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初探

时间:2023-10-09 13: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强炜杉,李 伟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太原 030000)

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处于中国中部地区,东靠太行山与河北相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其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方言特点。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山西方言指山西省境内的方言,包括山西省内的晋语、中原官话汾河片、冀鲁官话广灵话。[1]山西方言词汇中存在一批“BA”式逆序词:即与普通话构词语素相同而语素顺序相反,且意义有联系的复合词,如:声音—音声,挣扎—扎挣,肩膀—膀肩等。

逆序词也称“颠倒词”“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同素异序词”。[2]方言中的同素逆序词在20世纪80年代后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聚焦在方言同素逆序词的界定、来源、类型、方言与普通话在逆序词上的差异等方面。本文通过搜集山西方言词汇中33对同素逆序词,明确其性质,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进而对其类型、特征及成因进行初步探析。

项梦冰《试论汉语方言复合词的异序现象》(1988)率先提出“复合词异序”[3]是汉语方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现象,文章主要在于确定“异序词”的性质。对于方言同素逆序词的界定与分类问题,学界至今还有争议。丁勉哉(1957)结合意义和用法分为三类:意义完全不同、意义相近而用法不同、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4]谭汝为(1995)分为四类:词义完全相同、意义略有差别、词义相关、词义明显不同;
[5]黄乐(2006)分为三类:语义完全相同、语义相近、语义完全不同;
[6]张巍(2010)不同意这种“语义完全不同”的说法,“既然无关联,就不能称其为‘同素词’,否则就有自相矛盾之嫌。”[7]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就“同素逆序词”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何为“同素”?其结构应当圈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如何划分同素逆序词?针对方言“同素逆序词”的界定问题,本文通过排除法来明确。

(一)“AB/BA”式的构成单位不为语素

山西方言“AB—BA”式中,有一方不属于词的范畴,而是短语,即使意义相同或相近,也不为同素逆序词。

(1)溻汗—汗溻(土布背心)。例:天太热,褥子都溻出汗来了。/他做工穿了个汗溻子。

(2)每天—天每。例:老师要求我们每三天写一篇日记。/天每爬起来就锄地圪咧。

如例(1)(2),山西方言“BA”式“汗溻/天每”为词,但“AB”式“溻汗/每天”是短语,中间可插入其他成分,虽然词义有关联,但不将其划入同素逆序词行列。

(二)“AB/BA”式语素义无关

山西方言“AB—BA”式在“A/B是语素”的情况下,如果“AB—BA”式语素义无关,也不属于逆序词。

(3)答对—对答。例:我被他问得没法答对。/这才几个钱,你以后再对答我吧。/你对答个时间咱俩碰个面吧。/我不信他长了一张巧嘴,改天一定要找他对答对答。

如例(3),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8]中的释义,“答对”指回答别人的问话。而山西方言中“对答”表示:①报答;
②抽时间做某事。重复则表示讨教、辩论。二者语素义无关,不属于同素逆序词。

综上,本文的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指的是方言中存在的构词语素相同、语素顺序相反,且意义有联系的一组“AB—BA”式复合词。

(一)“AB—BA”式在山西方言、普通话中均存在

治疗—疗治 煎熬—熬煎 胞衣—衣胞 脊背—背脊 应承—承应 蔬菜—菜蔬 整齐—齐整灵魂—魂灵儿询问—问询 补贴—贴补 秋收—收秋 前头—头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2组“AB—BA”式逆序词在山西方言和普通话中同时存在,但山西方言“BA”式的使用频率远高于“AB”式,普通话反之。

(二)“AB—BA”式只存在于山西方言中,普通话中不存在

围桌—桌围

(三)“AB”式存在于普通话中,“BA”式存在于山西方言中(见图1)

图1 普通话“AB”式,山西方言“BA”式

需要说明的是“衩裤”在山西忻州、山阴地区一般指开裆裤,非逆序词。

通过山西方言逆序词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分析,在搜集的33组词中,可以看出:“BA”式是山西方言的常用式,而“AB”式是普通话的常用式。广义上讲,山西方言词汇中存在一批与普通话构词语素相同而语素顺序相反,且意义有联系的“BA”式复合词。下文重点对“BA”式进行讨论。

根据语义层面,将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划分为等义同素逆序词、近义同素逆序词,相关同素逆序词也列入近义同素逆序词之列。

(一)等义同素逆序词

“等义同素逆序词”指山西方言“AB—BA”式语义基本相同,意义没有变化。在普通话“AB”式与山西方言“BA”式这种对应情况中,二者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使用地位也不存在差别,共27组。

