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建构研究

时间:2023-11-21 12:00:06 来源:网友投稿

宋 婷

(贵州开放大学 贵阳 550004)

品牌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只有产品而没有品牌的企业是缺少生命力和延续性的。品牌彰显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商品的质量,代表着消费群体对企业的支持度,蕴含着企业或产品承载的精神、传承的理念和传递的价值。伴随着“品牌效应”的深入,品牌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早已涉足文化、组织、教育等方面,成为一个覆盖面广、包容性好、规范性强的概念。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主要包括高校整体工作的品牌化、活动的品牌化、统一战线成员个人或团体的品牌化。将品牌融入高校统战工作中,就是用品牌管理理念,结合高校统战特点,探索具有时代感、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示范性强的统战工作新模式,提升统战工作亲和力和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协同化和科学化水平。

(一)理论逻辑:承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联盟”思想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策略之一。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统一战线思想的奠基者,阐明了无产阶级“联盟”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统一战线通常被表述为“联盟”)。在第一国际的《临时章程》中指出,每个国家的工人运动的成功只能靠团结和联合的力量来保证,加入国际协会的工人团体,彼此结成亲密合作的永久联盟。[1]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联盟”思想所强调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运用到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中,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这也是统战工作品牌化建构的理论逻辑。

首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绘最大同心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联盟”思想第一层涵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自身的团结统一,这里的“团结统一”是指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和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各政治派别的团结统一;
第二层涵义是争取同盟军,即争取和其他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联合。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成功只能靠团结和联合的力量来保证。纵观我国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2]就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构建而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是永恒的主题。在统战工作品牌化建构中做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有向心力,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把准政治方向;
要有凝聚力,有共同的目标,在共同目标下统一思想、意志、步调;
有感召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前行阻力;
要有驱动力,着力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有效务实的联谊交友、培养使用、民主监督、建言献策、培训交流等运行机制,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基本保证。

其次,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广交朋友。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共同章程”,在内容上突出一致性,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在措辞上考虑多样性,充分考虑各派工人的接受水平。可见,一致性和多样性覆盖统一战线各领域、贯穿统一战线各历史时期。统战工作品牌化构建同样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做到求同存异。正确处理一致性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行动方可一致,这是基础和前提。正确处理多样性则是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统筹兼顾中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不断扩大团结和联合的范围。在统战工作品牌化构建中,要寻求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教育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把思想力量、行动力量聚焦到中心工作,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智力;
寻求政策落实的最大公约数,加强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及留学归国人员的政策宣传,促其学习政策、了解政策,进一步协调关系增进共识;
寻求“大统战”工作合力的最大公约数,整合资源、健全信息网络、搭建工作队伍、增强统战力量。

(二)历史逻辑:对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

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有自身存在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做好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必须紧扣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一是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坚持基本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指“人民在社会政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3]纵观党史中的统一战线合作史,统一战线的爱国从来都是真实具体,而不是虚幻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统战工作品牌化构建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品牌资源配置、品牌队伍建设、品牌生产传播的引导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统战工作品牌化的构建中,进而转化为统一战线成员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二是引导统一战线成员辨明“爱”的主体,理性爱国。理性爱国,爱的主体是建立在具体的现实中的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中进一步明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统一战线成员作为人民的一员,必须融入人民中。首先,高校统一战线成员的岗位身份是教师,立德树人是他们理性爱国具象化的责任。统战工作品牌化中,品牌的构建要以培育时代新人为己任,衔接好“三全育人”工作,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积极发出统战好声音;
其次,高校统一战线成员是人民的一员,服务社会也是理性爱国的具象化。统战工作品牌化构建中,要把统战优势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有效衔接,以社会需求为指导,在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企业等方面挖掘社会服务项目,让统战成员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在厘清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构建的逻辑之后,要从“大统战”工作格局全面发力、协同推进,方可建构起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体系。其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建构着力点。

