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地震救援先进事迹(四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地震救援先进事迹篇一
他叫吉庆云,四川省德阳市绵竹汉旺镇小学一位年近40男教师。
在医院,吉庆云擦了一点药,住了一整天。14日早晨,他就回到了学校。“伤情比我重的,大有人在。医生也很繁忙,我就不添乱了,赶紧救娃娃啊。”
回校后,吉庆云参加到抢救学生的队伍中,直到记者采访的15日下午5点多,一直都没有离开。他的妻子徐晓琴是一位村小教师,不放心丈夫,也赶过来陪着丈夫,一起寻找被埋的孩子们。
校长何仁贵说:“吉老师平时很爱学生,个人素质很高,教学能力也很强,学生都很喜欢他。”
地震发生前,吉庆云正在3楼的办公室和几位教师聊天。突然,地板抖动。吉庆云迅速起身,赶到自己所教班级的教室。因为这里经常发生地震,而且每次震级都不高,这次的抖动并没有引起他的警觉。他跟学生说,别着急,慢慢往楼下走,保持秩序。
他的话音刚落,天花板上的砖块就掉下来了。
沙石就像雨点一样往师生的头上砸。吉庆云赶紧带领学生退到拐角处。一个学生吓得哭起来了,看见吉老师,就跑过来抱着他。吉庆云下意识地把他搂在怀里。一下子,上面掉下来的砖块就把他们掩埋了,卡住了。
“当时,我听到外边到处都是尖叫的声音,身边还在不断地晃动。学生们乱作一团,哭爹喊娘。”吉庆云说。
何仁贵告诉记者,全校学生一共3500余人,教师180余人。目前已发现19名教师遇难,小学和幼儿园学生遇难者已经近200人。
“我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严重。”吉庆云说,“幸好当时我抱着他,跟墙壁围成了一个小围圈,这才让那个小男孩没受一点伤。”吉庆云的班级一共48名学生,目前仍有两名失踪,其余46名全部获救。
何仁贵说:“在师生陆续被挖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另外还有5位教师,他们的怀里都抱着一个孩子。不幸的是,教师和孩子们都遇难了。”
挖掘中发现,六年级的教室里有很多礼物,都是送给老师的。其中有一支钢笔,是一位学生送给孙安平老师的礼物。他就是怀里抱着孩子的5位教师之一。
眼看就要小学毕业了,学生准备了钢笔、贺卡等礼物要送给老师。可是,就在那山摇地动的几十秒钟后,学生们的礼物最终没有送出去,老师也没有收到学生的礼物。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在那几十秒钟内定格为生命最后的姿势。
地震救援先进事迹篇二
总理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向遇难群众遗体鞠躬;
武警官克服重重险阻,徒步赶往灾区……四川汶川地震后,救灾动作迅速展开。而在灾区,平凡的人在灾难面前,用团结、坚强、温情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
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考量每一位国民的道义责任。汶川地震,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坚强,也让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了普通百姓不平凡的爱,它必将汇聚成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而细细品读普通百姓的爱,很朴实,但很伟大,“未看完,已泪流满面”。
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这位白衣天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爱。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
“电台里说有人需要捐血,而接受捐血的地点只有两个,都离得较远。身边有邻居说话了:走,坐三轮去。”凌晨3点,还有人在询问医生能不能献血。在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患难之中见真情。这种真情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普通百姓的善良、真诚和友爱上。抗震救灾,每一个人都不是看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能义演的义演,能献血的献血。这种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就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灾后,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伤员太多,电台号召出租车过去帮忙,“就看到不断从城里开出来的.出租,他们都打着应急车,一路飞快的向城外开去”……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他们用自己最朴素、最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尽管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爱心的涌动却让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凝聚和升华。
一件件,一桩桩……在救灾现场,在全国各地,这种感人肺腑的“小”事随处可见。而救灾中涌现出的无数令人感怀的“小”事,它汇集成了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了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抗震救灾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地震救援先进事迹篇三
5.12地震使得德阳市旌阳区严重受损,其中柏隆、天元、扬嘉、孝泉的农房长效还本家财险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灾面积巨大、数量极多。
