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标志与挑战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3-10-06 08:35:06 来源:网友投稿

熊 涛,金紫徽,刘 欢,欧阳淑珍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科技管理处,江西 南昌 330200;
2.南昌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工程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并多次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按照“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此,笔者立足于准确把握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标志和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从而为构建农业科技现代化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催化创新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科技现代化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研究视角和观点有3点:

(1)农业科技创新对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作用是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涂圣伟[1]认为农业现代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而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王雅鹏等[2]提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钱福良[3]指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有学者研究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于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如邢晓柳[4]认为人力资源投入与科技创新资源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2)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是农业科技建设研究的焦点。张红霞等[5]指出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农业资源不足、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偏低、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等问题。唐勇[6]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李伟[7]基于2001—2013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省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高强等[8]认为在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条件和主要发展任务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将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

(3)如何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是目前研究领域的热点。诸多研究学者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杨林生等[9]基于对江苏省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从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和协同发展3个方面着力的观点。马万杰[10]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针对新形势与新挑战提出了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对策建议。舒坤良等[11]针对吉林省农业发展实际,从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深挖农业科技创新潜力等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刘旭等[12]分析了未来30年我国农产品的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农业应坚持发展“现代智慧生态农业”这一基本方向。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后发现,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现有的研究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一,农业科技现代化现状分析及政策研究缺乏通过现场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性及相关对策建议的适用性。第二,现有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研究更多地强调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应当如何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缺少从市场支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管理支撑体系等多维视角构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支撑服务体系的研究。第三,现有文献大多数是从现状分析出发,构建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手段去解决问题,却很少从理论体系演变角度来研究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面临的挑战。

1.1 以问题为导向,从“四要”角度深刻理解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科技现代化指农业科技达到现代化水平的过程和目标。从总体来看,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体现,主要包括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力量、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体制和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13]。

诸多文献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鉴于我国农业科技原创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科研队伍力量薄弱、农民科学素养不高等现状,亟需加快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供给[14]。一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发挥大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农业科技创新供给,加快关键核心科技成果产出;
二要大力推进“政用产学研金服”协同创新体系[15],重点推动科技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着力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合理配置;
三要改革科技管理方式,推动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完善适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律的保障制度,激发创新活力[16];
四要建立完善的农业要素流通体系和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吸引先进的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流向农业农村。

1.2 以功能为指引,从“四从”角度深刻理解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外延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紧抓科技创新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应该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决胜之要”。为此,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外延。

(1)从科技战略支撑的角度看,农业科技现代化就是要挖掘农业发展新动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高度。要完成和实现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应对国际竞争等日趋重要的功能和使命,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水平。因此,从战略支撑角度来看,要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就是要实现科技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满足农业农村科技需求,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优化农业要素配置,不断拓展农业新空间,增添农业新动能[17]。

(2)从科技创新引领的角度看,农业科技现代化就是要促进农业科技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必须彻底改变“跟踪式、依附性”的农业技术路径,走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科技现代化之路[18],才能真正破解关键核心技术、摆脱“卡脖子”危机。但就现状而言,我国农业的基础性研究、底层技术、原创性成果依然不足,育种技术、资源利用、产品质量及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从科技引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角度来看,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就是要结合国家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对标对表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围绕生物育种核心技术、食品产业技术、绿色农业关键技术、智能农业关键技术等前瞻性、引领性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的方向进行突破[19]。

(3)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看,农业科技现代化就是要促进科技要素高效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就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核心技术的支撑作用,推动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良种化,大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进而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质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20]。一方面,要促进农业科技要素的高效配置。通过建设统一大市场、消除行政市场壁垒、优化制度设计等措施,减少农业科技要素市场的分割;
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农业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谋划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申报与建设,加快实施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科技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

(4)从体制机制保障的角度看,农业科技现代化就是要促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既要有破解“卡脖子”技术的硬功夫、真本领,也要有机制改善的软环境、软实力;
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体制环境、创新运行机制,建立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又要实施重大项目、搭建大平台,全面增强干事创业的基础保障,还要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全面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因此,在体制机制保障的视角下,农业科技现代化意味着建设一支先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一个运转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一套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21],以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潜力与活力。

每个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都是具有该时代的新标志与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更强调农业现代化与科技的结合。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各自特有的农业科技化,我国也积极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浪潮,吸收借鉴国际的经验与教训,顺应全球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现代化道路。

2.1 国外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典型标志与特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科技现代化。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其农业发展方式也各有特点,农业发达国家也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模式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以大规模生产为主的发展模式;
另一种是以日韩为代表的以小规模适度经营为主的发展模式[22]。

“投入大、规模大、组织化、制度化”是欧美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投入力度大。得益于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高度重视以及完善的农业科技体制,欧美的农业科技投入占比较高。以美国为例,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的总投入占美国农业部总预算的2%~4%。二是农业规模大。家庭农场、大农场是欧美等国家典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德国、法国为例,德国约有一半领土用于农业生产,法国农业用地面积3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0%。三是农业参与主体的组织化。农业合作组织是农户走向市场、构建发达的农产品购销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桥梁。在美国,中小生产者自愿组织成立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实现了家庭农场与农资、农技、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动态衔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四是制度专业化。专业化的政策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有助于管理模式和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法国为例,土地政策促进农场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政策激发了农户使用农机具的热情,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率。