肩膀—膀肩 治疗—疗治 露水—水露

脖项—项脖 奇怪—怪奇 灾害—害灾

围桌—桌围 煎熬—熬煎 狭窄—窄狭

荤腥—腥荤 声音—音声 金针—针金

宅户—户宅 胞衣—衣胞 脊背—背脊

属相—相属 应承—承应 清早—早清

蔬菜—菜蔬 刚才—刚才 唾沫—沫唾

裤衩—衩裤 搅和—和搅 气味—味气

整齐—齐整 围桌—桌围 挣扎—扎挣

其中,“狭窄—窄狭”常用于指人的心胸狭窄、肚量小;
“金针—针金”指黄花菜;
“胞衣—衣胞”指胎盘和黏膜的总称;
“属相—相属”指生肖;
“应承—承应”专指答应,允诺;
“围桌—桌围子”指婚丧、祭祀、说相声时挂在桌前的布或绸缎。

(二)近义同素逆序词

“近义同素逆序词”指山西方言“AB—BA”式在语义、语法或语用方面存在细微差别。具体举例如下:

1.语义方面

(1)语义缩小,只取普通话词汇语义中一个义项。

如:灵魂—魂灵儿。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灵魂”有四个意思:①迷信者认为附在人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
②心灵,思想;
③人格,良心;
④比喻起关键作用或占主导地位的因素。“魂灵儿”在山西方言中指人死后的魂,和“灵魂”的义项①相近,无②③④之意,属于语义缩小。

(2)语义扩大,有普通话词汇语义之外的其他义项。

如:前头—头前。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前头”是方位词,前面的意思;
“头前”在山西方言中除了指“前面”,还可以表示时间“刚刚”,属于语义扩大。

2.语法方面

语法意义不同。如:补贴—贴补。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补贴”不仅能做动词,表贴补之义;
还可以做名词,表示贴补的费用。山西方言中的“贴补”只能是动词,在语法和语义上均表现为缩小。再如:秋收—收秋。“秋收”指秋季收获农作物或秋季农作物的收成,可以做动词或名词;
而山西方言中“收秋”只能是动词,常常充当谓语。

3.语用方面

语用方面的差异表现在适用范围的不同。如:亲朋—朋亲。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亲朋”指亲戚朋友。在山西方言中,“朋亲”仅用于背称,特指参加婚丧嫁娶时宴请的亲朋,二者适用领域不同。

(一)音节数量

文中搜集的33组同素逆序词全部是双音节复合词,少数同素逆序词可以叠用扩展。如:相属—相属属

衩裤—衩衩裤(叠用指小孩儿的开裆裤,意义改变)

(二)构词方式

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构词方式主要分布在并列式、陈述式、支配式、正偏式四种类型,具体如下:

由表1可知,并列式构词是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的主要构词方式。韩书庚(2021)中提到:“并列式是同素异序构式的原型范畴。汉语的复音化为同素异序构式产生提供背景条件,众多具有同义、近义语素的高频共现,为同素异序构式产生提供物质基础。”[9]并列式双音节词由于结构松散,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极其容易发生词序对换。

表1 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构词方式分析表

(三)词性分析

由表2可知,同素逆序词的词类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副词最少。

表2 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词性分析

同素逆序词在古代文献中十分常见,不少学者认为是古语的遗存。本文根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对26个“BA”式同素逆序词进行历时考察。对“熬煎”“扎挣”“味气”“魂灵”“良善”“齐整”“疗治”的历时考察,参见张巍《方言中的同素逆序词分析》(2007)[10]、徐朋彪《李十三十大本中的逆序词》(2011)[11],本文不再赘述。

(1)膀肩《清·隋唐演义》:“摸摸膀肩身躯,像枯柴一般。”“膀肩”见于清代白话文小说。

(2)项脖《明·醒世姻缘传》:“果然项脖复旧如初。”《清·官场现形记》:“彩云不由自主的两条玉臂钩住了三儿项脖。”《清·海国春秋》:“正中项脖,人骑俱没。”“项脖”多见于明清白话文小说。

(3)背脊《六朝·东晋译经》:“出背脊骨上也。”《北宋·资治通鉴》:“人五脏之系咸附背脊,针灸失所皆有损害。”《北宋·朱子语类》:“从背脊后拜。”明清小说中大量使用“背脊”一词。

(4)害灾《东汉·桓谭新论》:“上干天文,下乱地理,为百姓害灾。”《唐·王维诗》:“虽夫乡人意,终身无害灾。”“害灾”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时期。

(5)朋亲《唐文拾遗》:“朋亲吊祭,骨惊心死。”《二十五史·魏书》:“作诗及挽歌词寄之朋亲,以见冤痛。”《全元曲·杂剧》:“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朋亲”最早见于唐代。

(6)菜蔬《六朝·禽经》:“皆云菜蔬冷。”《梁书》:“每日膳菜蔬,饮酒不过三。”《元·小令散曲》:“有甚么好菜蔬。”“菜蔬”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时期。

