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职技能人才培养中渗透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究

时间:2023-12-23 16:32: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渗透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需要、推进制造业强国的战略需要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针对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存在的理念上重知轻德、实践上弱化虚化、制度上缺乏保证等现实困境,提出培养工匠精神要渗透于课程教学、渗透于环境氛围、渗透于校企联合、渗透于实践体悟等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工匠精神 制造业强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6-0040-03

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内容。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体现,代表着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在中等职业人才的培养中不可或缺。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精细,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这意味着工匠精神已不仅是个人发展所必需,更是时代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要。由此可见,办好职业教育,打造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队伍,才能真正造就大国工匠。

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为社会输送能工作、能领先、能示范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是否具备工匠精神,关系到企业的命运、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未来。小到中职生的个人就业问题,大到改善民生与经济建设,工匠精神在其中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培养劳动模范与大国工匠,不仅是中职学校的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教师应该认清当前教育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时代意蕴与现实困境,重构以工匠精神为主的教育理念,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一、中职技能人才培养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尚巧、求精、崇德、执着。尚巧即在工作中或产品上追求精巧,杜绝粗糙;
求精即要求更好更美,在品质上追求卓越;
崇德即追求道德的高尚,宁缺毋滥;
执着即坚持不懈,一旦认定便不再改弦易辙。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当前的职业教育中,部分中职学校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技法和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工匠精神具有一致性,比如“敬业”指向积极的工匠职业精神,包括勤学苦练、深入钻研;
“自由”指向工匠的创造创新精神,包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文明”指向工匠精神的道德层面,包括诚实可信等。可见,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个人,也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息息相关。新时代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也离不开工匠精神。

(二)推进制造业强国的战略需要

中国制造已被全世界高度关注,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已不再一味依赖他国制造,而是具有自主制造的能力,还意味着中国制造从以数量取胜,转变为以质量与工匠精神取信于全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制造业强国的路径各不相同,但追求卓越、严谨执着的工匠精神却是共性因素。中国制造的产品能否经得起全世界人民的考验,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否顺利完成,产业竞争力能否稳步提升,制造业强国的梦想能否真正实现,都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中职生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任,学校更要从培养工匠精神的角度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在现有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下,部分中职生创新意识不足,精益求精意识不强,学习方法得不到创新,更谈不上创新实践。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孕育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不仅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创新既是劳动者的立身之本,也是国家的发展之基。工匠精神强调的尚巧和精益求精都强调了创新精神,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新时代的中职生如果都具备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在未来的岗位上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型产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中职技能人才培养中渗透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

(一)理念上重知轻德

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影响了很多人,部分中职生也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事情,认为只有研究学术才是最“高贵”的职业,对其他行业的普通劳动者态度轻慢。在部分中职学校,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占据了教学的重点,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品格方面的培养。例如在中职农业专业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农技知识点的精细讲解,却忽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只知道享受质优价廉的好产品,却对在严酷环境中辛勤工作的工匠缺乏尊重,更缺乏对劳动价值的正确解读和朴实深厚的劳动情怀,在选择职业时拈轻怕重、贪图享乐。当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部分学生只是敷衍了事、粗制滥造,出现残次品等应付性劳动产品。

(二)实践上弱化虚化

技术至上已成为部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错误观念。有的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学生熟背大量知识点,就是对学生负责。还有的教师甚至在技术要求的标准上得过且过,没有帮助学生培养严谨、细心、创新等习惯,更谈不上培养精益求精、尚巧、崇德的工匠精神。比如,在中职农学“植物生产和农业气象”一课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安排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了解气象的观察方式,却没有提出认真观察、创新观察等要求。

(三)制度上缺乏保证

中职生缺乏工匠精神的根本原因是激励制度的不健全。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强调,激励与进步有正比例关系,超越与动力源有正比例关系,制度与精神的培育密切相关。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在实践中提出的创新性成果或发明视而不见,没有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使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激励性刺激能帮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实现新的突破。因此,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人才培育制度、奖罚分明的激励措施、促进人才进步的体系等,对工匠精神的培育都尤为重要。