“机械化水平高、精细化发展、组织高效化、保障制度完善”是日本和韩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低价的能源优势,日本和韩国在农田整治、农机补贴、农机互助等方面的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0%以上。二是农业精细化发展。受限于小农经济的规模局限,日本和韩国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将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做到极致。以日本为例,稻谷除了加工成大米外,还开发了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高附加值产品。三是组织高效化。农协会是日本和韩国在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其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日本99%以上的农民均加入了农协会,韩国98%的农业家庭是农协会成员。四是保障制度完善。以农业保险为例,日本分类推行强制保险、自愿保险,实行保险费率补贴,并推行“政府二级再保险”模式。

2.2 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典型标志与特征

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生态化、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欧美和日韩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经验,面向农业经济主战场,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新时代下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典型标志与特征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23]。

(1)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鼓励支持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加强与国家级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上靠国家队、外联兄弟队、内带地方队”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做好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协同创新联盟。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设置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搭建一批多方联合、高效实用、服务产业的院士工作站和产业研究院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2)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得以确立。立足各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农业科技创新的瓶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农业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解决制约各省农业发展的科技难题。重点聚焦乡村振兴的重大科技需求,紧紧把握农业科技与产业结合日趋紧密的趋势,加强以引领性、突破性、颠覆性为显著特征的生物技术,以及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智慧农业技术和高效农机装备的研究。

(3)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得以攻关。一方面,围绕满足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食品安全、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技术体系,推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技术体系,推进符合绿色导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另一方面,实施一批支撑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首先,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领域,深入实施绿色安全高效关键技术工程;
其次,要围绕农业设施装备的重点领域,深入推进高效种—养—加技术集成与研发工程;
第三,要围绕农业信息化重点领域,深入实施现代智慧农业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工程;
第四,要围绕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的重点领域,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构建以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相结合的育种科技创新体系。

(4)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得以理顺。首先,新型协同创新机制得以建立。理顺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类高校、涉农研究所和隶属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科研资源关系和职能定位。改革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建立新型协同创新机制,实现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组建科研协同创新团队,打破单兵作战和单项技术创新的模式,实现农科教紧密结合、产学研相互衔接。其次,改革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推进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创新。建立“以问题定任务、以任务建团队、以团队促发展”的科研组织模式,实现问题与任务对接、创新与产业对接、贡献与绩效对接,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改变传统的一律以论文、成果为主要考评指标的做法,建立分类考评体系,突出对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和服务支撑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发挥不够。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活力不足[24],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企业较少,研发创新能力受限。我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拥有的研发机构不多,且各区域农业相关企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其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升;
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科研衔接不紧密。农业科研、教育、农技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不顺畅,各部门步调不协调,农业科研成果难以及时传递到农技推广部门。据2020年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共8920家,经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共1243家,但现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30万家。可见,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推动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农业科技创新短板亟待补齐。《“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突破了60%,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都在80%以上,可见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率仍不高,亟需在农业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农机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补齐、补实、补强[25]。例如,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约为70%,但全球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已经接近90%;
现有的农业服务主体发展相对滞后,服务项目不足,覆盖面不广,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
现有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缺乏顶层设计等。

(3)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业科教单位、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为辅的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但全国只有150个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0个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供给方面的缺口还比较大[26]。由于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年轻劳动力人口流失,在多数地区的农技推广部门,尤其是乡镇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总体呈现出老龄化、业务水平偏低、观念滞后的现状,无法及时将科研成果在农村推广,难以适应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服务的迫切需求。

(4)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不高。由于地域、行业等原因,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农业科技从业人员不足,农业高科技人才断层现象较为明显[27]。领军专家稀少且主要集中于大宗作物和大中型动物的研究领域,而经济作物、数字化农业、玉米深加工以及精细化畜牧业等适合农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发展领域的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对重大科研项目的前瞻设计不够。农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还不够充分,交叉学科间的逻辑联系尚未梳理清楚,交叉学科的“软环境”还不完善,尚未出现跨学科产生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站在新时代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新起点,对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可以对我国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战略态势做出综合研判,以目标为导向,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

(1)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要找准“大国小农”条件下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的重点。聚力主导产业,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聚焦县域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需求,通过共建平台、联合攻关、协同推广和品牌创建等方式,实现成果和服务精准供给,推动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点围绕种质种业、耕地质量、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安全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实施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努力攻克一批农业科技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确保农业科技创新能更好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2)在能力条件建设方面,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起点上找准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着力点。进一步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向县域聚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高强度与高位推进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切实改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的条件保障,以分层、分类型的方式,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推动“人才、学科、基础保障”均衡发展,推动形成功能上下衔接、工作相互支撑、人才有序流动、信息彼此共享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3)在实施路径方面,坚持农业现代化与科技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在创新方向上,要以“四个面向”为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助推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创新路径上,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目标和长远需求,不断强化基础性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重点围绕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智能农业关键技术、绿色农业关键技术,以及食品产业技术等前瞻性、引领性的核心领域、“卡脖子”技术的方向进行攻关和突破。

(4)在科技管理方面,要开创大管理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要加快推动现代院所制度的改革,下决心解决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上下一般粗、同质化发展的问题,重塑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分工协作的新格局。要加快转变人才评价导向,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现代化科技农业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科技助我来看云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7年9期)2018-03-15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7年4期)2017-06-30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6年6期)2016-08-19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10期)2016-01-20

推荐访问:农业科技 内涵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