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13篇

时间:2023-10-25 0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6和7的认识》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13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1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篇

教学内容:

《6和7的认识》

教学目的: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6>5 7>6

5<6 6<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3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厨房的场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碗、苹果和草莓的大小,再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别比较辣椒和萝卜、萝卜和土豆的轻重,初步体会物体有大小和轻重。知道大小、轻重也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简单推理,自己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 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

[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并随机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根据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及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既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能学习数学知识。]

二、 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出示场景图)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

教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再请一两个学生上 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出示土豆与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一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

出示支架,介绍支架,请学生借助支架来比较土豆和萝卜的轻重。(打开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评:由学生的讨论轻松地引入到探索新知的环节,让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

三、 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活动一:套环游戏。

谈话:现在小朋友做个游戏(出示教具:套环两套,请两名学生进行套环比赛,每人套3个套环),其他同学进行观察比较,互相说说谁套得准,谁套的环大,谁套的环小,并说出是怎样知道环的大小的。

2.活动二(出示课件或投影)。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4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小朋友来当裁判,看看一只小花猫和一只小鸡谁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把结果填在书上第7页)

3.活动三(幻灯出示狐狸、小鸡、小花猫场景图)。谈话: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4.活动四(幻灯出示大象)。谈话: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重谁轻。(幻灯出示第4题的场景图)说一说这三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把结果填在书上)

[评:教师把教材想想做做的习题巧妙地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中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 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比较大小、轻重)。回家后把学会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些实物比一比,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4篇

教学内容:

跳绳(“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图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怎么做呢?同学们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他们练得多认真呀!

2、出示跳绳图。

(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

5+3=8。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2+6=84+4=8

1+7=87+1=83+5=8

5+3=80+8=8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读一遍。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a、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b、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

二、画一画。

1、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大象图。

这是谁?

师: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九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3、组织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出示:

7+2=□9—4=□4+4=□

6+3=□8—5=□8+□=□

5+□=8□—4=5□=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4=5□=1+8

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10的分与合。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2-9数的组成。

提问:你能有顺序地说出2-9各个数的式子吗?指名学生回答,要求有序地回忆。

二、新授

1.激趣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魔袋,里面有一些圆片,请一位同学上来抓一些,然后数一数抓了几个,老师很快能猜出袋子里剩下的圆片的个数。你们相信吗?让一个学生上台抓球,老师猜过后再倒出来验证。

谈话:其实袋子里有10个圆片,老师是根据10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这么快的猜出呢?板书:10的分与合。

2.教学10的组成。

(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

谈话: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0的式子,10可以分成9和1,打开书填写第一个式子。

(2)谈话:仔细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个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师媒体演示)。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指名学生上黑板填写,集体评议,同桌相互检查。提问:根据这些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

3.有序地表述和记忆10的分与合。

提问:谁能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地说出来?

先将10的组成完整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再指名回答,你用了什么方法来记忆10的式子?

4.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几和几组成10,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2)完成第2题。

提问:火车头上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有学生自己说明: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面的数。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全班反馈。

(3)完成第3题。

提问: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如果男生拿着卡片“1”该怎么办?女生要拿卡片几,怎么回答?

三、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8、9的数的式子的研究和回忆可以为学生研究10的式子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6篇

2到5的分与合是学习6、7的分与合的基础,而每一个数的分与合都有他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2的分与合是让学生掌握分和合的概念,3的分与合是解决成对的问题,4的分与合是有序、结构的问题,5的分与合是初步的用结构,6、7的分与合是熟练的用结构,8、9的分与合就是要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所以经过这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就知道学生在每一节课上要掌握什么,每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而不是把绝大数已经懂了的问题进行反复强化。

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朦胧的认识(在幼儿园学过),但不是太清晰,而且学生没有有序、成对的意识,所以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帮助学生形成成对、有序的意识。

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2、3、4、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

这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学知识的迁移,从5分成1和4想到5分成4和1。对于难点的把握我觉得到位了,