(一)品牌化要素

此前,统战工作品牌化要素主要包括品牌对象、品牌内容、品牌环境等。这些要素的划分没有真正关注到统战工作对象的精神生活和内在需要,没有关注统战工作与社会层面、群体层面的关联,存在着“宏观不宏、微观不微”的状况。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的要素应涵盖多个维度,包括品牌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技能提升等;
品牌场域:如政府、学校、社会、网络等;
品牌群体,如教师、学生、社会居民等;
品牌热点:如重大纪念日、重大会议、重大事件等。应基于整体协调来构建统战工作品牌化要素,持续筑牢“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多方联动、多向辐射、多维发展的整体效能。

(二)品牌化运行

品牌运行展现的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整体样态。一方面,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处于存在内部独立的运行状态。统战工作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和“空泛”的,所以在内部独立的运行状态中各要素是有机协同的,其中重点是把握主体协同、情境协同。主体协同层是指形成“1+N”工作架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是指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强化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指导,N是指提升统战部工作人员能力、健全基层统战工作网格、注重统一战线教师主观能动性。情境协同的情境主要指的是工作情境,统战工作品牌化要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实现有机融通,形成互带互动、互促互融的运行状态;
另一方面,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与社会存在关联形态。统战工作品牌运行的整体形态受到社会运行状态的辐射和影响,这既是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统战工作品牌持续发展的外源动力。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特点,能够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中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因此,统一战线力量应当突破高校地理边界壁垒,融入企业、社区、乡村等不同场域,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积极协同社会服务,回应高质量教育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公共话题,达到统战工作品牌化看似隐形实则在场的效果。

(三)品牌化评价

对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的评价,要结合以下五点。一是方向评价。从方向维度来评价品牌化,要牢牢把握统战工作品牌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始终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正确方向,汇聚起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二是过程评价。统战工作品牌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它的运行涉及主体、场域、认知等各方面。评价统战工作品牌化运行过程,需要从运行过程的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考量是否完备,以及运行实施中的宣传环节、协调环节、执行环节等是否完整,形成从源头到反馈的闭环;
三是转化评价。转化评价是指统一战线成员有没有把品牌内容转化为意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并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各部门有没有把品牌运行中的沟通协作转化为统战“大格局”的工作合力;
四是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是指解决统一战线成员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服务统一战线成员同教育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相结合;
五是效果评价。以品牌实施后的目标达成度、价值实现度、用户支持等柔性评价要素,实时化解各类新问题,推动统战工作品牌化长效发展。

统一战线已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统战工作要从注重“做了什么”向“做出了什么”转变,要把握新趋势、打造新阵地。近年来统一战线事业已逐渐形成制度化体系,面对新时代新挑战,从而新时代统战工作更加强调“规范有序”的同时,也要注重“生动活泼”,切实提升品牌的亲和力,不断打造满足统一战线成员的需求和期待。具体来说要把握三度,即以载体的广度黏合品牌化各要素合力、以内容的深度促进品牌化运行的深层互动、以情感的温度推进品牌化延伸评价。

(一)以载体的广度黏合品牌化各要素合力

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关键是抓好载体建设。“统战之家”是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内外互通资源的重要平台。黏合统战工作品牌化各要素合力,要以“统战之家”建设为重要载体,强化平台支撑,吸引党外知识分子、留学归国人员人才,凝聚智慧,落地项目、催生结果。充分发挥“统战之家”载体的功能,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统战之家”作为载体可以在品牌建构中实现统战工作网络体系和统一战线服务高质量教育运行体系“双轮驱动”,统战工作提质增效、高质量教育提质增效的“双向赋能”;
其次,“统战之家”在品牌建构中要发挥“蜂巢”作用,聚焦资源优势、统战元素、方法创新,充分体现统战团体的服务支持、文化优势、活动实效,提供1+N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1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N是提供文化交流、个人资源、信息共享、人才资源等个性化服务;
第三,在打造“统战之家”载体中,以“建家、强家、暖家”为重点,充分发挥“统战之家”的“家”的效能,开展统战大讲堂、素质能力提升班、典型宣讲等活动,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建功立业。