作为营销部经理的黄灵同志,凭着职业敏感,很快就认识到我区,多个接近龙门山脉的乡镇受损情况严重。为了能够让灾民灾后尽快重建家园,在第一时间带队到各乡镇服务所不畏艰难,深入查勘。每天披星戴月早上六点半出发,傍晚六点半回办公室主持召开全天查勘总结会,终日与面包加矿泉水。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五月份的早晨,温热的阳光散发出炽热的气息。虽然刚刚经历特大地震使黄灵同志看上去略显疲惫,但在作了简短的工作安排后,振奋精神整装待发了。查勘的第一天,黄灵同志驱车近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村公路两旁遭地震破坏的房舍就开始不断地映入眼帘。一下车,附近的百姓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拉住他不停地诉说,如何在一瞬间的巨大震动后,亲人受伤、房舍倒塌、财产破损,自己遭受了多么重大的损失和打击。黄灵同志耐心地倾听着灾民的诉说,一边安慰,一边认真地记录着房屋主人的名字,门牌号码和房屋受损情况,为将来的理赔作数据准备。
柏隆是旌阳区查勘定损工作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地处山区,农户居住相当分散。地震之后,道路损毁严重,很多地方无法驱车前往,而且山路崎岖,危险重重。作为小组的队长,他不畏艰险,面对路边一处处坍塌的房屋和随时都会滚落下来的岩石,他十分平静,阻止其他队员前行,独自一人上前查勘拍摄,为理赔留下珍贵的映像资料。
查勘第四天,黄灵同志一到服务点,一位看上去约摸40多岁的当地农户迎面走来。在问明情况后,他还来不及稍息片刻,便立即驱车前往农户损毁的房屋查勘。地震后盘山公路更加难行,许多路段在抢修后,崎岖不平,一路颠簸,五脏六腑已经开始翻江倒海了。沿途尘土飞扬,更是让人避之不及。问到正在开车的黄灵同志每天吃这么多的灰尘什么感觉?他回头憨憨一笑,“吃惯了。”要查勘的农房位于一条45度的山间小路上,来回经过这条连军车都很难上下的小路,还真是别有一番惊险在心头。回来的路上,沿途失事车辆的残骸触目惊心地丢弃在杂草丛中,让人心中感受到阵阵悲凉。这样的路对黄灵同志来说,每天都会走上无数个来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为灾区群众送去了人保公司的关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大灾无情,人保有爱”的庄严承诺。
有更多的农户的家在山里面,查勘车无法直接开到那里。需步行前往,黄灵同志及他带领的查勘理赔队员克服蜀道崎岖、忍饥挨饿等诸多困难,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山头、田间。看着农户倒塌的房屋,黄灵同志都会感到阵阵心酸。查勘时,他还不住地安慰着农户,而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望着长长的山路,问黄灵同志是不是每天都要走这么远的山路?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起第一次上山时,被农户“骗”说只有20多分钟的路程,结果是按照农户的脚力计算的,最后还是走了一个多小时。爽朗的笑声在阳光下久久回荡……
德阳天气闷热,在崎岖的村间小路走不上十分钟,就会汗流浃背,而且农村的卫生环境较差,空气中弥漫着动物粪便的味道,但是没有人顾虑这些,没有人关注这些,抹一把头上的汗水,大家只是不停地走,不停地拍摄记录,经过一所所村舍,翻过一道道山坡。很多需要拍摄的农房受损严重,围墙倒塌,墙体开裂,屋顶瓦片斑驳,甚至很多房屋已经列入危房行列,为了更好地记录损失状况,确定损失数据,黄灵同志带领的一线理赔人员不顾个人危险,多次在摇摇欲坠的屋檐下、岌岌可危的房墙边,手持相机拍摄。汗水顺着脖子流淌,沁湿了衣衫,眼镜被蒸腾的雾气附着,变得模糊。
5月29日在赶回德阳的路上,又遭遇了余震(回来后得知是青川又发生了5.4级地震),由于强烈的震感,黄灵同志片刻没有停歇,又返回当天查勘的孝泉镇,查勘农户生命及财产有无更大的损失。
黄灵同志就是这样为保户奔波,每天行走6、7小时,50多公里路,共查勘6500余家农户,挨家挨户、楼上楼下非常仔细地进行查勘登记,顾不上吃饭喝水,及时准备全面地掌握了受损资料,为理赔工作提供了准确真实的数据,充分体现了人保财险精神,谱写了一曲“人民保险为人民”的奉献之歌。
地震救援先进事迹篇四
3天内7位亲人遇难的噩耗接踵而至。3天里数十例手术,没有人知道她心里藏着多么大的悲伤。在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黄琼心中,救活更多伤病员。
绵阳市中医院13楼重症监护室外,黄琼的五妹一家三口静静地等待着:“三姐让我把小侄女最后的照片给她送过来。”那几张留在手机上的照片是地震之后,藏在黄琼心灵最深处的牵挂。
黄琼,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强震后3天内她7位亲人遇难的噩耗接踵而至。在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下,她擦干泪水,以坚韧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救治伤病员的工作。3天里数十例手术,同事们看到的是坚持,没有人知道她心中藏着多么大的悲伤。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做着本就应该做的事情。”5月27日,刚刚协助医生为一个灾区孕妇做完剖腹产手术的黄琼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很平静。“亲人遇难,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救活更多的伤病员,让他们康复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对遇难亲人最好的安慰。”
5月12日,强震袭来。正在休假的黄琼立即想到“院里一定会很忙”,匆匆赶回医院。
