理,这项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作为对外交流的名片,更多的只存在于书面意义,实际作用十分有限,这恰恰也是传统戏曲在互联网时代发展遭遇挫折的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这个问题体现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戏曲网站的音视频质量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有些网站的音视频质量差得令人发指,在最初阶段就挡住了很多对戏曲有兴趣的人。从技术角度来看,大多数的戏曲网站是公益甚至半公益性质,缺乏盈利点,而资金的缺乏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吸引不到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参与到日常的管理和运维上,这些戏曲网站的内容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文件格式也是五花八门,内容混乱,根本无法保证足够的内容质量。

综上所述,以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戏曲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交流性强的艺术特性,戏曲网站与受众之间有一条大大的鸿沟,在互动性上完全无法吸引更多人去了解和热爱这门艺术,造成了这门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艺术,目前尚没有在互联网新媒体上精彩“亮相”。如果把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发展提到国家新时期文化形象这个战略高度来看的话,传统戏曲艺术所代表的这一系列传统艺术正处于一个危机与发展并存的十字路口,对戏曲艺术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化整理、翻译是一个十分基础又不得不立刻就做的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工作,才能真正有条件去发动一场新媒体的传播海啸。今天的“厚积”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薄发”,这需要每一个从业者甚至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从基础做起,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剧种唱腔方言方严的方言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方言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戏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戏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西藏艺术研究(2021年4期)2021-06-02“任派”唱腔——忆任哲中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黄梅戏艺术(2020年3期)2020-10-19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黄梅戏艺术(2020年1期)2020-05-14说说方言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19年11期)2020-01-13留住方言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19年11期)2020-01-13

推荐访问:戏曲 传承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