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育体系建设之探讨

时间:2023-11-23 17: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何 丽

提 要:
领导干部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对提高领导干部的健康水平、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维护干部队伍的稳定、 营造良好社会心态等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党校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统筹资源、 科学规划, 以系统化的心理培训课程作为核心内容, 以科学的心理健康测评作为重要工具, 以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作为有益补充, 不断探索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新模式, 提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加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激励机制, 继续做好基层减负工作, 切实落实干部关爱制度, 科学制定干部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 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贡献力量。

领导干部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组织者、 推动者和执行者, 肩负着重要使命, 其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到干部队伍和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其中, 领导干部的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 年5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明确指出, 要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各级领导干部,其中多处强调要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

2018 年8 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关心关怀干部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通知》 也明确提出, 要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

2018 年11 月, 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进一步明确提出, 各级党校要抓好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因此, 党校应充分发挥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 主阵地的积极作用, 统筹资源、 科学规划,落实好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关注领导干部心理状况,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领导干部心理素质, 是当前我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

卓越的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学识、 丰富的经验、 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

(一) 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心理保健意识

领导干部只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才会积极采取行动、 采取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 要普及基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知识, 让领导干部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评估, 对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充分了解心理问题可能对生活、 工作等各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

特别要避免领导干部对心理问题产生“病耻感”, 消除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偏见, 使其能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并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自我调适, 必要时应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或专业帮助, 从而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解决心理问题。

(二) 增强领导干部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身体、 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心理健康的人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 能理性看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能接纳自我。

领导干部更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避免自我评价过低或过高, 做到自信但不自负, 自省但不自卑, 客观地看待事物, 不感情用事。

领导干部若过于自卑, 做事情容易畏首畏尾, 瞻前顾后, 缺乏担当精神, 影响执行效率;

若太自负, 则容易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工作不踏实,好高骛远, 最终影响工作实效。

(三) 培育领导干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列宁说过, 如果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情绪是个体对社会生活和事业的态度体验, 领导干部应保持稳定、 饱满的情绪, 有效发挥情绪的增力作用, 进而提高工作生活的积极性, 增强对未来事业发展的信心。积极的情绪对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有强烈的促进作用。

反之, 如果领导干部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 会抑制活力, 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正常的生活。

因此, 要引导和鼓励领导干部合理认知, 培育其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四) 锻造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魄力

担当是勇立潮头的魄力, 是共克时艰的定力, 是忘我奋斗的精神。

面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 领导干部要临危不惧、 当机立断, 根据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和决定。

若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 可能错失良机, 或者由于判断延误而造成严重后果。

面对艰难险阻,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冲锋在前、 甘于奉献, 以大无畏的精神、 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

面对危机事件,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志向抱负, 也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斗争勇气。

领导干部要有迎接挑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 还要有坚决果断的心理品质, 从而为赢取胜利而不断前行。

(五) 培植领导干部理性平和的心态

领导干部责任重、 压力大, 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尤其遇到突发性事件,更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 还可能把这些不良情绪带到生活工作中, 甚至产生冲动行为, 让周围的人也无所适从。

越是情况紧急, 领导干部越要保持沉着冷静, 以理智应对突发情况和复杂环境。

领导干部要以大局为重, 避免消极情绪干扰自己的工作或者影响士气, 要努力做到“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 保持淡定的心态。在各种干扰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能理智做出判断;

面临各种威胁、 打击和污蔑,能正气凛然, 不卑不亢;

受了委屈和误解等也不自暴自弃, 而是继续前行。

领导干部只有在大风大浪中磨炼意志, 才能造就豁达、 刚毅的性格。

(六) 提升领导干部克服困难的信心

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 面对困难时必须及时调整心态, 做到不急不躁, 积极乐观, 为群众树立良好的榜样;

要培养自信、 自立、 自强的心理品质,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同时, 领导干部不应盲目比较, 而应多维度客观评价自己, 在合理的比较中看到自身的进步, 防止妄自菲薄、 狂妄固执, 以良好的自信激发潜能, 展现最佳状态。

遇到艰难险阻时, 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心, 要有必胜的智慧和勇气,相信党的领导和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相信只要凝心聚力、 众志成城,定能渡过难关, 取得最终胜利。