绵阳市中医院的手术室设在住院部大楼14层,地震造成停电、停水,加上可能出现的余震威胁,已经不能正常开展手术工作。抢救工作只能在医院的低层和院内的防震篷里进行,临时手术室必须建立,而此时设备却在高楼上。
冒着余震的危险,黄琼和同事们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登上医院大楼,抢运手术室里的医疗器械设备。手术床、监护仪、手术包、输液包,一样样一件件被运送到安全的地方,来往返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正是因为他们的临危不乱,保证了临时手术室的建成和使用,也使得当晚急救工作得以有序展开。
“中医院只有400个床位,地震之后的半个月里我们收治了20000名伤员,靠的是黄琼和同事们顽强而有序的工作。”院领导向记者介绍。
黄琼的家乡就在重灾区平武县。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和亲人无法联系。她只能把担心压在心底,因为她知道“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13日晚上10时,她终于接到地震中失去联系的姐姐的电话,得知侄女遇难。那一瞬间,黄琼头晕目眩,因为她失去那个由她从小带大的可爱的女孩。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伤员,黄琼藏起悲伤,镇静情绪,一次次来到手术台,配合医生做完一台又一台手术。
然而噩耗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天里,又有6个亲人遇难的噩耗传来,而远在平武的80岁的老母还杳无音信。当妹妹的女儿的遗体找到后,还在从外地往回赶的妹妹打来电话,希望黄琼去平武接运遗体到绵阳,然而她拒绝了。医院的伤病员手术量猛增,外地支援的医疗队需要配合。含着眼泪,黄琼在电话中对妹妹说明了理由。没有人知道她心中的悲伤和愧疚有多重:“当初是我建议把这个侄女送到平武读书的……”
“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悲伤。”黄琼告诉记者,手术室工作不容许她有片刻分神,但只要稍有闲暇,她就会流着眼泪静静地发呆,也会不由自主想起去世的亲人,辗转难眠。
黄琼的丈夫吴国胜也是绵阳市中医院的职工。地震发生后,两夫妻几乎没时间见面。“电话联系一下知道彼此平安就足够了。”吴国胜把对妻子的理解化为行动,在医院见啥做啥:“在这样的时候,能为国家分忧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荣耀。”
5月13日,是医院最为繁忙的时候,黄琼在搬运伤员的时候忽然发现儿子吴泽宇和侄儿们的身影。“我们是来当志愿者的,用行动支持你。”亲人们的身影出现在医院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化成黄琼最大的工作动力。5月13日下午,医院里的一个大帐篷要从门诊部转移到住院部,却没有人手。吴国胜听到消息,赶紧把一家人招集起来帮忙。然而院内通道太窄,情急中他们抬着帐篷从前门出去,绕过院外的涪城路,把帐篷抬进侧门。回忆起这些非凡的志愿者,黄琼被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深深感动。
16日,黄琼得知母亲只受了点轻伤的消息,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愧疚。在平武,由于家中房屋完全坍塌,年迈的母亲和舅舅至今仍住在帐篷里。地震发生后,黄琼还没有回过一次家。“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就连他们住的帐篷都是邻居帮着搭建的。”说到这里,黄琼潸然泪下。
地震发生以来,黄琼一直都处在高负荷工作状态。领导看她实在太疲惫,安排她回家休息,然而护士们却发现护士长仍然出现在手术室。“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就是过来看看。”黄琼说。然而这一看,往往又是一整天。
在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都把黄琼看成大姐姐。手术室护士聂鹏先告诉记者,由于这一阵子实在太劳累,很想请假,但是看到护士长一直奋战在一线,又藏起了请假条。面对手术室里情绪失控的孕妇,黄琼总会握紧她们的手,反复安抚:“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新的希望,好不轻易从灾难中走过来,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地震发生后,临时手术室设置在住院部三楼。由于灯光条件不够,手术中必须要人举着手术灯。黄琼毫无怨言地承担起这个任务。她不知倦怠地举着手术灯,照亮了手术室,也照亮了同事们的心。“她就是‘提灯女神’”这是同事和病员对她的评价。
感言:
爱让生命生生不息
有时候,生命很轻,轻如落叶,风一吹便掉落枝头;
有时候,生命很重,重如泰山,失去它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对看过太多生离死别的医护人员来说,更能理解生命的轻与重他们也许难以拯救每一个被自然摧毁的肉体,却可以尽力拯救每一条可以存活的生命。对生命的理解正如黄琼那朴实的话语:“亲人遇难,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救活更多的伤病员,让他们康复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对遇难亲人最好的安慰。”
亲人的离去总会让人悲伤,但当黄琼手捧着呱呱降生的新生命,她知道这意味着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用爱去滋养生命,用希望去点亮生命,这种存于她心中的最朴实无华的理解正是最高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独存于她心中,也存在于每一个医护人员心中,每一个善良的人心中。
有了这样一些用爱为生命搭建起“抗震棚”的可敬的医护人员,我们毫不怀疑,生命也许会枯萎,但爱永远不会枯萎,它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