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习近平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

时间:2023-10-10 14:20:28 来源:网友投稿

姜秀花 马 焱

理论是有气质的。任何一个理论要得到普遍信服,除了能回答时代课题、指导推动实践外,还必须具备独特的品格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讲话中,深刻阐述和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1]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其思想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品格气质。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方面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既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2],为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妇女理论创新提供了遵循。

妇女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全面发展、事关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就妇女和妇女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下简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妇女发展的领导力量、方向途径、目标任务、主体力量、重要保障、外部环境等基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六个必须坚持”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政治立场、原则方向、思想方法、最终旨归”[3],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闪耀着引领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思想魅力。本文重点从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几方面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为全面理解其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提供参考。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实际,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妇女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问题,始终贯穿着“怎么看”与“怎么干”的统一、目标与路径的统一、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统一,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党领导妇女运动的规律性认识。

科学阐释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力量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包括妇女工作在内的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各级党委必须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妇女运动、妇女工作的领导,要为包括妇联组织在内的群团组织维权撑腰壮胆,加大对群团组织的支持力度。同时,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做出深刻阐释,“坚持党的领导,同支持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是有机统一的。离开党的领导,群团组织就会迷失方向、丢掉灵魂……同时,党的领导不是代替群团组织,而是要支持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让党的领导通过群团组织具体而深入地落实到群众中去”。[4]100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科学指明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和发展道路。科学定位时代主题,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是确保正确前进方向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即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进一步拓宽了我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时代内涵。[5]32-3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领导妇女运动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最符合我国国情、最适应我国妇女事业发展要求、最能保障妇女平等权利、机会和发展成果共享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妇女发展领域的具体展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妇女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内在关系,阐明了新时代我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科学定位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目标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当前中国男女平等现状的深刻认识,分别从权利、机会、结果三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实现男女平等的战略目标,即从权利平等的角度提出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从机会平等的角度提出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从结果平等的角度提出妇女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5]33,使男女平等这一抽象概念更加丰富和具体化,为推动新时代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

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关于妇女作用的基本观点和基本主张,高度评价妇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妇女的“两个独特作用”,即“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些理论主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关于如何认识妇女作用的根本价值取向,既肯定妇女的社会角色和贡献,又肯定其家庭角色与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关于妇女作用的时代内涵,为引导社会公众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谋划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把男女平等上升为国家意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推动男女平等的国家责任,并就党政决策部门如何践行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进行规划,提出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
[5]43强调当妇女权益受到严重侵犯时,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干预打击[6]等,突出了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国家义务和政府责任,为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

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妇女、发展依靠妇女、发展成果由妇女共享,尊重和调动广大妇女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美好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了妇女事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不断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动员力。

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肯定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鲜明特征。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根本属性,就尊重妇女主体地位、发挥妇女能动作用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7]同时,高度肯定妇女对党和人民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凝结着广大妇女的卓越贡献。[8]31“特别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个战线上,广大妇女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9]提出发展离不开妇女,开创美好生活离不开妇女事业全面进步,要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9],在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伟业中实现人生理想。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妇女的主体作用,发扬了我党走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伟大作用的思想。

要求积极保障妇女权益,改善妇女民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妇女、关爱妇女,坚持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的原则,强调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普通妇女,特别是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提出“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10];
关心妇女的就业、健康、教育培训等基本民生和发展需求,尤其强调在公共卫生和复工复产计划中要保障妇女和女童的权益,帮助她们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在强化社会服务方面,要优先保障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格外关心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11];
在促进妇女政治参与方面,提出要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水平,增强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活动能力,成为政界、商界、学界领军人物,等等。

强调要为妇女发展扫清障碍、营造环境。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广大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不能更好得到满足,以及受传统落后性别观念影响而歧视妇女现象时有发生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主张。强调要从源头上把保障妇女权益系统纳入法律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责任主体作用,广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为妇女享有出彩人生提供支持和帮助。要求妇联组织在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随时挺身而出,依法依规为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全面发展营造环境、扫清障碍、创造条件。[12]还强调要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摈弃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11]同时,对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建设等都提出要求,为完善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的妇女工作和维权服务机制,推动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指明了正确方向。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不仅要解决如何解释世界的问题,更重要更根本的是要用实践来改变世界。实践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和品格,突出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给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带来的新任务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既重视把握方向、道路等妇女发展的大本源问题,又注重推进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把加强顶层设计与注重实践探索、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既来自党领导亿万妇女的创造性实践,又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结、提炼、升华,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指导当代中国妇女运动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一系列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中充分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高度统一。比如,在确立当代中国妇女运动时代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战略举措,即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四点主张”。这“四点主张”从制定性别平等的发展战略到构建妇女维权保障机制,从根除性别歧视的文化根源到创造有利于妇女的国际环境,为将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提供了具体实现路径。