(七) 锤炼领导干部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领导干部要有奋斗不息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特别是面对各种新情况时,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决策力, 还要有与困难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 更要切实担起责任, 守好自己的阵地。

领导干部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品质, 克服畏难情绪, 以大局为重, 在诱惑面前不动摇, 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慎终如始, 收放自如。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各级党校作为主阵地, 以系统化的心理培训课程作为核心内容, 以科学的心理健康测评作为重要工具, 以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作为有益补充, 不断探索培训新模式, 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一) 在党校建立领导干部心理服务平台

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 具有提供心理服务的平台优势, 党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也是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充分发挥党校的独特优势, 结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需求, 打造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服务一体化建设。

一是在各级党校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 心理服务为辅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基地, 并根据各党校情况设立心理实训中心, 组建专业、 高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关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应用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 查找领导干部产生心理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服务意见。

在此基础上, 结合领导干部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 完善领导干部心理培训课程体系。

三是建立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高校、 培训公司的联动机制, 加强合作与数据信息共享, 围绕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标, 按照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 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与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升、 选拔考核、 监督管理等相互融合, 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升领导干部的职业动力。

四是增强心理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党校平台与所在区域党政部门心理服务需求的对接。

当前, 各级党政部门自主开展心理服务的意识逐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 党校应立足自身的优势, 输出以所在区域的党政部门为服务对象的心理服务。同时, 各级党校和各单位应加强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经验交流, 根据每个单位的不同情况, 提供更符合领导干部需求、 更具有个性化、 效果更好的心理服务。五是建立心理专业人才师资库, 分门别类地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志愿者进行档案收集。

加强对心理健康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人才队伍的服务水平。

(二) 开发系统化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

党校应围绕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专题, 探索与开发更科学、 更多样、 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

一是开设关于领导干部身心健康方面的基础性心理科普课程, 向其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如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 压力疏导等。

二是结合党校主课主业, 探索如何将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 道德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开发出更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综合性课程, 增强培训效果。

例如, 开发有关领导干部从政心态、 廉政心理等方面的课程,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 探寻心理健康与理想信念的内在规律, 促进领导干部的健康心态与政治生态相适应。

三是开发以管理心理学为主的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课程。

结合领导干部的工作特点, 开设沟通协调、 激励管理、 团队建设、 危机公关等课程, 助力领导干部运用心理学方法改进管理方式,提高领导艺术。

此外, 课程设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注重领导干部心理服务的差异化需求。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必须聚焦领导干部关注的热点、 难点问题, 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促使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培训有机统一。

要根据领导干部的年龄、 性别、 岗位、 职位等有针对性地开发心理健康相关课程。

例如,可开发有关基层领导干部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 女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 领导干部心理调适等课程。

一是要特别关注女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不仅要承担艰巨的工作任务, 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庭责任, 这是当前大部分女性领导干部的现状。在具体实践中, 可以在一般领导干部培训机构的基础上, 利用妇联、 共青团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辅导, 以缓解女性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压力和抑郁情绪, 充分挖掘其认真负责、 善于沟通、 有亲和力等优势, 促进女性领导干部健康成长。

二是针对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要加强基层调研, 如通过问卷调查、 个别走访和座谈等方式, 授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特别是奋斗在基层扶贫一线的驻村工作人员, 与一般干部相比, 他们的压力可能更大, 紧张焦虑、 心理失衡等问题更为突出。

对此, 如果仅仅就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基本理论泛泛而谈,很难对其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三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必须切中要害,做到因人施教。

要了解不同层级、 不同级别、 不同地域的领导干部心理需求区别,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区别,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培训需求,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 科学实施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测评

心理测评是领导干部了解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也是在他们有需要时能及时采取心理干预的重要依据。

不同于身体健康, 个体对心理健康的自我判断较为困难, 而网络上的测评题目质量参差不齐, 不科学的测评题目可能给领导干部带来干扰, 不正确的测评结果则可能增加其心理负担。

因此, 要借助科学有效的心理检测手段, 帮助领导干部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清晰的了解。

一是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评, 帮助领导干部较为全面、 系统地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从而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 调适心态。