(7)衩裤《生绡剪》:“衩裤子一条。”《红楼圆梦》:“水墨纱三蓝绣的衩裤。”“衩裤”一词多见于明清小说。

(8)户宅《清·梁启超文集》:“于是一街之户宅集议,各出资若干而雇一人为之。”“户宅”一词见于清代小说。

(9)音声《春秋·论语》:“高下相盈,音声相和。”《战国·周礼》:“今管子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行步气志。”“音声”一词在战国、东汉、六朝时期使用频繁。

(10)相属《清·陔余丛考》:“十二相属起于后汉。”“相属”一词见于清代读书札记中。

(11)承应《清·雪月梅传》:“又不知刘电本领性情如何,一时不敢承应。”《清实录乾隆朝实录》:“概不承应。”“承应”一词清代文献中多见。

(12)和搅《六朝·东晋译经》:“合饭一时内瓮中,和搅令饭散。”《明·普济方》:“炼蜜和搅。再捣千杵。”《清·本草纲目拾遗》:“以清水少和搅之,然后澄去清水。”“和搅”用于搅和、搅拌之义,多见于明清医书。

(13)问询《宋·桂海虞衡志》:“吾非欲强子,吾有所问询耳。”《清·乾隆南巡记》:“彼此问询,早各知名。”“问询”一词多见于清代小说。

(14)贴补《明·醒世姻缘传》:“再要不够你搅用,我再贴补你的。”《清·官场现形记》:“也可以贴补贴补旅费。”“贴补”多见于明清小说。

(15)腥荤《元·老乞大新释》:“休吃酸甜腥荤等物。”《二十五史·明史》:“半一方之地都化的不吃腥荤。”《清·施公案》:“不动腥荤。”“腥荤”一词在元代已经成熟,明清沿用至今。

(16)怪奇《战国·韩非子》:“一美好怪奇以治之。”《东汉·风俗通义》:“九州山川怪奇之物。”“怪奇”一词在元代笔记小说、明清小说中广泛使用。

(17)窄狭《唐·王梵志诗》:“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北宋·资治通鉴》:“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南宋·五灯会元》:“如其窄狭,则当涵泳广大气象。”“窄狭”此词后多见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明清小说。

(18)才刚《元·老乞大谚解》:“这槽里我才刚打两洒子水。”《清·红楼梦》:“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才刚”一词多见于清代小说,如《绣云阁》《儒林外史》等。

(19)沫唾《清·三续金瓶梅》:“吐着沫唾着说。”“沫唾”一词见于清代小说,较少使用。

(20)水露《清·存存斋医话稿》:“一名气汗水,一名水露。”《清·御定骈字类编》:“二百余水露。”“水露”一词多见于清代医书。

(21)围桌《清·三侠剑》:“东廊下东北角有大六人桌一张,三面绣花围桌。”《清·东南纪事》:“预备的是首座,三面绣花围桌。”“围桌”一词多见于清代白话文小说。

(22)收秋《明·隋史遗文》:“收秋之后,还有青叶在上。”《明·宛署杂记》:“收秋之时须撙节。”“收秋”一词多见于明代小说。

(23)头前《清·绿野仙踪》:“将来到怕他要走到我们头前。”《清·续济公传》:“我到头前一看便知。”“头前”一词多见于清代白话文小说。

(24)衣胞《明·醒世姻缘传》:“看着断了脐带,埋了衣胞,打发春莺吃了定心汤。”《明·隋唐野史》:“用着头生孩子的衣胞,拿酒洗了。”“衣胞”一词多见于明代小说。

(25)针金《明·续纂淮关统志》:“香蕈每石针金菜每石。”《明·外科正宗》:“皂角针金银花。”“针金”一词多见于明清典籍中。

(26)早清《二十五史·辽史》:“看广庭碧荫,早清露晨晞。”《明·七修类稿》:“砚池之水,早清中绿,晚则黑,亦奇也。”“早清”一词见于明代文献材料中。

通过语料库历时考察,可以看出山西方言中的33个同素逆序词出现时间较早,在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已经广泛运用于白话文小说,活跃在明清社会生活中。

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在其独特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探究价值。所搜集的33组同素逆序词,分布在山西多数县市,覆盖面广。山西方言同素逆序词的保留,是古语词的留存,反映了山西词汇存古较高。

猜你喜欢逆序语素普通话《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华中学术(2020年2期)2020-11-30——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长江丛刊(2020年30期)2020-11-19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数学物理学报(2020年1期)2020-04-21关于矩阵广义BottDuffin逆的逆序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4期)2019-11-01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3期)2019-07-27新中国70年汉语逆序词研究(1949—2019)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6期)2019-02-22因果复合词泰山学院学报(2018年5期)2018-10-18对外汉语教学中AB-BA式逆序词教学分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4期)2018-03-06我教爸爸说普通话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7年6期)2017-07-07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学生天地(2016年19期)2016-04-16

推荐访问:逆序 山西 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