在时间和教材内容上,这节课在40分钟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一点是过关了,但中间的一些环节的设计和细节的处理我觉得课上的不足还有很多,课设计的环节,方式比较多样。

(1)摆花片代替我课上的用手指,我觉得效果确实好多了。

(2)在教学完5后采用的是出卡片的游戏,避免了仍用拍手的重复,效果也比较好。

(3)对于黑板上式子的揭示她是采用半边遮住,有半边,因为学生好探究揭密,所以积极性很高。

有否所有的分与合一定要借助学具吗?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成对的意识。举个例子,看到5可以分成4和1,就应该想到5也可以分成1和4,而在这个时候,前面5分成4和1,可以借助圆片来摆,5也可以分成1和4,就不需要学生摆圆片,这是借助学生的推想,属于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思维的深度提高了,如果再让学生借助小圆片来摆,有把他拉到了形象思维阶段,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次,像2和3的分与合,可以尝试让学生看图写出分与合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7篇

课型:

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

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9+()=189+()=15

9+()=119+()=139+()=16

9+()=149+()=17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12-9=13-10=

14-9=18-9=15-9=

17-9=11-9=16-9=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自己练习。

(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学生在书上填写。

(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

15-9=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8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 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汇报学习成果式的总结,是创造性教学的最终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专家评析

本教案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合作学习。从出示主题图开始,就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接下来的反馈实践与感知数的顺序两个环节中又通过同桌互考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后面的开放性活动中,小给合作方式使学生在用数进行交流和创新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从全篇教案来看,设计者在教学手段方面形式多样:创设情境、实物演示、动手操作、数学游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积极建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几棵树?)

(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评析在此环节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评价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评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 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2. 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0篇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1篇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 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 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习纸、学具( 10以内)

教学过程:

一、准备

请第三行的前四名同学站起来。

请第四行的第三位同学站起来。

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呢?他是按什么顺序说的?

请大家按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出这些数。

二、探究

1、数数、认识数字

校园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愉快地劳动。

你从这热闹的场面中看到了些什么呢?

谁来先说说与 8有关的事物?

(8个同学在劳动 校道旁有8棵树 花坛里开了8朵花 黑板上有8个字)

都用 8表示。

(板书8)

与 9有关的事物有哪些呢?

(参加劳动的共有9人 黑板下边有9盆花 花丛中有9只蝴蝶在飞舞)

都用 9表示。

(板书9)

请大家说说自己看到的事物,注意把数量相同的放在一块叙述。

请看这里的点子图,图上的点子用几表示?

(你是怎样清点的?)

能说说生活中与 8和9有关的事情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先数 8个,摆在桌上,边摆边数,想一想8与哪个数最近?

再请你数出9个,在桌上摆出来。

在刚才数图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数的顺序

如果我们让 8和9与前面所学的这些数一起来排队,它们该排在哪个位置上呢?谁来排一排?

拿出自己的小米尺,看一看, 8和9的位置排对了吗?

齐读(顺、倒)

3、比大小

如果我们把 8和9与它们前面的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谁来猜一猜?

借助点子图比。

从位置上看。

7添上1才是8

4、这里有一群蝴蝶,它们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请看清楚要求:给左边的 8只蝴蝶做上记号,再给它们涂色。

给从左数第 9只蝴蝶涂上红色,是什么意思,再想一想:要给几只蝴蝶涂红色呢?是哪一只?

请按要求涂色。

5、写数

8象什么?8是一笔写成的。从这里着笔,先写一个拼音字母s,不提笔,斜上去回到起笔的地方封口, 8就写成了。

谁来说说 9象什么?9也是一笔写成的,与写拼音字母q很象,只是这 ┃ 斜着写。

请大家在书上描红写 8和9。

三、总结

大家看一看,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呢?

你有哪些收获呢?