二是将心理测评的结果作为进一步调整、 修改和完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的参考。

三是通过心理测评及时甄别并区分领导干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情况, 及时发现、 准确识别不同的心理问题, 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防止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

四是测试结果要及时反馈给领导干部个人和其所在组织, 并建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档案,将心理测评结果中的情绪控制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应变处置能力等作为对领导干部的选拔、 考核、 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 对心理测评结果应格外注意保密。领导干部在经过心理治疗并康复后, 组织对其任用应一视同仁, 不应有歧视心理。

(四) 提供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心理咨询服务

各级党校可设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热线或互动平台, 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与领导干部进行面对面的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 也可以通过购买社会心理服务的方式, 为领导干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一是团体咨询。

参加团体咨询辅导的领导干部可以在相关人士的引导下, 与专家、 学员等交流互动, 可以采取沙盘游戏、 绘画等表达性疗法。

团体交流有助于领导干部从他人身上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 从而在交流中产生共鸣, 增进沟通意识, 并在倾听他人问题的过程中反思自身不合理的认知与行为, 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二是个体心理咨询。

个体咨询是团体辅导的重要补充,通过个体心理咨询, 可以及时了解一些领导干部的特殊心理问题。

对于一些复杂问题, 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深层次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地缓解或解决领导干部个性化的心理问题。

个体咨询以一对一、 面对面的咨询方式为主, 也可以建立电话或网络形式的远程咨询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的前提是领导干部具有主动咨询的意愿。

因此, 在前期的心理健康课程中要加强宣传领导干部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

三是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引入并实施EAP, 将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优势和EAP 的心理干预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以助于缓解领导干部的心理困扰, 预防发生重大心理危机, 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 培训中融入EAP 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 对于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五) 探索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心理服务新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相比其他理论性较强的专题课程, 更注重实际操作。

因此,要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加强搭建多样化的自主学习与自助服务供给平台, 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容易被领导干部接受、 效果更显著的新模式。

例如, 通过心理沙龙、 心理书籍阅读交流会等方式, 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时效性。

心理服务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或心理咨询室内, 可充分利用党校的学习环境优势, 增设多种形式的心理自助服务。

比如, 在宿舍、 图书馆等领导干部经常活动的场所放置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 供其参阅;

在网络学习平台开设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课程作为选修内容, 领导干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设置心理调适教室, 配备按摩椅等放松设备, 以供有需要的领导干部放松减压, 从而缓解其负面情绪。

近年来, 一些党校建立了心理实训室, 在讲授心理知识的同时, 利用生物反馈系统帮助领导干部减压,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利用网络平台、 移动设备等开展的心理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领导干部的心理服务需求。

利用互联网、 移动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 开通远程咨询, 整合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专业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资源, 能有效地解决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

网络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更加便捷高效, 能较好地满足领导干部的私密性需求。

在线心理服务平台收集的心理健康大数据可以对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进行更为系统、 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为进一步的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从而有效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心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 都是为了广大领导干部可以获得优质的心理服务, 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更好地开展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尤其是加强党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在党校所有财富中, 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党校所有资源中, 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

因此, 必须提高党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贯彻落实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

(一) 打造专业扎实、 了解基层、 业务熟练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要求理论与实际并重, 理论分析要有深度, 案例结合要符合实际, 并且要让领导干部认同并接纳。

因此,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应具备较强的胜任力, 其既要精通心理学专业知识, 又要熟悉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实际, 并通过娴熟的授课技巧和心理服务技术为领导干部传授心理学知识,答疑解惑, 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

一是锤炼过硬的心理学专业素养。

为领导干部提供良好的心理服务, 前提是培养和打造具备过硬的心理学专业素质的优秀师资队伍。

作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主阵地的各级党校, 当前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 原因有三:
一是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教师相对较少, 二是相关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三是心理服务经验相对匮乏。

因此, 要加强心理学专职人才的培养力度, 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 不断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再教育;

举办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学术研讨活动, 促进教师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发展规律的研究, 提升其专业素养。另外, 可以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专家或高等院校心理卫生领域教师合作, 将他们纳入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充实师资力量。