聚焦问题与解决问题高度统一。比如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每一个“注重”都聚焦于新时代家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诸如家庭规模的变化、家庭成员的流动、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日益突出的问题,积极回应人们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同时,围绕贯彻落实“三注重”又提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和要求。比如,要求妇联组织发挥妇女的两个独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
引导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发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等方面发挥优势、担起责任。在强调发挥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时,同时强调“男同志在家庭中也要发挥作用”,“男同志在家里不能当‘大爷’,不能回到家里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13],对促进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再比如,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强调品德教育优先和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要求“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针对当前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强调家风与社风、党风的关系,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这些重要论述来源于现实又指导现实,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实践性,在于其能够回答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活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向历史开放、向世界开放、向实践开放的品格。

兼容并蓄中华五千年文明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文化形态,是多元文化融通和谐的统一体。从性别文化视角看,既有儒家思想中内含的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不平等思想糟粕,也有道家、墨家、法家等文化形态中蕴含的众生平等、天下为公、阴阳和合、刚柔并济、天人合一等文明进步思想元素。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扬弃,汲取其中朴素的男女平等观点、传统家庭美德、崇尚家国情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比如,关于家教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作用,又高度认同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养不教,父之过”。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既提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又提到诸葛亮戒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强调父母双方在家教家风建设中需要承担共同责任,从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吸纳借鉴国际妇女运动先进理念并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14]105-106习近平总书记将妇女问题纳入全球视野,一方面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战略,指出既要在消除暴力、歧视、贫困等老问题上加大投入,又要在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上有所作为,丰富性别平等工具箱,完善全球妇女发展路线图。[11]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妇女事务,并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积极承担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责任。比如,2015年9月27日在联合国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四点中国主张”,赞赏“他为她”倡议,并呼吁所有参会国领导人做出切实承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继续把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作为优先事项,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承诺支持全球妇女事业和联合国妇女署的工作,向妇女署捐款一千万美元以支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相关目标;
在今后5年内,将在健康医疗、妇女就业、贫困女童教育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质性帮助。2020年10月1日,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二十五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再次承诺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再向联合国妇女署提供一千万美元的捐款;
将继续设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支持全球女童与妇女教育事业。2020年11月,习近平连续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并讲话,多次谈到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国主张,如2020年11月21—22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再次提出要帮助妇女摆脱疫情的影响,关注妇女的特殊需要,落实《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并倡议发挥数字减贫作用,为中小企业、妇女、青年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脱贫致富机会。习近平主席代表国家发表的系列讲话或提出的倡议,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领袖的博大胸襟和全球性视野,彰显了其鲜明的开放品格。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是实践的产物,只要实践的探索不终结,理论的发展就不会终结。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始终保持向实践开放的态度,从当代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妇情紧密结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妇女呼声,反映妇女诉求,帮助妇女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本质和执政理念。比如,针对社会上残疾女性、低收入女性群体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权益受损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2020年3月10日,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对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落实包保联系人,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2022年2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使促进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更有保障。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中提出: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
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
健全农村扫黑除恶的常态化机制,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农村黄赌毒与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正是面向实践,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妇女群体面临的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才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力量和生命活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性,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一个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新时代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立足时代坐标,着眼于解决新时代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倾听新时代妇女的呼声和发展诉求,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改革创新的一系列新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指明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方向途径。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各国妇女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一个国家的妇女最终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走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取决于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也是这个国家广大妇女自主选择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揭示新时代我国妇女事业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而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重要论断,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妇女事业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指明前进方向。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定义妇女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妇女的能力与价值、作用与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国妇女的命运始终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新时代,如何科学定位妇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作用,充分激发妇女潜能,是一项既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又事关妇女个人成长进步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对广大妇女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半边天作用做出深刻阐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和贡献,要组织动员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

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优化妇女发展的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创造性地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将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擘画,提出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和条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促进男女平等发展和妇女全面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国家治理中的政治立场和使命担当。

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共同富裕实质进展中满足广大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为科学制定包括妇女发展在内的当代中国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在妇女发展领域表现为:妇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妇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性别不平等、妇女群体发展差异、妇女自身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认识到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一系列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新主张,尤其强调要格外关注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妇女群体,积极回应不同妇女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使广大妇女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中定位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包括妇联组织在内的群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2015年7月,在党中央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并明确了新时代群团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要求,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最重要的是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2016年5月和6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妇联改革的基本遵循、主要任务、实践路径和工作要求做出重要部署,还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妇联组织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为新时代妇联组织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指引。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促进中国妇女事业和全球妇女事业共同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治理观、“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并鲜明地指出“妇女和儿童是一切不和平不安宁因素的最大受害者”,要“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等,为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立足新时代中国国情和我国妇女发展实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回应了妇女之盼、家庭之需,把妇女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大潮,深刻阐述了事关我国妇女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了清晰的新时代妇女发展路线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理论品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充满着真理和道义的力量,为中国妇女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奋进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相互贯通、融合交织,需要我们用心领会、努力实践,并将其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思想特质、责任担当转化为精神动力、思想方法和实际行动,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在推动实践创新中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妇女总书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习总书记“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当代妇女的工作视野(2017年4期)2017-02-15总书记的告诚公民与法治(2016年15期)2016-05-17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推荐访问:妇女 品格 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