对8和9,你知道了些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运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培养学生表达、倾听、操作等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减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练习口算,唤起旧知,作好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

13-720-615-865-3

34-884-2097-3674-2466-14

2、在学生口算的同时,请学生上台列竖式板演。

49-27、42-8这两题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培养估算能力。

1、(出示跳绳主题图)刚才大家表现得都很棒,下面老师请大家去参加一次跳绳比赛,通过观察,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对我们大家都很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2)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小亮比小东多跳几下?

(3)第一道题你们会列算式吗?(板书算式)

2、62-48结果大约是多少呢?谁来估一估,并说说你估算的方法。

三、探索算法,理解算法,优化算法。

1、刚才大家估算的结果大致是10,那这道题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算一算,也可以请学具帮帮忙。

2、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当别的小朋友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听,听他说的方法是不是和自己的方法一样,如果是,你还有什么补充。

3、刚才小朋友们交流的很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4、小朋友们真了起,计算62-48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5、今天我们学习的100以内的减法和以前学习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退位加法。

6、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还有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板书:100-48=)你看,这道题个位和十位一个也没有,减48怎么办呢?请小组内互相商量一下。

学生汇报,用计数器演示算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解决了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请完成在62页试一试的方框里。

请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追问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

2、独立完成书上第63页的1、3、4题。

教师巡回辅导,解疑释惑,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弥补。

其中80-55,注意通过计数器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解答的方法。

五、拓展性练习。

引导学生理解练一练第2题的题意,理清数量关系。

六、全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3篇

1教学目标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半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词汇时钟、时针、分针。

(4)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针、分针的认识幼儿已经掌握,但对于它们的运转关系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数学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

3重点难点

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显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时钟

1、什么声音教师对,是闹钟。除了闹钟,它还有好多同伴呢。他们的形状不太一样,但是他们的身上也有相同的地方,请你找一找。

2、出示PPT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活动2【讲授】认识时针和分针

1、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时钟的作用,可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不知道,有一天妈妈告诉豆豆600钟看动画片,当他打开电视,动画片都演完了,豆豆伤心的哭了,我们和豆豆一起学习时钟认识时间吧。

2、引导认识时针、分针。

内容时钟有时针(拼音shízhēn),走1格就是1个小时,还有分针(拼音fēnzhēn),分针跑的快,跑1圈才1个小时。时针短,分针长。

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复述一遍时钟的钟面知识

活动3【活动】认识整点半点

1、大家都认识时针和分针了,那我们就和豆豆一起来学整点和半点,以后就知道什么时候看动画片了。

2、学习整点教师使用实物钟,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个数字)表示100,同样方法拨200、300……让孩子们一起说后面(引导幼儿发现小结分针指到1200时,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了解时间读法,100读作一点以及整点的写法。

3、幼儿操作请看看PPT,看看豆豆一天的生活,小朋友用时钟帮他拨出一天所做的事情。

看PPT说出时间并拨钟,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进行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

4、课中休息我们已经看了很长的PPT,现在我们的眼睛需要休息一下,玩一个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5、学习半点师眼睛用的时间长了就需要休息,豆豆看动画片半个小时妈妈就让他眼睛休息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半点。[教师将时针、分针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拨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起,经过1——5,指到6时,正好走了半圈(多远)这时,时针走到那个数字前面,就是几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到6上面,时针走到几前面,就是几点半。引导幼儿发现小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幼儿操作看PPT说出时间并请幼儿在规定时间能拨出半点。

活动4【练习】游戏练习

“老狼老狼几点钟”豆豆非常开心自己学会了认识时钟,请来了他的朋友来考考小朋友,开始啦!教师请豆豆的朋友灰太狼出时间如700,130、900,630、1030等,小朋友用长短铅笔摆出时间,摆出时间后让豆豆的朋友来检查,若灰太狼说1130,小朋友将钟反个面,不让灰太狼看,否则灰太狼会拿走时钟练习纸,摆错时间也会拿走。

活动5【作业】作业

完成书上练习

推荐访问:上册 教案 小学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1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13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