同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好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借助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先进的研究工具, 将基础性的研究与实际了解的情况有机结合, 增强心理服务的专业性与匹配度。

探索和创新服务形式, 提升心理服务质量, 帮助领导干部摆脱心理困扰, 兼顾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理论性和培训的实效性。

二是积累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

相比一般的心理服务对象, 领导干部的工作相对复杂, 其心理问题也更为棘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的心理专业知识, 还要对各层级各岗位领导干部的工作十分熟悉, 如此才能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展开心理服务时提供精准帮助。

从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教师要对领导干部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 不仅能在理论上宣传心理知识, 还能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尤其要提供有效的方式, 帮助领导干部排解在各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加强基层调研, 或者利用课堂研讨互动、 跟班学习时主动与学员交流, 了解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和心理状态, 弥补自身理论或实践经验的不足, 促进教学相长。

有条件的党校应有计划地安排相关教师挂职锻炼, 组织教师深入基层一线了解领导干部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与偏好等, 通过积累案例素材、 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分析和解决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掌握熟练心理培训与服务技巧。

当前, 有些心理教师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经验不足, 培训技巧相对匮乏, 加上缺乏基层实际工作经验, 无法熟练地运用理论解决领导干部实际遇到的心理问题, 培训与服务效果不佳。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多观摩、 实践, 多思考和钻研培训技巧, 有效结合自身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和领导干部的心理特点, 深入分析领导干部的实际心理问题, 排解领导干部的心理困惑, 切实提升课堂效果。

另一方面, 多进行有关心理服务的实践, 如可寻找机会到医院的心理门诊实习锻炼, 向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式等, 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心理咨询的志愿服务工作, 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二) 帮助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快速成长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创新发展的源泉, 要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形成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

一是建立青年教师的培养档案。

应有计划地遴选优秀中青年教师加以重点培养, 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采取量身订制的方式, 建立培养档案。

要帮助青年教师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尤其是帮助原来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经验的教师了解和熟悉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特点, 使其尽快转变角色, 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二是有效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青年教师配备与其研究方向相似、 有丰富教学经验、 甘于奉献的资深教师作为其导师,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若本校导师资源不够, 也可以向校外发展, 聘请兼职教师担任导师。

三是为青年教师创造授课与心理服务的机会。

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和教辅工作, 充分利用各类短期专题培训班、 学历教育培训班、 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等给青年教师提供磨炼教学水平的平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四是有效利用集体备课制度。

青年教师应谦虚好学, 利用好原有优质教师资源。

要有效发挥教研部门和教辅部门各自优势, 采取集体备课方式, 利用团队智慧, 提升授课教育质量, 进而打造专家认可、 学员满意的优质课程。

五是鼓励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倡导青年教师运用除传统讲授方式外的各种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 开创远程直播、 在线互动等教学新模式, 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青年教师应充分发挥科研基础好、 学习能力强、 表达能力突出、 思维活跃等优势, 不断开拓创新教学模式。

(三)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使命感、 激发其内生动力, 不仅要靠教育和宣传, 更需要完善考核机制, 引导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一是合理制订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学习进修管理制度, 确定教师培训课程与名额时应兼顾培训需求和教师需求, 应多征求教师的个人意愿, 避免论资排辈或设置过多限制条件, 违背培训的初衷。

同时, 积极引入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相关学者、 资深心理咨询师和专业心理医生等举办讲座, 不断拓展教师外培进修空间。

创造条件选派教研骨干赴境外培训考察、 访学研修, 使其具备国际眼光, 增强理论深度和授课底气。

二是完善绩效考核,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建立适合心理教师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在确保大部分教师能获得平均绩效的基础上, 鼓励教师教学、 科研、 咨政成果创新, 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适当拉开绩效工资差距。

同时, 加入师德评价, 将其纳入绩效奖励的评价指标。三是科学创设教师流动机制。

对新引入的教师要在安排挂职和跟班后尽快使其进入角色, 为其创造更多的锻炼平台。

对于一些确实不适应教学与服务的教师, 应充分考虑其特点并在征求其个人意愿后, 合理将其安排到其他岗位, 努力营造科学合理、公开公正、 充满活力、 富有效率的人才制度环境。