三、中职技能人才培养中渗透工匠精神的路径

(一)渗透于课程教学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与路径,渗透于课程教学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中职学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树匠心、育匠人,基于工匠精神开发教学资源、研究教学场景和更新教学方式。就中职艺术教育中的美术与舞蹈教学而言,教师应严令禁止模仿抄袭,杜绝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做法,倡导精益求精的理念,引导学生注重创新。在创作态度上,引领学生“执着”——不轻言放弃,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在作品质量上,引领学生“尚巧”——既要笔法细腻,又要深思熟虑、合理布局,在创作中渗透创新意识;
在创作内容上,引领学生“崇德”——选择能够深刻表现时代精神和美好人性,或给人以希望和正能量的素材。在中职农业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用一生爱一花,较劲六十年解决油菜育种难题”、在油菜育种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傅廷栋院士的故事传达工匠精神,与急功近利等形成强烈反差,引发学生的深层理解和思考。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只注重提高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匠心、匠德、匠品,注重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渗透于环境氛围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打造富有工匠精神内涵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例如,校园各处可以增设文明标语,做到“寸寸草地皆育人,面面墙壁皆育人”。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教学楼三楼拐弯处墙壁刻有名言“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此句既可以理解为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又可以鼓舞学生心怀远大志向,培育工匠精神;
在校园地砖上镶嵌“治匠品、守匠心、筑匠魂”九个字,学生行走在校园里,一低头就能看到这些标语并品味其中含义,让工匠精神的浸润变得自然而然;
在校园景观和建筑设计、实训环境中渗透含有工匠精神的文化元素,将职业价值引导融入学习环境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移步换景,不仅是视觉盛宴,也是精神享受。学生时刻处于优秀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工匠精神。

(三)渗透于校企联合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和践行工匠精神,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徑。学校要挖掘注重工匠精神普及与渗透的企业,积极促成校企合作,寻找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工人并将其树立为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感悟。比如,在开展中职农业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校内组建一支专业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队伍,与学校周边从事蔬菜种植、花草树木育苗的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向企业工人传授专业知识,为人行道上栽种的树木设计挂牌,引导工人学习如何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科学的农学知识,利用直播等网络平台寻找切实可行的销售方式,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学生与企业工人共同劳动,能够从他们身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工匠精神,例如对工作过程中细节的严要求、高标准,以及对每一个细微处的反复检查、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售后服务的精细化程度等。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更深刻理解了尚巧、求精、执着等工匠精神。校企联合要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首先,学校筛选出具有浓厚工匠精神的企业,让学生走出去,通过亲身操作、亲身改进、亲身总结,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工匠精神。其次,学校把企业中的能工巧匠请进校园,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带进学校和课堂,通过讲座或短期授课的形式分享工匠精神,通过手拉手等多种活动分享职业心得,让师带徒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日常行为。

(四)渗透于实践体悟

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天地。学校要多角度、多形式地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把工匠精神的培育置于宏观的视域中,让外部的行动与力量参与到学校的整体改革中,作用到学生的品性提升与人生实践中。“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如何在“小”与“大”的结合中培养匠心、铸造匠魂,是对中职学校师生的一大考验。

例如,在开展“植物生长和植物生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调查当地农业生产情况,推测其发展前景”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为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制作标签,将其所属科目、类别和特点分门别类地在标签中体现出来。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摒弃应付式、得过且过等做法,通过评选“谁的调查最细最全面”“谁的制作最有创意、内容最科学”等,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把项目细分为不同的子项目,通过案例强化学习体验,通过情景再现精彩演绎,让工匠精神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领悟到劳动最光荣,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的认同感,认识到工匠精神永不过时的深刻道理。

工匠精神作为制造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工人的职业素养,促进制造业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强调培养专业人才的软实力,其核心内容便是工匠精神。在教育中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国工匠,是中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中职学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可以通过教学细节、制度环境、校企合作、实践体悟等方面渗透工匠精神,为社会输送一批批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颖,郭雅洁.困境与突破: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中工匠精神的反思与重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

[2]南旭光,张培.现代工匠何以养成:成长机制及培育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22).

[3]李慧萍.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理论内涵、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

[4]孙羽,陈鹏.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21(2).

作者简介:杜春花(1975— ),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农学专业教育与德育。

(责编 江 枫)

猜你喜欢工匠精神中职学校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德育工作浅谈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推荐访问:工匠 人才培养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