(二)以内容的深度促进品牌化运行的深层互动

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要催发内生动力,抓住统战工作的根本,注重内容的解释力、发挥内容的说服力,实现品牌化运行过程中的共鸣。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建构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首先,“因事而化”指的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注统战领域热点问题,关心统一战线成员实际需求。因此,统战工作品牌化内容要精心设计联谊交友活动,聚焦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关切,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中唱响主旋律,回应统战热点问题;
其次,“因时而进”强调要不断将时代要素纳入到统战工作品牌化建构中,不断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去丰富统战理论,克服品牌化建构中“假大空”现象,注入时代内涵,让理论激发统战工作的亲和力;
第三,“因势而新”中的“势”有宏观和微观两层面。宏观是指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微观则是统战工作中要直接面对,有直接影响的新要素、新机遇、新挑战。其中,针对网络新阵地开展品牌建构是做好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重要的“因势利导”,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化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做好面对面和键对键的工作。高校统战工作也可借改革的东风,数字赋能工作,如打造“献言献策直通车”,建构纵向贯通“省厅校”(省委统战部、省委教育工委统战部、学校),横向协同党委统战部、各部门(学院)、统一战线成员,打造“信息共享、部门协同、数据集成、反馈评价”的网络统战品牌。同时,在网络统战品牌建构中,要运用“网络”推动统战工作精准化,提高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加大互联网优质内容对统战工作的供给。

(三)以情感的温度推进品牌化延伸评价

当消费者购买、体验一个全新的产品前,会对产品的品牌进行重新认识,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有形或无形的成本。选择熟悉或使用过的品牌,只需对原品牌做一些评估评价,在品牌评价的基础上认知和衡量新产品即可。综上,当一个品牌具有完整的品牌评价体系时,企业可以凭借品牌评价所产生的评价值延伸到品牌资产价值中,降低消费者成本、心理风险,提高消费者使用购买新产品的行为。因此,在品牌评价过程中,要关注消费者的品牌情感、品牌信任与品牌评价之间的基础关系,要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高度信任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值,降低品牌的负面值,须在品牌化延伸发展中发挥好相关作用。品牌信任与品牌评价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建构在高校统战工作中同样适用。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品牌化就是要搭建统战工作的“毛细血管”,注重以情交友、以情交心,实现情感和品牌化功能两者的契合,从而实现品牌的延伸评价。

在具体建构中,围绕统战大中心,把统战对象发展成统战力量,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在参与建设统战品牌化中,架好情感和信任的桥梁,实现品牌延伸评价的建设。要树牢精准服务意识,重点做好民主党派成员、留学归国人员、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等统战对象的服务工作,做到一类一策,重点突出,以服务化助推品牌化。通过打造“连心社”“同心社”等品牌积极为统一战线成员办实事、解难题;
通过“智汇统战”等品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统一战线成员搭建政策、人才、技术、信息等服务平台;
通过“建功统战”等品牌整合资源,引导统一战线成员自主开展服务社会等工作,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4]在此背景下,高校立足实践,统战工作形成了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载体和新方法。恩格斯曾经说过:“许多人协作,许多人理论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5]当下,在日益浓厚的统战活动氛围里,要造就马克思所说的“新的力量”,就要推进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系统化和特色化,运用“品牌”提高统战工作思想生产、实践输出能力,创新统战工作载体和方法,推动统战工作有精品、展形象、出成效。

猜你喜欢品牌化成员建构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年27期)2022-09-30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年10期)2022-06-08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年4期)2022-06-08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年9期)2022-06-07中药材种业品牌化战略中国现代中药(2021年6期)2021-08-05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9期)2021-01-04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09-25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建构游戏玩不够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12期)2017-05-24

推荐访问:建构 新时代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