四是合理利用学员评价, 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客观公正的学员评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对教师授课的学员评分排名靠前的, 可发放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以激发其工作动力和潜能, 营造有利于党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 要合理设立学员评价机制, 不仅要科学设计课程评价指标的效度和信度, 还要让教师及时获取学员评价信息反馈, 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是要减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压力, 并减少专职教师事务性的工作, 确保其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科研和教学。

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可以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缓解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 激发其工作热情。

近年来, 组织部门和卫生部门已陆续出台一些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相关的政策文件, 对促进领导干部担当作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完善领导干部的心理服务体系必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标, 继续做好基层减负工作, 切实落实关爱制度,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科学制定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

(一) 继续做好基层减负工作

近些年的基层减负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民服务、 干事创业。2020 年4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强调, 要建立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持之以恒抓作风, 坚决整治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一是基层减负要更加务实。

要严格按照《通知》 要求, 继续严格控制发文数量, 减少发送各种无实质内容的纸质文件、 电子文件, 要在提高发文质量上下功夫。

要全面清理办公平台, 取消、 合并各种微信或QQ 工作群, 进一步精简会议, 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议, 切实提高会议质量, 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

二是向基层放权赋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厘清基层责任, 做到责任与资源相匹配, 避免基层干部因缺乏履职的重要资源而增加负担。

要统筹分配资源和权限, 让基层真正有职有权。

三是发扬求真务实作风。

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杜绝“形象工程”, 调研时要力戒搞形式、 走过场、 走马观花, 减少基层干部不必要的“迎来送往”。

要蹲点调研、 解剖“麻雀”, 提高基层调研的实效, 减少基层负担。

四是不推卸责任。

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不能过于频繁要求基层填表格、 报材料;

工作任务不能向基层不断加码、 层层压缩完成任务的时间等, 必须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工作。

(二) 切实落实干部关爱制度

一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要突出重点群体、 重点岗位, 加强干部谈话谈心制度, 主动关注因遭遇重大挫折导致严重心理创伤或情绪异常、 言行失常的干部,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必要时帮助联系医院积极协助治疗。

二是长期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干部, 组织上要给予更多关心关爱。

要定期研究、 解决干部的实际困难, 切实落实各项补助, 充分考虑其子女入学、 照顾老人等合理诉求, 排除其做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让其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 知识竞赛等活动, 激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 健康向上的团建活动, 增加干部间的相互交流机会和增强其归属感, 帮助其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激发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关部门要协调、 督促、 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各项举措, 切实做到真情关怀、 真心爱护干部。

(三) 科学设立干部考核制度

一是合理归并考核项目和种类。

避免重复检查、 重复考核, 减少考核频次, 取消意义不大的考核内容, 各部门的检查考核结果要互认互用。

科学设置检查和评比的内容、 程序和节奏, 按照考核对象的不同层级、 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考核主体、 考核时段。

将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察结合起来, 加强考核针对性, 切实减轻干部负担, 使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

二是从静态考核向动态考核转变。

政绩考核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基层实际, 不能要求干部在工作中“处处留痕”, 考核要避免过度依赖“听汇报” “查台账” “看照片” 等形式, 更不能以此代替现场实际工作考核。

三是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结果运用必须注重公开、 公平、 透明的原则, 要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的问题, 真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考核是对干部工作情况的检验, 而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是对干部工作效果的认可。

要做好考核结果的反馈, 引导干部取长补短, 更好地履职奉献。

四是创新考核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工具, 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减少重复提交数据、 材料。

组建和引入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价主体, 适当增加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 建立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

(四) 进一步完善干部激励机制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强调, 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激发干部队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一是要善于在干部队伍中发现先进典型、 表彰先进, 利用模范的带头作用, 激励全体成员积极向上、 奋发有为。

二是要落实“重实绩重实效” 的用人导向, 通过监督干部责任清单落实情况, 关注干部所做的努力, 真正选拔出“会干事、 能干事” 的干部。

要善于发现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干事、 兢兢业业奉献的实干者, 通过大力宣传优秀事迹和专项表彰等举措, 提高对干部的认可度, 增强干部的自豪感。

三是传承优秀的职业精神。

随着干部队伍的老龄化, 在新老干部更替转折期要特别注意防止在干部队伍中出现职业精神断档的现象。

要通过“老带新” 形式培育新时代的职业精神, 确保新干部传承好老干部干事创业、 担当作为的精神。

四是解决干部的“天花板” 问题。

要切实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大力选拔实绩突出的干部,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让敢担当、 善作为的干部有盼头。

只有真正做到公开、 公正、 公平, 才能拆掉不合理的“天花板”, 让“有为” 者“有位”。

五是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爱。

要减轻扶贫干部的迎检负担, 减少不必要的表格材料填写, 让其有更多精力做好扶贫工作。

要优先考虑提拔和任用奋斗在偏远地区的扶贫干部, 加强重用和交流力度, 让基层干部有盼头。

加大对扶贫干部的表彰力度, 在职称评定、 评优评先、 晋职晋级时给予优先支持。

六是坚持培养和任用的统一。

要强化干部的价值认同、 担当意识、 责任意识,增强凝聚力, 多支持、 多认可、 多鼓励干部的成长, 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权。

正确任用干部是重要的激励手段, 要结合干部特点, 帮助其规划成长发展路径, 合理匹配岗位。

要优化干部成长路径, 结合干部的需求和情况特点派任挂职锻炼, 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德、 磨炼意志、 增长才干。

(五) 严格落实容错纠错机制

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鼓励干部积极创新, 本着严管与厚爱结合、 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原则, 严格落实容错纠错机制, 为愿干事、 会干事、 敢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一是要厘清容错边界。

领导干部在开拓创新、 干事创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要按照容错纠错机制科学划分容错范围, 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 区别对待干部的错误, 对失误和错误综合分析, 该容的大胆容, 不该容的坚决不容。

二是要尽快出台和落实容错细则。

对没有具体细则的内容尽快出台明确细则, 允许干部在创新创造中有所失误, 并主动帮助干部妥善处理, 消除不利影响。

要为敢担当、 善作为的干部撑腰壮胆, 避免简单推责、 追责、 问责, 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要坚持信任与监督的统一。

监督问责要有据可循, 要常提醒、 常谈心, 引导和监督干部遵纪守法、 履职尽责。

监督执纪要精准, 要严格把握和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 为公与徇私的差别。

对在工作中已尽力尽责但由于非主观原因导致的工作不到位的, 应免于问责。

四是要规范追责、 问责。

必须明确容错纠错的认定流程, 完善容错纠错的各个步骤, 并接受第三方监督, 确保规范实施容错纠错机制,防止因执行不规范而误判好干部。

深入了解实际, 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 为受害干部澄清正名。

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监督力度与监督温度相结合, 把组织关爱落到实处, 鼓励探索者、 宽容失误者, 营造敢想敢干的环境, 让干部敢干事、 愿干事、 干成事。

五是要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

依法依规厘清责任, 防止纠错问责简单化, 对不实举报予以及时澄清正名, 重新任用。

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内进行, 坚持有错必纠、 有过必改, 帮助干部认识由于自身原因而导致工作失误的危害性, 引导干部进行自我反思。

(六) 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工作压力、 家庭矛盾等有关, 可能还与缺乏社会关爱等因素有关。

因此,要把推进家庭和谐、 组织关怀、 社会支持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 形成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要逐步建立全方位、 多层次的心理疏导和服务机制, 组建心理援救医疗队、 心理援助热线队伍, 为领导干部提供科学、 权威、 规范的心理服务。

应积极采取“线上+线下” 的方式, 向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指导、社会关系修复、 政策咨询等社会工作服务, 帮助其化解心理危机。

应保障心理服务工作的持续性, 培育领导干部自尊自信、 理性平和、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健康的精神基石。

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定理想信念,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危机管理意识, 科学应对压力, 不断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一) 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权力观

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增强政治担当、 历史担当、 责任担当,提高知行合一的能力。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

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坚定信念、 甘于奉献, 抵御住各种诱惑, 不为世俗所累、 不为功利所驱, 宁心静气。

二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同时,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正确对待职位变动, 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三是增强责任担当。

领导干部要强化自身责任感, 以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情感, 做到勤政为民、 忠于职守、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二) 强化危机管理意识,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领导干部要强化危机管理意识, 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

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危机的心理准备, 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二是加强日常训练。

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领导干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时的训练积累, 因此, 领导干部要在日常工作中未雨绸缪, 做好危机管理各环节的准备工作, 定期排查隐患, 注重日常演练, 完善制度建设, 科学制定并熟悉应急预案。

三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 关键在于科学决策、 行动迅速有效。

由于突发事件情况复杂, 需要更科学的判断和更清晰的认知, 需要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对事件的内外环境进行正确的研判。

领导干部要帮助成员构建清晰的任务框架, 纠正错误认知导致的恐慌, 要鼓舞士气, 以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化解风险。四是优化时间管理。

科学的时间管理是减轻压力、 高效工作的重要前提, 越是危急时刻, 越要注重时间管理。

为应对突发事件, 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领导干部要科学安排时间, 制订可行的工作计划, 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其完成的先后顺序,尤其注意预留弹性时间, 以应对不时之需。

(三) 科学应对压力, 有效管理情绪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这与个人先天的心理素质差异有关, 更与个人后天的学习与环境等因素有关。

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学习一些心理调适方法, 以增强对变化的环境的适应性。

一是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领导干部要关注健康、 保持健康, 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能因为工作忙碌就忽略了对健康的关注。

二是合理地宣泄。

弗洛伊德认为, 要让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机会, 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消极情绪。

领导干部要学习并掌握心理调适技能,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情趣, 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正确看待个人成败得失,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是寻求社会支持。

当遇到心理问题时领导干部要及时向朋友或者心理医生求助, 并重视家庭在保持健康心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平衡自身角色。

领导干部可能一人同时扮演多个角色, 比如工作上既是管理者也是执行者, 生活中既是家长也是子女, 这就意味着其肩负更多的责任。

所以, 领导干部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兼顾工作和生活。

但是, 如果确实因为任务繁重、矛盾交织而导致身心疲惫, 也要有所取舍, 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侧重地倾斜。五是培养高雅生活情趣。

生活情趣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感知和自我丰富, 领导干部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能够缓解压力、 陶冶情操、 塑造良好形象, 进而提升领导魅力。

(四) 增强执政本领, 提升自我效能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 也要本领高强。

领导干部要按照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提升自我效能感。

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讲过:
“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 不是经济恐慌, 也不是政治恐慌, 而是本领恐慌。” 因此, 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 强化本领, 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 涵养担当作为的勇气和底气, 消除本领恐慌。

一是注重培养自身的专业精神。

领导干部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入调查研究, 主动与群众沟通, 倾听群众的心声, 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 守土尽责,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提高公信力、 感召力。

二是提高执政本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就体现在制度的执行上。

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坚持问题导向, 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

三是增强斗争本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面对各种风险和各种考验, 领导干部必须不惧风雨、 勇挑重担, 经受思想淬炼、 实践锻炼、 专业训练, 发扬斗争精神。

(五) 构建良好人际关系, 塑造和谐心理

领导干部处理好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 是维护和谐工作氛围、 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

一是合理用权。

领导干部要合理用权、 善于授权, 建立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的上下级关系。

二是加强品德修养。

领导干部要有心胸豁达的人格魅力、 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雅量, 能容人之过, 不求全责备, 以鼓励为主, 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加强自身礼仪修养。

礼仪是人际沟通的桥梁, 是一个人内心对他人尊重的外在表现。

领导干部若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 首先就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从而提升人格魅力, 促进领导水平。

领导干部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 从细节入手, 让以礼待人成为一种习惯。

四是加强组织内部的团结。

领导干部之间要有相互理解、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的意识, 增强凝聚力, 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干事创业氛围;

要注重感知、 识别和管理团队, 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反应, 减少集体内部的摩擦和消耗, 并站在团队成员的角度, 设身处地理解其情绪反应, 帮助领导干部缓解负面情绪,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领导心理健康干部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当干部切忌“打官腔”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2016重要领导变更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不能比领导帅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领导去哪儿了小说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7期)2009-08-31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5期)2009-06-04

推荐访问:领导干部 体系建设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